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分析电影的剧情和情感线索,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安排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1
冯浩然
热切期盼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授课。几天前,老师就已经发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并且还把授课表以及授课老师公布出来。由于天空课堂第一课给我带来很多神奇的实验,让我看到了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奇怪现象,感觉到科学如此奇妙让我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我一直盼望着第二课早一天到来,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们全班师生共同在教室里通过一体机观看了现场直播。
今天的天宫课堂在地球上共设立了三个教室,除了主教室外,还在西藏和新疆设立了分教室,看着他们之间互动,我心里想,如果哪一天我们学校也设立一个分教室,那该多好啊!到时候我一定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积极发言和他们共同讨论,把我想问的问题一一向天宫的老师说出来,也来一个天地对话,满分作文网想想都那么兴奋!不过我发现提问完以后,还要等几秒钟老师才能回答,看来距离太远的话,信号的传播还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之间通话必须要等一等,对方才能听到,这还真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今天天宫课堂的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如点水成冰,给我印象真的很深刻,觉得很神奇。一个水球在王亚平老师触碰的一瞬间变成了冰球,变成固体了,就像魔法师一样酷毙了帅呆了。老师在讲解其中原理的时候,提到的饱和度、凝心颗粒、结晶等这些知识我还似懂非懂,我想那些大姐姐,大哥哥们一定听得懂吧!看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通过学习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将来利用这些科学知识来造福人类,做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尽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2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参演
这次天宫课堂邀请到了一个“特约嘉宾”,就是人气王冰墩墩。
它被用来演示了牛顿定律。在太空中抛物,并不会像地球上一样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水油分离实验
地球上的水和油因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处于微重力环境,静止状态下,水和油很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能让太空里水和油也分离呢?答案是旋转起来,利用离心作用!
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水油分离了!
水桥实验
王亚平老师已经用许多方法展示过太空里的液体张力,这一次又玩出了新花样——水桥。
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张力足以维持住两个物体之间的水,看起来就像一座桥。
太空“冰雪”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大家都知道,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地面上受重力影响,液体从杯子底部开始往上结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像漫天飞雪一样,液体的四面八方都结晶。在杯子边缘和空中等,每个方位,每个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现结晶的现象。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3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4
2021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隔1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半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职业自信。航天员王亚平曾写给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航天之路虽然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却一直坚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坚守和付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背后是航天强国的科技自信。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天宫课堂”背后是大国的担当自信。一切离不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5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太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6
到了2055年,人类发明出了一种新型的航天器。
这种航天器机身类似我们现在的轿车,机身长10米,高度最高达4,最低达0.5米,材料是来自外星的软体金属,上面有一条会发光的物体,这是力场保护罩的发射器。在机头还有一个三角形的`超合金物体,上面有一个激光发射孔——这是航天器突破大气层时的穿透器,在返回地球时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来保护机身。
机舱的玻璃是用当时一种新型的“防激光玻璃”技术造成的,这样在宇宙中既可以看清方向,又不会使玻璃破碎。但是在穿透大气层的时候,为了防止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把玻璃烧化,在玻璃上方又装了一个能够升降的超合金保护片,在必要时可以降下来保护玻璃。
这种航天器的机舱较小,只能容纳三个人,但是却十分实用和方便航天器飞行有两种模式题目: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就是从座椅上方落下一个能够与人脑连接的头罩,航天员想做什么事,航天器就会按照航天员大脑中的指令行事,启动这种模式一般用在航天器自动模式程序出错的时候。
而自动模式就是航天器按照出发前指定的程序运行,甚至吃饭、排泄等都会根据人体学准时给你弄。机舱中的座椅是一种特殊的感知仪器,这种座椅每天都会准时检查你的身体,如果身体有异常,它就会用一种高科技的红外线医疗法来医治航天员的身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这种座椅还会自动接上安全带,落下氧气罩。这种航天器的引擎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原料。
这种原料通过科学技术巧妙地把原子拆散并且重组,让燃料中的粒子和宇宙中的粒子产生碰撞并产生粒子波来推动航天器前进。在飞船上方有一个圆圆的东西,这种物体类似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天线。
它能够和航天局通话,从而安全降落在航天器跑道上;它能够探测航天器周围的情况,避免和陨石碰撞;它能够发射探测波,探测未知星球的情况。
未来有了这种航天器就会让人们更便捷的去做实验还有去外太空翱翔。
2024云课堂观后感600字篇7
这天下午,我们看了一场关于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开始,先是几个学生提出了问题。都是以“如果带某件东西去太空,它会不会怎样”来问的。我们班的每个同学也各想了一个问题,其中我的问题是“如果带水到太空里,它会变成什么形态”。带着疑问,我们继续看直播。
现在镜头在地面课堂,先是介绍了待会要在太空做的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我比较期待泡腾片实验。然后介绍了神舟一号返回舱和天和核心舱,最后介绍并演示了组合体形成过程,非常形象、有趣。
镜头转到“天宫课堂”,航天员带我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先是运动区,航天员看上去“胖胖的”,是因为太空这个环境,血液会往上流,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心血管功能下降。为了身体健康,宇航员会穿上企鹅服,用跑步机和自行车锻炼手脚。再是厨房区,太空的厨房功能也很齐全,还能吃到冷藏的新鲜苹果。然后是实验区,宇航员在这里做实验,还给我们看了在失重条件下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地,很神奇。
现在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做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开始,在太空里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较牢固,还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观察,我发现水球里呈现的是倒像,还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里会有一正一反两像。另一个是泡腾片实验,在刚才的水球里注入蓝色颜料,放入泡腾片。渐渐地,水球中出现了很多气泡。听亚平老师说,这个蓝水球就代表我们的地球。
我还知道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听着直播里的这些话,我也想用直播里的一句话结尾,“我们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