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写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出现浮夸的现象,事迹分为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一定要认真对待,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篇1
“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说。57岁的张定宇用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被湖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__年12月,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多年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职业敏感让张定宇第一时间判断,这不是普通的传染病。他果断决策将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查看症状,分析研判并进行救治。然而,就在金银潭医院收治首批病人22天后,同为医疗人员的张定宇的妻子,在工作中被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相隔十多公里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妻子入院三天后,张定宇前去探望,却只待了不到半小时,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鲜为人知的是,张定宇在2018年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他向全院职工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继续奋战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每日灯火通明的金银潭医院,张定宇以“渐冻”之躯冲锋在前,拖着高低不平的脚步追赶时间,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个多月,夜以继日,张定宇病了。躺在床上输液时,他手里仍拿着各种材料数据了解病人情况、重症人数、救治进展……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是张定宇的三重身份。当人们劝他休息时,他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听者为之动容落泪。
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篇2
在广河县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拿照相机或摄像机,冲锋在前,奔波于全县城镇小区、广大农村;他们加班加点工作,及时全面地向全县群众报道防疫一线消息,回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凝聚起强大的疫情防控合力……他们就是广河县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坚守在“疫”线的一群新闻“战士”。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班成了记者编辑们的工作常态。采访、写稿、审稿、编辑、剪片、审片……在该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人都在无声地忙碌着,有时顾不上吃饭,泡上一桶方便面凑合一整天;有时加班至凌晨,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会也能度过一整夜。
马玉是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他的妻子何玉霞是一名村医。他们俩各自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这几天,何玉霞一直负责村上的核酸检测工作。他俩有3个孩子:老大8岁,老二6岁半,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多。
“我和妻子经常中午加班,我们晚上把第二天的午饭做好,放在保温饭盒,两个孩子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热一下。小儿子还没上幼儿园,白天我带他去上班。有时我去采访,同事们就帮忙照看;有时我下乡采访带着,好在他很乖,跟着我不哭也不闹。”马玉说。
马宗礼也是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因为单位缺人,所以,除了采访写稿子外,他还要制作短视频、主持节目等。
“我的妻子是一名医生,产假刚结束,她就申请到一线做核酸检测。我们的孩子刚半岁,除非有特殊情况,其余时间不管下班多晚我都会坚持回家。这几天连轴转加班,我每天晚上回家都凌晨一两点了,那时孩子已经睡着了。”马宗礼说,“但我并不觉得辛苦,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很庆幸能成为坚守在防疫一线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
这段时间,“停不下来”的报道节奏贯穿了整个融媒体中心;“随时在线”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很多稿件都是当天采访、当天成稿、当天推送,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将关于疫情防控报道的最新消息传递给群众。
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文博说:“身为记者,我们第一时间赶赴防疫一线,用笔端、镜头记录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干部群众,挖掘他们的典型事迹,及时准确地把疫情防控形势报道出来,积极引导舆论导向,为全民防疫注入了信念和力量,我感到无上光荣。”
自该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拧成了一股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马可扬介绍,“我们单位有8名干部的家人都奋斗在防疫一线,加班到凌晨对我们来说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吃住在单位,就是为了及时、准确、更快地把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报道传递到社会各界,我感觉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新闻工作者,无论是在一线还是后方,他们都迎难而上。这份坚持、坚信、坚守,是他们的初心与担当。
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篇3
“做核酸采样时,一定注意先做好消毒,手法尽量在专业标准上轻一点。”
“后勤保障组规划好送午饭的路线,让一线工作人员吃上热饭。”
“处理紧急求助工作组在接电话时态度要柔和,仔细记录求助信息,详细询问求助者所在街道、社区,以便及时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
……
8月8日,阳光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了觉罗·阳光防疫志愿者队,志愿者们闻令而动、向“疫”而行,有的捐钱捐物,有的支援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助力抗击疫情。
据悉,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西藏觉罗教育研修中心有限公司发起、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由山南市民政局业务主管的社会服务机构,分别在拉萨、山南、那曲成立了线下服务中心。觉罗·阳光防疫志愿者队目前以城关区为服务中心,接受拉萨市民政局、城关区政府、城关区团委任务派遣。截至9月17日,觉罗·阳光防疫志愿者队分别在拉萨、山南、那曲三市派遣志愿者700余人,协助各单位招募派遣志愿者550余人,全方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为抗疫出力;作为企业,在抗击疫情中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在拉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三个市的线下调度中心,人员一下达到了几百人。”觉罗·阳光防疫志愿者队负责人贡觉顿珠介绍。
据介绍,觉罗·阳光防疫志愿者队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前期招募、车辆接送、建档立卡、筛选简训、派遣追踪、应急处理等各项工作都做了细化分工。随着派遣工作量的减少,志愿者队再次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成立了由16名管理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理队和管理团队。
“应急处理队专门协调志愿者的防护物资、餐食、用车等问题,尽全力减轻基层负担;管理团队则专门解决高危病人的就医送药、孤寡老人的餐食、紧急物资的派送等问题。同时,只要时间允许,大家都会去社区一线帮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贡觉顿珠告诉记者,“我们在参与抗疫一线志愿服务时,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并肩作战,亲身感受到了疫情面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坚信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篇4
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__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90后00后抗疫事迹材料篇5
“张涛!醒醒!醒醒……”7月23日下午,还未脱完防护服,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人民医院医生张涛突然昏倒在地,同事们急忙将其抬上救护车驶向医院。在为昏迷中的张涛脱去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衣服。
近日,按照达坂城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张涛和同事们“全副武装”,负责为所有辖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早上天没亮大家就要开始工作,凌晨2、3点才能结束,有时还需要加班。”苏醒后的张涛说:“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在做核酸检测时需要穿两层以上防护服,戴护目镜、穿胶靴等,袖口和裤脚我们用胶带缠紧,身上密不透风。”
当天,达坂城区气温将近30摄氏度,张涛和同事们负责西沟乡和盐湖片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盐湖片区居民老人居多,针对老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情况,张涛医生提出上门检测。”同事丁燕说:“很多小区没有电梯,需要一层层爬楼,连续工作加上高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是走在前面的张涛医生不时为我们鼓劲加油”。在坚持做完所有检测工作,准备返回时发生了开头一幕。
“因为疲劳过度、严重脱水等原因昏倒,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10年来坚守基层医疗岗位的张涛说:“在为一名居家老人做完核酸检测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突然鞠了一躬,说你们辛苦了,顿时感觉鼻子一酸,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