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秩序良好的背后,是教师对教案的充分准备,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大班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大班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习对话,逐步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间的联系。
2.明白任何事务、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点的。喜欢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取长补短。
3.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欢庆音乐一段。
2.《老鼠娶新娘》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flash课件封面)这么热闹,是谁家在办喜事呀?我们去看一看。
2.(继续播放flash课件)原来从前有个老鼠村,村里有个村长,村长有个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儿,叫美叮当。今天就是老鼠村长要嫁女儿喽。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
1.小朋友,你们猜猜看,老鼠爸爸会把女儿嫁给谁呀?
2.老鼠爸爸到底把女儿嫁给谁呢?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找一找。
(1)欣赏故事第一段。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①小朋友,老鼠爸爸想把女儿嫁给怎么样的人呀?(用故事中的原句回答)②那神气是怎么样子的呢?谁能来学一学。(幼儿回答或表演一下)③老鼠爸爸也想把女儿嫁给像你们一样神气、一样厉害的人,那他去找了谁呢?让我们继续去故事中听一听,看一看。
(2)欣赏故事第二段。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①老鼠爸爸第一个找的是谁呀?(太阳)老鼠爸爸是怎么问太阳的.?它是怎么回答的?谁能来学一学。(师幼分角色对话)②那接下来老鼠爸爸又分别去找了谁?(乌云、风、墙、老鼠小阿郎)那鼠爸爸又是怎样说的呀?它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3.它们是世界上大的吗?
4.小结:乌云遮住了太阳,风儿吹散了乌云,墙挡住了风,老鼠从墙上打了个洞,它们都不是世界上的新郎。它们都有自己的地方,但是没有人是的。
(三).结合经验,了解自己。
1.小朋友你们知道哪里是你的地方?
2.我们把的地方叫做长处,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有长处,可真好,因为长处会让我们很棒。
3.但每个人也有不够强的地方,我们把不强的地方叫做短处,你知道你的短处是什么吗?
4.你们能够知道自己的短处,真好,因为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
5.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时,就会变得很强大。
(四).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世界上没有的人,那美叮当到底该找谁当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的,但可以找最喜欢的,谁最喜欢她呢?)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欣赏故事第三段)。美叮当嫁给了老鼠小阿郎,他们结婚了!
三、游戏结束,感受快乐。
1.美叮当坐着花轿结婚了,我们也来玩抬花轿的游戏。
2.游戏要求:选一个女孩子来当新娘,新娘抛绣球选新郎!请2个男生来抬花轿
3.迎亲队伍出发啦!(播放敲锣打鼓的音乐)
故事:《老鼠娶新娘》
从前,有个老鼠村,村里有个村长,村长有个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儿,叫美叮当。村里还有个小伙子叫小阿郎,村子里所有的老鼠都很想娶美叮当当老婆。村长不知道要嫁给谁,于是他决定要"抛绣球"招亲。抛绣球那天,村里面的老鼠都来了,因为只要接到绣球就可以娶村长的女儿了。谁知道美叮当刚把绣球抛出去,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了一个大黑猫,把村里所有的老鼠都吓跑了。经过大黑猫的捣乱,村长决定,要把女儿要嫁给比大黑猫还要强大的女婿。
但谁是的呢?村长想到了太阳,于是它跑去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是大的吗?"太阳说:"没错,我是大的。"但正说完,一团乌云慢慢的飘了过来,挡住了太阳。于是村长问乌云:"乌云、乌云,你是大的吗?"乌云说:"我是啊!"话刚说完,恰巧一阵风吹过来,吹散了乌云。村长又问风:"你是大的吗?"风说:"是啊"。说完它就吹起了一阵强风把村长吹的又高有远,直到停在一面墙上。村长被摔的鼻青脸肿,勉强爬起来问墙说:"你是世界上的吗?"墙说:"当然是啊。"这时候有一个老鼠在墙上挖了一个洞,穿过了这面墙。村长一看,是小阿郎。
这时,村长才发现老鼠虽然小,但仍然很有本事,所以最后他决定把美叮当嫁给了小阿郎。
有关大班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二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并感知秋天收获的喜悦。
2、欣赏秋天的色彩美。
3、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图画贴纸、小猴子(图片)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问
1、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2、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3、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你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在这个季节成熟的吗?
你们想知道在小动物们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动物园的熊猫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上画画课,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它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讲授新知
1、我们看看今天是哪四位小动物在上画画课呢?。(出示课件图片:)
2、熊猫老师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有好多小朋友来看你们上画画课了,现在就请你
们把自己看到的秋天画出来告诉小朋友们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都画了什么吗?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出示课件:按顺序)
(1)、看看这是谁画的?(小猴子)
(2)、它画的是什么?(花果山)
(3)、花果山里都有什么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
(4)我们再看看这是谁画的?(松鼠)
(5)它画的是什么?(树林)
(6)树林里都有什么树?(梧桐树和枫树)它们的叶子是(黄色和红色)
(7)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
(8)下面这幅是谁画的?(小猫)
(9)它画的是什么?(田野)
(10)田野里有什么?(金黄的稻谷、红彤彤的高粱)
(11)最后一幅是谁画的呢?(小白兔)
(12)它画的是什么?(花园)
(13)花园里有什么?(美丽的花朵)
4、看了4位小动物画的画,你知道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很甜蜜的季节,因为它有香甜可口的水果和稻谷、高粱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和收获;秋天是一个很美丽的季节,因为它有美丽的花园,像雪花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枫叶和梧桐叶。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
5、休息、游戏
6、小动物们画了这么美丽的画给小朋友们看,接下来小动物们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它们说:我们给自己画用一段话写出来了,看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这些考验。
7、要求: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图片,跟着老师起做左边的题目
8、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填好的句子读两遍。
9、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小动物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知道了秋天是一个很甜蜜很美丽的季节,还通过了小动物们给我们的考验,你们高兴吗?
10、、请小朋友自己把贴纸贴在语言练习册p4——5空白处。
有关大班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并能积极投入艺术活动中,乐于在欣赏活动中调动自己的身体进行体验。
2、感受美术作品与舞蹈等艺术活动中线条的存在,初步感知线条的情感渲染力与节奏感。
3、在活动过程中ji起自由想象的热情。
活动准备:
幻灯课件、黑板、粉笔、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感受线条的存在及其魅力(情感渲染与节奏感)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审美感受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线条
你在哪儿找到过线条?
幼儿自由讲述
肢体模仿线条
小结:线条非常神奇,它是无处不在的。
二、美术作品中的线
1、欣赏《梦》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画上的.阿姨,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她梦见了什么?
2、欣赏《哭泣的女人》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她在干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猜猜她为什么哭啊?
3、对比:这两幅画的区别
4、小结:这两幅画给我们的感觉不同,很大的原因是画上的线条的不同。
(三)舞蹈中的线
1、感受音乐中的线 (节奏)
2、舞蹈跟学
3、小结:舞蹈和音乐中的线可以把欢快的舒缓的节奏告诉我们。
三、户外找线
有关大班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2、教育幼儿保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
(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有关大班的教案篇5
教学指导思想
新的《幼儿园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教材分析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操作活动,理解单双数的概念,从而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概念普遍生疏,不能准确区分出单双数,由此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将单双数概念讲解具体明白,引导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1、情境法—引入“2元超市”场景。
2、启发法—注重演示,启发幼儿理解单双数的概念。
3、游戏法—购物、两两相抱及其他游戏操作。
4、循序渐进法—引导幼儿。
5、直观法—充分运用“代用券”、“红蓝房子”等直观教具。
学法:1、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
2、在游戏中做到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媒体选择
充分运用以下教具:
1、布置“2元超市”场景,准备相关图片和1—10元面额的代用券。
2、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3、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具有单、双数的物品)。
教学程序
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2元超市”场景,问幼儿:为什么叫“2元超市”?
第二步: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理解游戏规则:向幼儿发放代用券,数字为1-10,看看在“2元超市”能买到几样东西?引导幼儿两个两个地圈记东西。
2、购物游戏。放手让幼儿凭代用券去“2元超市”购买东西,并汇报购买情况。注意1元代用券的.处理办法。
第三步: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感知单双数。幼儿学习表述:“我用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或刚好用完?”
2、回收代用券。幼儿将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将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
3、理解单双数。教师引导: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像2、4、6、8、10总能凑成两个两个的数叫双数。
第四步:游戏操作——区分、巩固单双数。
1、寻找单双数。请小朋友自己或相互找一找,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2、区分单双数。教师提供五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玩法:
①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②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
③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④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
⑤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并区分出单双数。
3、巩固单双数
教师念儿歌:“单脚单脚跳跳,双脚双脚跳跳,单脚单脚,双脚双脚跳跳。”当念完最后一个“跳”时,教师就报出一个数,让幼儿做动作,如果是单数,就马上蹲下;如果是双数,就马上找一个朋友抱一抱。此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
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
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