教案应该包括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视频和在线资源,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分享他们成功的教案经验, ,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火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师读: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回答的真不错,是钟表。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时间,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组成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2、学生汇报
①有1~12个数字,并且这12个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一圈。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长针叫分针细而长,短针叫时针短而粗。
3、教师实物演示:
①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让学生按顺序数一数);
②钟面上有一根短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③有一根长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
(三)、认识整时。
你知道分针与时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书上91页最上面的钟表,谁知道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2)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的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四)、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认识火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认识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转规律。
3、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一日生活录像、课件。
2、实物钟表一人一份、小钟表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铃儿响叮铛》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2、谈话激趣,观看录像,引入主题----钟表
老师:小朋友在家喜欢做什么事情?(让幼儿自由说)老师最喜欢看电视了,咱们一起看。观看录像《大风车》
老师:《大风车》是几点播出的?怎样才能准时收看呢?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看钟表?
3、参观钟表店,认识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表。
4、让幼儿自选钟表,仔细观察。
(1) 上面有什么?(数字、指针)
(2) 后面有什么?(齿轮)用手拨一拨,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跑的快,时针跑的慢)
(3)课件《龟兔赛跑》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
5、课件演示:认识整点、半点,寻找他们之间的规律。
(1)、(对比时间为4点、9点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老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幼儿拨整点(6点和12点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2)、(对比时间为2点半、8点半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师总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是两个数字中小的数的半点。
6、观看幼儿一日生活录像,取小钟表模型认识时间。
(1)幼儿看录像,取出有时间的钟表模型。
(2)游戏:《找朋友》。幼儿任选一个钟表模型,老师说出一种活动,时间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课件演示:让幼儿正确辨认时间。
8、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教育幼儿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老师:钟表是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按时做事情。比如: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9、延伸活动:做小小设计师。
老师:我们看了那么多的钟表,也认识了钟表上的数字、指针。让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一块独特的表。听音乐《铃儿响叮铛》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认识火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6页中的例1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2.经历探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会到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加、减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算一算。(口算下面各题。)
300+900= 1000+5000= 800+200= 8000—5000=
700—400= 160—90= 1500—800= 1000—300=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并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估一估。
1.红星小学有学生1203人,约有()人。
2.一部电话机的价格是358元,约有()元。
3.一辆摩托车的价格是5015元,约有()元。
4.一台冰箱的价格是2495元,约有()元。
指生进行估计,并让学生说说估计的方法。
(三)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求近似数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又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的情境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该怎样解答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想法。
2.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笔算。
①想法:把358和218加起来,看有没有超过500。
②质疑:358+218会计算吗?(不会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
(2)估算。
方法一:因为电话机的钱超过了300元,电吹风的钱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元),所以带500元钱肯定不够。
方法二: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方法三:500元买了200多元的电吹风,剩下不到300元,肯定不够买电话机。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巩固算法。
问题:带700元够吗?
1.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想法。
2.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方法一:因为电话机不到400元,电吹风不到300元。400+300=700(元),所以带700元肯定够。
方法二:700元买了不到400元的电话机,剩下的钱超过300元,肯定够买218元的电吹风。
方法三:700元买了不到300元的电吹风,剩下的钱超过400元,肯定够买218元的电话机。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的过程,亲身体会到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来进行估算,在算法交流中体会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和数感。】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连一连。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5题。
(1)学生仔细读题后,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重点说明:第2问是求几千人?
(三)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重点:估算的方法。
(四)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7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提示学生:“要包装3盒礼物”是多余的条件。
(五)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认识火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4,练习四中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1.出示12个竹笋。
看见什么了?谁看见了,再说说。
2.出示4个盘子。
这幅图什么意思?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3.出示:每盘放几个?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二)开展活动,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含义。
1.到底每盘应该放几个?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2.刚才我们干什么了?就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见了?(可以指图,也可以指题目)3.这幅图还有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12÷4=3(个))
(1)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一读。
(2)12表示什么意思?4呢?
(3)这是除号,“÷”表示什么意思?
(4)12÷4什么意思?
(5)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多少?3在哪儿呢?
(6)12÷4=3表示什么意思?(图、文字、动作等具体说说)
(三)在图、文字语言、动作语言和数学符号的转化过程中,体验符号化思想。
1.根据题目要求列算式。
看图列除法算式。小结:
①观察得到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题目不一样可是算式却都一样呢?
②你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吗?
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号前面的数都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吗?监控:
这幅图什么意思?从哪儿知道的?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
在这儿,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20÷5=4,你能用动作或者图画来表示这件事吗?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体会?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出示p18页做一做。
(1)告诉我们什么了?
(2)动手分一分,填写算式。
(3)汇报: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块。
认识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树立防火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
2、了解火灾带来的灾害。
3、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
2、灭火图片。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羊村要过“羊村节”了,小羊邀请了小朋友。走,我们一起去帮他们布置羊村吧!
情景表演:布置羊村。
二、基本部分
1、啊,喜羊羊住的一楼的窗帘被燃放的烟花点着了,小朋友快帮它想想办法吧!幼儿讨论: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
预设:拨打119;灭火器;浇水等等。
2、教师对幼儿的办法进行小结:当起了小火,我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灭火器、浇水(电器除外)的方法进行灭火。(播放ppt)
3、喜羊羊房间的火刚被小朋友灭掉,楼上的懒羊羊房间也着火了,火势很大,我们该怎么办?幼儿讨论:现在该怎么办?
4、教师再次对幼儿的办法进行小结:火灾发生了,我们可以将毛巾打湿捂住口鼻,有秩序地从安全通道往外跑;也可以将毛巾、被子打湿披在身上;将头伸到窗外大声呼救;不能乘坐电梯。(播放ppt)
5、小朋友带着懒羊羊逃出火场。
6、教师小结:面对火灾,我们要拨打119,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救。
7、教师告诉幼儿在生活中哪些危险行为容易导致火灾以及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
结束部分:
请你为羊村的好朋友画一封信,告诉它们火场自救的方法和防火的重要啊!
认识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活动难点:
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的经验,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2、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过年的时候,做过的趣事)
二、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过年做些什么事情。
1、教师:小朋友们在过年时,你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2、教师:过年的时候时,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做些什么?
3、教师总结:在过年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买很多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三、通过儿歌熟悉过年的各种习俗。
1、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从儿歌中了解一些年俗的活动。
2、教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过年要做的事情,儿歌的名字就叫“过年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过年会做哪些事吧!
3、教师提问:
①教师: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
②教师:儿歌中说了,过年会做哪些事情呢?
四、拓展讲述内容,请幼儿说说,你过年的时候还想做些什么事情?为什么?
五、发给小朋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翻开“过年喽”,进行自主阅读,朗诵儿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生字火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