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策划方案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5篇

引导性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5篇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

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

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

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学习10的分解组成,能根据递增、递减的规律进行推理。

2、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8、9的分解组成。

1、总数是8。

师:我的大鼓敲1声“咚”。

幼:我的小鼓敲7声“咚咚咚咚咚咚咚”

……

2、请幼儿在记录纸上写出9的分解组成并进行讲述。

二、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教师出示10个黄色的棋子“黑板上有几个什么颜色的棋子?”

2、“把这10个棋子分别分给两个小动物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呢”?

三、幼儿操作,并进行记录。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你是怎么分的?有几种分法?

四、教师进行记录并小结。

1、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2、共同进行归纳整理。(按递增、递减的规律记录)

3、共同小结:“把10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分别是?”

“除了递增与递减的规律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

五、游戏“大鼓小鼓”巩固10的分解组成。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吨,今天运出货物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吨,记作+;运出货物吨,记作—。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习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四、课堂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作业布置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

(2)“记作8米”表明什么?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篇4

2、 师: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四种)

二、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出示2只动物和2个苹果。师:我要把2个苹果分给2只动物朋友,可以怎么分?(请个别幼儿演示并讲解:分给小熊一个,小青蛙一个。2个苹果分成了1个和1个。)

2.师:1个和1个合起来是几个?(教师用数字把分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请个别幼儿把3个梨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4.请个别幼儿把4个西瓜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5.师:说一说,几个xx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几个和几个合起来是几个?

三、游戏《对数字》

1.师:现在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请一组幼儿示范)

2.师: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像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5了,你们也快点变一变吧!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的组成)两个合起来是5的就可以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3、换游戏规则,魔洞允许数量是4的过去。再次游戏。

四、幼儿操作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3.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五、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幼儿教育网

面对幼儿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操作就是为了给幼儿找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地提升,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而动手操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大班5的组成优秀教案篇5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计算结果出现分子是”0“的情况,会正确写”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下列各题。

-++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可能大部分同学会说出按顺序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示例5。

启发学生思考: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

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同学们根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三、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小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2、指名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四、课堂实践

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六、思考练习

练习二十八第11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数学分解组成教案5篇

数学4的组成教案8篇

数学4的组成教案推荐7篇

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质7篇

6的分解与组成教案8篇

数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8篇

7的分解与组成教案7篇

二的组成数学教案最新6篇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最新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490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