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顺利,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老师教学效率,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数学集合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数学集合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
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
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
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
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
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1
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2
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3
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数学集合教案篇2
中班数学活动:
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幼儿数学集合教案篇3
活动名称:
数学——感知8、9的数量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大范例图——数量为5——9的数群卡学具:雪花片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复习感知7以内的数1)看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说数字举相应数量的.数群卡。
2、目测数群(出示数群卡)今天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来了多少?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启发幼儿先看大数再接着数小数)3、给数群卡排队现在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应该把谁排在最前面,为什么?现在谁的数量最多?
4、引导幼儿感知8、9的数量1)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给这些小动物,送圆点朋友。(请个别幼儿操作,根据数群卡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要求其他幼儿在别人操作时,能够安静、认真的看。集体检查他的操作结果)2)做动作,进一步感知8、9的数量教师说数字8或9,幼儿根据要求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够安静倾听,并按要求做动作)二、幼儿操作1、听数字,取雪花片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数字几,你们就取几个雪花片。看谁拿的准确。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能够认真倾听老师讲,并能够安静操作的幼儿。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数学集合教案篇4
1、认识等号"="、不等号"≠"。
2、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等号"="、不等于"≠"图片。
2、椅子、铃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提示幼儿数一数小朋友和椅子的`数量是否相等,并向小朋友介绍"="、"≠"。
2、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出局,并带走自己的椅子,坐到一旁帮大家加油。
3、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几把椅子,数量是否相等,用"="、"≠"表示数量的多少。
幼儿数学集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
1、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3、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
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4、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5、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
1、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2、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