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富有创意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创造的乐趣,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关剪纸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心灵手巧的姥姥给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什么都剪,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看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牛兔”剪纸图?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看到了()……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2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
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
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
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3
一、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在开展的区域游戏“成都名片一一宽窄巷子”活动中,孩子们对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剪纸游戏产生了很浓郁的兴趣。于是我们尝试与四川民间音乐相结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在合作游戏中大胆想
象、创编,体验本土民间音乐带来的快乐,尽情地表达自我,抒发情感。
二、游戏玩法建议
两两合作:尝试_人当剪刀一个当剪纸合作游戏,当剪刀动时纸不动,纸变成动物形象时剪刀不动。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x x lxxx|的节奏及四川民间音乐欢快的旋律。
2、在情境中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有趣的动物形象。
3、体验剪刀和纸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钥匙声、动物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
贝贝有一把神奇的小剪刀,这把小剪刀拥有特别厉害的魔法咒语,你们仔细看一看“剪剪剪剪剪,剪刀看一看” (动作配语词节奏),有了这个魔法咒语就想要什么就能剪出什么。
提问:小剪刀的魔法本领是什么?做给我们看一看。(邀请1--2名幼儿)
师:刚才你们看的真仔细,记得很清楚。
我们一起来试试魔法咒语吧!(完整欣赏音乐,a段剪刀一一动作配语词节奏;b段固定节奏)
(二)根据情节,感受节奏
1、老虎馆
一天贝贝带着小剪刀去动物园玩,回家的时候粗心的贝贝把小剪刀忘在了动物园里。天黑了,小剪刀孤零零的一个人,可害怕了,突然…一”(老虎“吼”一声响起)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这里是老虎馆,小剪刀好害怕啊!
你们能不能帮小剪刀想想办法打败老虎呢?(幼儿互相讨论,引导小剪刃的本领)
第一遍音乐: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游戏。(—对许多)
配课老师:切!这只老虎一点也不厉害,我才不怕呢!
提问:为什么你们用了魔法咒语,剪出的老虎也不动?(突出剪刀的节奏)
第二遍再次重复游戏。(一对许多)当b段音乐出现,配课老师出来和剪出的老虎pk,最终打败老虎,师幼一起欢呼胜利!
2、猴山
师:小剪刀继续向前走来到了猴山,看到有好多顽皮的猴子在玩,我也想和小猴一起玩,小剪刀们帮帮我吧?(幼儿相互讨论)
第一遍: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老师清唱旋律)
提问:为什么只有我的身体在动,而头没有动呢?(引导剪刀从头到尾不同的顺序变化)
第二遍:两名教师示范
提问:剪头时剪刀在哪里?剪头身体时、剪爪子时、剪为本时剪刀在哪里?(重点突出剪刀方位变化)
第三遍:老师当纸,幼儿当剪刀(—对许多)
:我们按顺序剪出来的小猴子真是聪明又顽皮。
3、水族馆
师:剪出了这么多聪明的猴子,小剪刀又看到了一座大大的玻璃房子,这是什么地方啊?(水族馆)咦?挺着白肚皮摇摇摆摆走过来的是谁啊?原来是可爱的小企鹅!
师:小企鹅是怎样走路的呢?
教师示范
提问:我要剪一只大企鹅,请认真看看我们是怎么配合的?
第一遍:师与个别幼儿示范(老师清唱旋律,强调剪刀动纸不动,纸动剪刀不动)
提问:谁来说说我们是怎么配合的?(强调剪刀动纸不动,纸动剪刀不动)
我想要剪许多可爱的小企鹅,你能做到剪刀动的时候纸不动吗?
第二遍:老师当剪刀,幼儿当纸(—对许多)
提问:哇!真的剪出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啦!你会剪小企鹅吗?
第三遍:一半幼儿当剪刀,一半幼儿当纸(一半对一半)
第四遍:互换角色,剪出水族馆里的各种动物。
4、动物园里酌各种动物
师:动物园里还有什么动物呢?你想剪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第一遍:教师邀请幼儿两两组合,进行讨论谁当纸,谁当剪刀,想剪什么动物。再进行游戏。(两两合作,重点提示动物的典型特点)
:动物园里真热闹啊,我看到了大象、熊猫、鲨鱼、海狮…??
提问:小剪刀剪出了不同动物的特点,那我们现在互换角色,看看会不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有趣动物哦!
第二遍:互换角色(两两合作)
:请小剪刀介绍剪出的各种动物,突出动物不同的特点。
钥匙声响起,师:快听,是什么声音?糟了!保安叔叔来了,快点躲起来!
(引导幼儿回到位子上坐下)
(三)活动结束
师:好险啊,差点就被发现了,天快要亮了,小剪刀越来越想贝贝了,你们能不能帮它想想办法啊?(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想出各种方法)
鼓励小剪刀用自己的好办法送小剪刀回家。(活动结束)
四、友情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剪纸方面的已有经验,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将故事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并给予幼儿肢体动作探索表现的机会和开放空间,更多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本土音乐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传递快乐的游戏。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4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
,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
有关剪纸的教案篇6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非常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一声,姥姥。(学生齐叫)加上儿化(范读),你来叫一声。(指名)你再来叫一声。(指名)读得真亲切。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因为事先没有布置预习,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来完成这一环节。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读。(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2、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出示词语)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词语。)请高凌来读一下。(指读)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媒体突出:舍、择)大家跟我读:左邻右舍、择菜。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齐读)在这些字词中,你认为同学们哪些字特别容易写错,你要给他进行一下友情提醒的。(指名回答)
3、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切换,指名回答)的确,这是一位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相机板书)
三、品读文字,揣摩语言。
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文)
l 3、讨论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相机出示句子)
a、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出示)
(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
(2)整个小村庄,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心灵手巧的劳作就是剪纸,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媒体突出都)好在哪儿?(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
(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有这样的姥姥真让人自豪,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种情感。(齐读)
过渡: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指名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
(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
(2)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 我们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齐读)
(3)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 指名回答)
(4)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5)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
(6)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c、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
(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
(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
(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d、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学生分析)
4、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姥姥手下栩栩如生的剪纸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媒体播放)感觉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夸一夸姥姥呢?让我们把刚才找出来的四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的勤劳善良和对晚辈的呵护。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