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心得体会

中秋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对于体会的写作,我们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表达清楚,一篇具有感染力的心得体会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秋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秋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1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难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题记

今天是全球华人盼望已久的中秋节。我想,今天的月亮与平时比肯定特别圆、特别亮,因此,我盼望万籁俱寂的夜晚。

我们这次去姥爷的新楼过中秋,刚打开家门就看到姥姥和姥爷忙着给我们包饺子。他们相互招呼着,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阳光把人间最后一抹光带走之后,月亮出来了。我们把桌子放在阳台上,全家围坐在一起,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馅也不同,有五仁的、红豆沙的、绿豆沙的等许多品种。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的事,唠唠家常事……

“月亮出来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家怅望天空。只见月亮十分圆、十分亮,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不禁被她美丽的面貌吸引住了;月亮穿着白色的纱衣,娴熟而又安详,温暖而又和蔼。她那银盘似的脸蛋透过树梢,照在人们幸福安详的脸上。我张望着,企图找到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和她那可爱的小白兔。我想,嫦娥现在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在广寒宫望着我们呢?想到这,我不禁一下子笑了起来。

姥姥把最大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七个人,姥姥用心切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中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我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看着美丽的月亮,心中想着:明年的中秋,月亮一定更美更圆。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2

“中秋佳节快乐,笑语万里”,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吃月饼,晚上赏月。有些地方还有舞龙、闹月等习俗。

中秋节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商店前挂着红灯笼,上面印着“庆祝中秋节”四个字。人们背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脸上洋溢着节日的笑容。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

回到家,桌上摆满了爷爷奶奶的特产。肚子开始咆哮,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于是一家人开始吃“团圆饭”。

吃完饭,爷爷从冰箱里拿出月饼,打开电视。我们边吃月饼边看中秋晚会。

后来爸爸建议我们全家去广场看烟花。当我们到达那里时,许多人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有的孩子拉着大人的.手靠近,老人在后面开心的笑。工作人员点燃了一盒叫做满天星的烟花,只看到“小导弹”在半空中“砰,砰”地直冲云霄,五颜六色的菊花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他们倒下时,星星看起来很好,象征着中秋节的团聚和幸福。

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不禁想起了驻守边疆的边防军和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们。他们此刻为了国家稳定,人民安宁,坚守工作岗位,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为大家放弃一个小家庭”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又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3

儿时,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中秋之时,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月,那时住的都是平房,旁边有个小菜地,菜地边上种了很多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记得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树……

然后工科出生的父亲就来纠正母亲的观点,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儿时的记忆永远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总有一份快乐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来!

长大以后,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少,还曾记得自己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就是刚读高中之时,那时候家离学校相当远,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当老师说了句回家团圆去吧,我只好独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实那个时候的心情还是蛮难过的。然后对中秋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视了,唯一的记忆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两天课提前回家过中秋的那个场景。只是感觉月饼越来越好吃,包装越来越精美,过节的传统却在一天天淡化。

在国外每当中秋来临的时候!“亲情”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为深刻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那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孔子学院和驻宋卡总领馆总是把我们聚在一起联欢一起吃饭!每年致辞中,孔院马院长总要发表下一些感叹,大致意思是国家对你们真好,这些月饼都是空运过来的,一定要学成回国!饭毕,就开始品尝从北京运来的月饼(还是蛮高档的),可以拼命吃管够(其实每个人最多1块),吃不完还能拿回去分给泰国朋友!有时候孔院也会邀请华人华侨,他们总是带很多榴莲,红毛丹,山竹等水果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特别的温馨和感动!

如今的我已经回国,只是还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国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的,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菜,过节的气氛仿佛又重新找回来了一样!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4

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的不一样,今年的中秋月与往年的不一般。你看,那皎洁的月亮如同一面明镜,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今年中秋节,我们全家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神农架山顶上度过的。我们晚上八点多才开车到达山顶,山顶上的温度很低,我们把带来的全部衣服都穿上了,但还是很冷,直到吃完饭,大家才想起来今天还是中秋节呢,一路上的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叫嚷着跑出门外,啊!月亮是那样的圆、是那样的明亮、是那样的皎洁,好像在等我们呢。月亮向大地挥洒着银光,把大山、树林、小溪都蒙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面纱,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大山的轮廓。

忽然,一片云雾遮住了月亮,今天晚上月亮可不想让乌云抢它的风头,所以它使劲地挤呀挤呀,想钻出来,这时,风娃娃要助月亮一一臂之力,吹了一口气,乌云被吓跑了,月亮又重新露出了它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披在肩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了笑脸。我看得入了迷,此刻,我的心完全被月亮夺去了,似乎那高高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浓密的树林顿时都显得黯然无光了,就连那团团的云彩也好像刹那间消失了……

星星眨着它那小小的眼睛,忽明忽暗,可爱极了!啊!真美呀!夜空好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一颗颗珍珠缀在毯子上,明亮的月亮像一块宝石,闪闪发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妈妈激动地禁不住背起诗来,我也不甘示弱“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要不咱们来个古诗大比拼,不过,必须说与月亮有关的。

”叔叔提了一句,“好!”我们全部赞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真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呀,我们吵得热火朝天,感觉也不太冷了,直到10点多,我们才停止了古诗大赛,我们又照了几张月亮的照片,叔叔还给我照了一张手托月亮的特写照呢。11点多,我终于躺在软软的床上睡着了,我梦见了嫦娥、玉兔、还有桂花树呢……

今年这个中秋节,虽然没有美味的月饼、香甜的水果、醇香的美酒,但我还是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觉得这个中秋节与往年的不一般,令人难忘,是个独特的日子!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5

月亮,8月15日最大,8月16日最圆。我们一家三口在中秋节出去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大,像一个银盘挂在天上。去了,它就去了;如果你停下来,它就会停下来。真的是“月去,我也去”。

城隍庙的中秋节特别温暖。小吃城的朋友亲戚情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度过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在天一广场特别活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变成各种图案。有的像龙出海,有的像双龙打珠,有的像大鹏展翅,有的像铁塔堆砌,变化万千。在喷泉上方,月亮似乎快乐地跳舞,把它的光照耀在地球上。

新疆大桥中秋很安静。没有汽车的桥很安静,河水在桥下汹涌,船只来来去去,月光洒在水面上,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大街上,传来越剧的声音。月亮太亮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都黯然失色。

中秋节在社区里非常明亮。安静的社区让月亮露出本来面目。天空中散落着几颗星星,微弱的光线忽明忽暗,只适合做月亮下的普通人。月亮好像在说“哼,想跟我比,天是我的专属!”皎洁的月光洒在树上,树上覆盖着银色的薄纱,轻盈飘逸。

中秋节的月亮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意境,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代表团圆!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6

中秋节前,一家网站发起一项“中秋过节回家吗”的调查显示,选择回家的占45.5% ,不回家的占54.5% 。接受调查者过半是20至25岁的青年人。对于那些因工作、学习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们,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思念吧。

中国当前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有流动人口超过2亿。人口流动越频繁,越需要情感纽带将人们凝聚起来。在这个流动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在异乡打拼而不能守在年老的父母身边,也有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儿女留在家乡。中秋节,就成为一个流动时代的情感枢纽。因为中秋节,很多人将听从亲情的呼唤,而尽可能踏上回家团圆的旅程。

亲情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和起点。在现代社会中,亲情也是人与人彼此之间互相信任和关切的一种过程。于是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几天走亲访友会令交通拥堵陡然加剧,为什么都说“月饼不实在”却依然卖得红红火火,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发几条手机祝福短信。

“流动时代”的中秋节也在考验公共政策是否“贴身”,是否为中秋节的感情传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每一个中秋佳节里,家庭团聚的'路径,其实也是这个社会良性治理的路径。我们的公共服务机构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令每一个以温暖为归宿的人也温暖在路上。公共政策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既要加快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突破硬件瓶颈,更要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加强应急处理的能力。

这几天,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都愈加不堪。假期中,又有无数的人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踏上返乡之旅,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又在承受着空前的出行压力。但愿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能发挥作用,别让人们在拥堵中度过中秋节。

这是一个人口流动空前频繁时代的中秋节。这样的中秋节别有一番滋味。

中秋的心得体会篇7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而团圆、统一、祭祀、和谐、礼仪等,就是这个传统节日传承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也是中华民族生活常态的真实写照。中秋文化传递的价值认同感,以其庄重的仪式感,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胎记”,这样的形容恰如其分。

而“团圆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饼原本是中秋节的点缀,是拜月的一种祭品,加上水果、酒类、点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后来成为一种礼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月饼逐渐成了一种象征,而后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也成为团圆的象征。

皓月高悬,光皎如水,思念丛生,期盼团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特别的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众多。《周礼·春官》就载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后来中秋拜月、赏月的风俗便源于此,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至今而且将来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团圆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中秋是久别重逢的美满,也是团圆的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秋节里,团圆、和谐、平安、美满、恬静、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远方的亲人加快行程往家里赶,共同欢度团圆在节日的甜蜜之中。“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温馨。

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品尝月饼的同时,仰望天空赏月。赏月,观赏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团聚的心情。而品尝月饼,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的亲情。中秋月圆之夜,团圆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而对于实在无法回家的游子,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心在他乡思故乡,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中秋文化“团圆”的更大意义在于,能凝聚人心,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因此,中秋更该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演进,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节日风俗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此,以中秋节为契机,画好民族“同心圆”,就是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中秋节的演讲稿7篇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600字7篇

幼儿园中秋节的活动方案策划7篇

迎中秋忆传统的演讲稿7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5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

有关中秋的心得体会8篇

中秋的作文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01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