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鉴定材料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7篇

我们在写体会的过程中,肯定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要自己的能力提高,就要重视每一次写心得体会的机会,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7篇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1

抗疫一线,战斗正酣。来自大江南北的四万多名医疗队员与湖北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浴血抗击新冠肺炎,火线抢救病人生命。众多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将更多的白衣战士召唤到迎风招展的党旗下。

2月以来,湖北各个战“疫”火线,许多白衣战士利用战斗间隙,汇聚到鲜红的党旗下,喊出了心中的铮铮誓言。

1.在党旗下宣誓的白衣战士

3月5日下午2:30,在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住地,在党旗面前,18个医疗队员举起右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申请入党已经17年,2003年非典时我就申请入党,去年底终于成为预备党员,没想到这次能提前转正,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当了26年护士的王倩如,十分激动。17年前,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是非典的定点医院,年轻的王倩如就在这里的icu病房抗击过非典,如今为抗击新冠肺炎,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再披战袍,大年初一报名,初二就随队征战武汉。

“我能够站在此时的江城武汉,光荣地成为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光荣和自豪的一刻!”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医生黄笳说。80后的他是德国留学归来的博士。报名来武汉时,他想:“我是国家公派留学生,受国家资助留学了4年。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湖北抗疫战场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队员,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90后,争相汇集到鲜红的党旗下宣誓。

3月1日上午10时,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大医学国家援鄂医疗队120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代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的带领下,共同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有14位医疗队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月27日,抵达武汉前线的第二天,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孙雪峰、王玉娥、张颖,就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月22日晚,一场“火线上的支部大会”在武汉召开,表决同意接收他们为预备党员。

至2月底,在湖北武汉和咸宁抗疫前线,云南援鄂医疗队已有368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5人。2月26日,在咸宁的10名医疗队队员宣誓入党。3月9日,云南援鄂医疗队又有35人火线入党。

战情紧急,有时白衣战士们来不及回住地,就在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外,庄严宣誓入党。

2月26日14时,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病房主任董芳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面对临时展开的鲜红的党旗,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刚宣誓完,电话骤响,病人急待抢救,董芳马上冲进了icu病房。

2.他们为什么汇集在党旗下

在没有硝烟的湖北抗疫战场上,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白衣战士汇集到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入党?

那是因为,医疗队中的共产党员带头冲锋陷阵,一个党员一面旗,鼓舞和带动着普通队员英勇奋战。

“来武汉后,我特别羡慕党员们说squo;我是党员,我先上squo;。今后不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说squo;我是党员,我先上squo;!”90后护士、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张博文为自己能够火线入党、带头冲锋在前而倍感自豪。

2月9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黄笳刚到icu病区交接班,一个重症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心跳骤停,急需抢救。同组医生肖飞、冯莹莹是共产党员,他们很快穿好防护服,肖飞第一个冲进了病房。3人给病人做了40分钟的心肺复苏,恢复了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坚持到麻醉科医生来为病人顺利插管。“穿着防护服有窒息感,肖飞1米88的个子,防护服特别紧,做心肺复苏过程当中,他的抢救动作很大,磨破了隔离服,防护服也可能会破裂,而且给病人做喉罩通气等治疗时,病人会呼出大量气体,随时面临感染危险。所以插管一成功,我就退出来了。但肖飞一直坚持到病人转运,比我晚出来了半个小时,我觉得他做得比我更好。”黄笳回忆说。

两天后,黄笳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像肖飞一样,非常投入地抢救病人。

“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钢……”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从武汉市第七医院附近的一辆公交车上响起,车上唱歌的是河北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一位40多岁但头发花白的医生站在走道中间,一手抓着扶手,一手有节奏地挥着拍子。他叫朱桂军,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他告诉记者:“我们来武汉已经30多天了,大家都比较疲惫,我想鼓励大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在每天接送医疗队上下班的通勤车上,我就发起每日一歌的活动,带领大家唱《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2018年,张家口“11·28”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朱桂军参加了为期30天的救治工作,看到很多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内心很受触动,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月27日,作为河北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在武汉市第七医院icu病房,他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地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抢救了20多个危重病人的生命。

“在医疗队,我看到许多党员时刻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老党员带动新党员和普通群众,是一个普遍现象。”朱桂军说,这更加坚定了他入党的决心。

2月14日,朱桂军在医疗队驻地宣誓入党。他激动地说:“以前是老党员带动我,现在我是党员了,我也要影响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飘扬着一面党旗。”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北大医学国家援鄂医疗队共有143名党员、26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与新冠肺炎殊死搏斗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的鼓舞下,还有100多名医疗队队员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3.新党员的火线证明

火线入党的白衣战士们,在抗疫战场上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在驻武汉第一医院的哈医大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有一位老医生新党员,她就是医疗组组长苏冬菊。20多年的从医经历让她承担了大量医疗工作。16楼病区二组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患者比较多,年纪偏大,治疗难度高。苏冬菊亲自为危重患者佩戴无创呼吸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当查房时,苏冬菊能毫不迟疑地说出每一位患者的名字和病情,在二组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多名危重病人摘掉呼吸机,有的已经治愈出院。

2月28日,苏冬菊与医疗队的10名队员一起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入党。“在抗疫一线入党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尽全力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安全出院。”苏冬菊说。

在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两名新党员的故事让大家刮目相看。男护士高文博在进方舱当天,就遇到一个患者心脏骤停,他第一时间冲上去给这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事后,才发现自己的防护服和隔离服都有破损。有一次,在抢救一位重症患者时,因为是新病房,一下子找不到救治患者需要的电源,女护士康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毫不犹豫地迅速趴到地上,钻到病床下找到电源,插好电源线,保证了抢救工作第一时间顺利完成。

“老党员起了先锋带头作用,新入党的同志也很优秀,他们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舍生忘死救治病人,经受住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说。

入党宣誓那天,黄笳向队员们说出了一个愿望:“今年武汉大学的校园里,每一朵樱花的心愿都是看一场人海,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2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证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没有出入证、身份证,我不能放行的!”

这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塘东街的设卡道口,由于连接着蔡路集镇,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这个道口的志愿者们看上去特别年轻,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勤昌村的青年志愿者团队,6名团队成员都出生在2000年前后。疫情期间,这些年轻人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把守“道口”检查关,哪怕亲戚朋友,但凡进村,都要掏证件、测体温。6个年轻人做事认真,被同村长辈们亲切地称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仅居民小区就有1.3万余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牢织密基层防控网,志愿者们数十天如一日,为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为千千万万的市民带来温暖。

“各位旅客,健康云填写过的请打开手机短信,凭短信出站,请把帽子摘下,前面测量体温!”拿着电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赵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随着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持续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车站进出口协助开展进站乘客体温检测、疑似患者转运等工作。

抗击疫情,上海市一批批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出发前,理发成了医务人员的“刚需”。已坚持义务理发30余年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殷仁俊带着“爱心剪”团队来到医院,为即将上前线的医疗队员理发。面对爱美的女性医护人员,殷仁俊一遍遍询问,头发剪这么短行不行?男队员希望越短越好,殷仁俊干脆剪起超短发,“包他们一个月无后顾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在沪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专门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交流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

居家隔离期刚满就报名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党员黄琼芳,一脱下警服就换上志愿者马甲的社区民警朱慧敏,甘当道口守护者的虹桥高铁站双语志愿服务分队……连日来,一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坚守基层防疫一线。截至3月4日12时,上海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693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覆盖道口监测、社区排查、心理援助等岗位。招募上岗志愿者超过20万人,累计服务超过800万小时,人均服务40小时以上。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3

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上图。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月初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整整工作了一个月。

“每天都得绷着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一个护士得照顾五六十个病人,测体温、发餐食、发药品,还得谈心,6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不断走,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导,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士长,很多病人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点医院治疗,妻子在方舱医院,孩子在社区隔离点,音讯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一听情况,心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子。听到孩子的声音,病人心里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小,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心情就会平静,会配合治疗。”她还记得一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买秋衣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秋衣秋裤和保暖用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一次,唐晓培忙着工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子开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一个口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一个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口罩挂在防护服外边。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心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出舱时,很多病人依依不舍。一名大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会为医护人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心愿卡细心地贴在墙上,做成一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心愿,就是尽快让方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4

“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

“是武汉人民和支援武汉的全国医务工作者们,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为医生,大疫当前,我们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这是尽我们的本职工作。”在火车站,张伯礼院士深情地说,“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老百姓非常给力,全国志愿者奉献的精神也令人感动,他们自己开车,自己加油,一直坚持了几个月。众多志愿者为保证战疫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武汉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这也反映我们中国人,在疫情面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这次胜利。”

张伯礼院士多次谦逊地说:“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就应该做这些事。我是一名中医,此次新冠肺炎主要损害免疫功能,中医治疗正好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功能,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为一名医生,我就是干了该干的事,说了该说的话,很普通很平常,受到大家这么热烈的欢迎,我觉得受之有愧。”

回首两个多月的战“疫”经历,张伯礼院士感慨良多。现场一位书法家把张伯礼院士作的诗《归辞》写成书法:“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鏖战茫。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这首诗是张伯礼院士在4月8日武汉解封时有感而发,在诗中,他祝愿伟大祖国山河无恙、春满华夏,英雄的武汉人民云开月明、平安康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5

疫情发生以后,武汉市的2万民警、2万辅警坚守在抗疫一线。张锦星是驻守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的一位95后民警,她用细致周到的守护,为患者们带来了温暖和抚慰。

3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的前一天,张锦星值最后一个班,除了日常巡逻外,她还要和结识的患者朋友一一道别。

2月6日,得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的消息后,张锦星第一时间请战,进驻方舱核心区“警务室”,她每天巡逻查床、登记需求、维持秩序、发放物资,并承担起向病友们宣传“反电诈”知识的任务。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 张锦星:现在就是疫情突发直接接触的人员是少,但是像间接接触,像我们网上的一些电信诈骗这些,经过我们分局这边的研判,这类案件可能会增多,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些防诈骗的宣传。

完成这些本职工作之余,张锦星还主动承担起了不少“分外之事”,辅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下班时间为患者购买日用品、帮出舱患者搬运行李。这让很多人都难忘这个细致周到的女民警。

方舱医院转院患者:对我们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柔体贴。

这段视频里和张锦星一起散步的小朋友,今年九岁,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年龄最小的病人。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民警 张锦星:他又属于比较容易害羞、内向一点的小男孩,然后他比较喜欢待在床上,我也是想着小朋友多运动运动,恢复得应该比较快。

有一位聋哑患者,年纪较大,生活不便,张锦星和同事便对他格外关照,不但主动帮他配送饭菜,每天还会通过写字的方式询问老人心情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老人则把她工作的样子记录在自己的手机里。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 张锦星:得到了爹爹的喜爱,我也很开心。爹爹还拍了一条手语的,教我们打手语的祝福视频。

在方舱医院,张锦星和同事刘晨被病友称为“星晨组合”。他们分工合作,努力做到“患者有所需,我必有所应”。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辅警 刘晨:咱们这个地方有很多女患者,女孩子在里面的话沟通无障碍。我们两个搭档,虽然说她的年龄是比较偏小的,一个1998年出生的小丫头,在她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她显得是非常成熟。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 张锦星:我觉得我们95后也是可以慢慢地撑起了一片天了,也是可以为我们的工作,为我们国家慢慢地作一些贡献了。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6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源头出自武汉的新兴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刚得知有关疫情方面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刻意地将目光投放在这上面,因为我深知武汉这座城市与我所在的城市相隔甚远,并不一定能影响到这里的生活。但随着疫情的加剧,我心中越发不平静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疯狂肆虐!疫情笼罩,全国人民人心惶惶,有人急着离乡,有人忙着团聚,也有人赶着奔赴前线。

在疫情期间,最令我关注的还属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们。一天清晨,我翻看新闻时,一条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为标题的新闻深深吸引了我,当我打开这篇文章,仔细阅读后才得知,这是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钟南山院士有着84岁的高龄,但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他的话像是一股暖流般流上全国人民的心头。随后,一句“没有什么事,别去武汉”,更是在新闻头条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可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自己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

除了钟南山院士的感人话语,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一天夜里,我仍旧关注着变幻莫测的疫情。在一篇文章旁的图片不禁让我感到好奇,图片上有一只已被汗水浸久的手,也是一位男护士的手。当他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手套,若无其事地说道:“汗水浸久了,我和同事的手基本都是这样。”除了这张图片,后面紧接着还有一张:她面色憔悴,年轻的面庞上有着几道很深的印记。看过文章后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女护士为了节约时间,连续四五个小时不喝水,防护面罩在她脸上留下了疼痛的印记。

看过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文章后,我不禁感到震惊,但更多的,却是心疼。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个个用生命佑护生命的“战士”冲在前线、逆向而行!所以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健康,保证家人的健康,足不出户,为社会做的贡献。

武汉加油!全国人民加油!所有的辛勤付出不会白费,相信我们必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女英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篇7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最新7篇

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最新7篇

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通用7篇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7篇

90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

劳动模范人物和事迹材料7篇

人物的事迹材料模板7篇

90后先进人物事迹精选7篇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7篇

孝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86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