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这本书的读后感都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思考,阅读后,写读后感成为我与朋友们讨论书中主题和意义的媒介,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亮上的人读后感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亮上的人读后感篇1
窗外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是个晴天。也算不上多么晴朗,但比起昨天来,绝对是个大晴天,春光明媚,绿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节。不能对别人说节日快乐的,需要在心里,至少在心里寄托一下对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帘,室内光线依旧充足。
睡不着了,干脆就不睡了。坐起来,倚在墙上,拿起那本《月亮与六便士》来读。
对于这本书,新书,按说应该有兴趣,可是前面大部分都读不下去,通常是,读着读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脑子,等着那些虚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么。
媳妇告诉我,要读一读这本书。况且属于经典著作,读,一定要读下去。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
仅看着封面,不让人讨厌,且对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为什么里面的文字,我总是读不下去呢。
弃之不读,我不忍心。读,必须读。
往后走。想当初,谈对象的时候曾对喜欢的姑娘说,试一下,给我们相处一个机会,也说不准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实是如此。
越往后读,兴趣越足。并且在内心激起了涟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笔,做起了在书上标画的营生。
艺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东西。这是书里的'一句话。
我笑着对骂我一早起来也不做早饭的媳妇说:我是艺术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艺术的事情哦,我也曾经长发飘飘过。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别人认不认我不管,哈哈,在我心里,我是艺术家的。
依旧是迷迷糊糊读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对本书有个了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现实。
艺术,生活。
月亮上的人读后感篇2
这段时间,我读了王一梅写的一本书——《鼹鼠的月亮河》。她的描写很生动、有趣,文笔也很细腻,我读过之后,感触颇深。
书中的主人公米加是整个月亮河里唯一的一只黑色鼹鼠。他有着尖尖的鼻子和明亮乌黑的眼睛,米加还很灵活,但是比较瘦小。和其它鼹鼠不同的是,他不爱挖掘,而是喜欢发明和创造。他不管哥哥们对他的嘲笑和父母对他的否认,坚持自己的`研究。米加不怎么和哥哥们玩。哥哥们爬烟囱、荡秋千时,他在睡觉。而在晚上,米加就在大树底下看书,在大石头上画他的发明设计图。哥哥们在那时差不多都已经睡去了。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爱好是自由的,爱好可以与众不同,爱好谈不上理由。米加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爱好。尽管别人说他怪异,但他统统不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认真专注地投入到你的世界中去,发展你的爱好,就一定能干出大事业。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来说说我舞蹈班的一位同学吧!她叫史路坪。她从小就对舞蹈充满了兴趣与激情。她在六、七岁时,非常刻苦地练习动作,甚至把手脚磨破过。而教练就看中了她这一点,便开始重点培养她。如今,她已经取得了全国青少年舞蹈比赛的第一名了。她为教练争得了荣誉,为我们舞蹈班也取得了信誉。
月亮上的人读后感篇3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本书的书名,“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同时代表了现实。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小说人物斯特里克兰德,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所以也正是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的原因。
满地都是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如果换作我们,在“六便士”与“月亮”之间又会如何选择?
月亮上的人读后感篇4
现在阅历尚浅,只是读来觉得行文流畅,很难细细去斟酌那些故意隐藏的线索与寓意,所以才会有这本书的落寞吧――被看作是平庸的通俗小说。再看导读,感谢又被重新带入一个世界,慢慢帮助自己去打开新的角度。
当我们想写东西的时候,往往从自己在乎的那部分着手,稍微了解一下毛姆的背景,这就容易解释作者作为叙述者与主人公的双重身份。月亮或许代表追求与清贫,六便士或许代表世俗与豪奢,其中的选择取决于自己的认知程度以及心理的.承受强度。对月亮追求成功之后的光环掩盖了大部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种种离经叛道故事背后包含的人性自私,但总归来说同情还是多于指难。就现实生活而言,这种有着毫不在乎态度的人太少,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为了心中的情怀与信念必然也要对自己下手更狠。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没有目标所以不作为,也谈不上对周围人造成什么严重影响,顶多换来几句麻木之后的讽刺。
不能彼此论断的道理,也是小说的另一个寓意,毕竟人性与故事的曲折与复杂总是不能明说的,天真与虚伪之间的距离并非有多么远,有时只是一念之间罢了。
就我自己而言,很难说有月亮与六便士的具体概念,我不知道自己与哪个方向的距离更近,只是想,趁年轻的时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走几步,再走几步。
月亮上的人读后感篇5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不敢苟同。主人公老思完美诠释了“存理想,灭人欲”。
老思是一个英国的中产阶级,老婆孩子热炕头都已经实现,但是忽然某一天,留下一张字条奔赴巴黎,潜心画画,从此不问家里事,没有愧疚,毫不犹豫,割断一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为了理想放弃一切。老思对于画画是不疯魔不成活的,除了画画没有其他事情能够被他重视,即使是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即使是把他拉回鬼门关的好友,即使是他的血亲。甚至是作为人所不能压抑的欲望,在欲望得到纾解之后,便憎恨上了热爱他的女人。
本书的结尾是,老思的画作被后人认可,名垂千古,从艺术的角度上,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但是,天才首先也是人,个人认为“不给他人带来麻烦”是作为人最低的要求。然而老思竟然在婚内和朋友之妻干柴烈火,事后还不负责任,害得朋友家庭破碎,朋友之妻为他殉情。单独从作为人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道德沦丧。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特别想突出老思能够跳出世俗的条条框框,率性而活,敢于追求真我。
人作为社会人(这里的社会人不是现在的.意思,是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不能割舍与他人各种各样的联系,也不能漠视本来需要承担的责任。
当我们谈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时,我们在想什么。
当我们不能生存的时候,梦想什么就是雪地里的火柴,亮一下就没了。所以,生存是第一要义。
有人说,我可以为了理想放弃一切,你放p,当你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理想又遥不可及,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实现理想的机会。
社会似乎总在教育我们,人必须经受苦难,才能成为伟人。就连我们的小学课本上,几乎都是如何经历磨难,如何努力,如何坚持,然后就成为了伟人。(比如司马迁忍受宫刑著作《史记》,比如蒲松龄落第撰巨著……可能这些例子并不恰当)过分强调了,忍过苦难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就好像磨难和成功是双胞胎一样。
有时候,苦难之后可能是更漫长的黑夜,如果一个人放弃健康去接近理想,可能会跌入深渊(猝死的人那么多,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近理想了)
其实,有些苦难是没有必要的。如果理想暂时不能让自己生存,请慢一点,等我们有一定的力量之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理想。
我只是想说,人生虽然挺短的,但是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德允许的层面做自己,充实丰富自己,能够拾起地上的六便士,也能触天边的月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