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心得体会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通用5篇

人们越发重视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前,心得的使用频率也越发高了,提前整理好相关的事件过程有助于我们写好心得体会,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通用5篇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篇1

20xx年11月2至4日,我在南阳市参加了20xx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共听了18节课及专家的报告。可以说是收获很多,疑惑也很多。

这18节课有人教版的,有苏教版的,有北师大版的,文体有小说,有文言文,有说明文。每一个讲课的教师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地市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每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在这两天半中向南阳市枣林中学的学生和各地市的教研员及上千名教师,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关注文本

在这次听课中,我看到以前为让课堂形式多采用花哨的声光电少了,多媒体的应用大多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比如出示学习要求、问题,而不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读书的声音多了,老师们更多的目光关注在学生身上,真正地、努力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不由地让我想到老师手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这就是我们最原始、也是重要的工具。

一节好课需要严格依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以解读文本为根本,细读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讲出学生感爱到又读不出的东西,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以课标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解读。这样,既紧扣课标,又体现文本的特性,同时又张扬了个性。

二、关注课堂设计

比赛的课是课本里教师们都讲过的,大都很熟悉,就是那么个内容,就是那么个问题,但是当作为一节比赛课时,平常的教法就有些普通了。老师要精心设计,才能吸引。当然如果平时老师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自然也能吸引学生了。开封教师讲的《看云识天气》,导入很巧,50年前作者接到任务,给孩子们写一篇说明文。老师问学生:"你想看到什么样的说明文?"学生答:"简单明了","科学准确","生动有趣",接下来老师就从这个方面来讲。虽然这个老师是第一个讲课的,但她的分数还是很高的。

商丘老师苏玮老师讲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她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抓住了典型的比喻句,将重要的句子以小诗的形式表现,便于学生理解。还有的老师板书设计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许昌王松老师讲的是《最后一片叶子》,她将板书设计成一片叶子。安阳李富华老师讲的是《苏州园林》,他将板书设计成一个"画"字,扣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有的老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和结束语让人难忘。驻马店谢云老师的导入是,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入冰箱,哪个先冻上?学生答:热水。老师说:热水。老师又问,风吹沙丘,沙丘是顺风向下吹还是逆风向上吹?学生答:顺风向下。老师说:逆风向上。这一来学生就被吸引了,在惊奇和疑惑中进入了课文。安阳郭燕玲老师讲的《三棵枸杞豆》结束语是,一个小人物,两件小事情,三棵枸杞豆,以小见大,表现出博大而深远的生命意义。这巧妙的话语给很多人留下了印象。

三、体现个人素质

来自不同地区的18个老师都展示出了自己最高的素质,面对上千个听众,他们沉着冷静,谈吐机智。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能做到一丝不乱,始终把最美的微笑呈给所有的人。有的老师善于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敢于提出问题的很棒,敢于回答问题的也很棒。""我很佩服你。你读懂了作者,走进了文本。"相信这些鼓励会让学生记很久甚至一辈子,虽然那个老师与他(她)只有一面之缘。有的老师循循善诱,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学生朗读有了进步。信阳魏凯老师讲的是《马说》,他范读得抑扬顿挫,底气深厚。他一范读完,老师们就开始给他鼓掌。有一个女生在他的指导和感染下,加上手势,又读了一次,读得有起有伏,赢得了台下老师的掌声。

有的老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指导,学生回答得更全面更完善了。有的老师给设置的问题加以提示或方法指导,不使学生走弯路。有的老师在面对陌生的学生素质不高,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坚持上完40分钟。商丘的聂智讲的是《核舟记》,一开始上课,所有的人就发现学生连课文都不会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耐着性子不紧不慢地教学生读准字音,当然这花了不少时间。由于学生课前对课文预习不够,本身素质也不高,跟老师配合不上,所以课讲得很艰难。在讲到一处时台下老师鼓了掌,大概是对他表示理解吧!到40分钟结束时,他下了课。但是很明显他的课没有讲完,但在整个课堂中,他没有表现出一点慌乱,这着实让人佩服。

本次听课,我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学习的心去的,目睹了优秀教师的风采,深感自己的不足,心里暗下决心,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对待我的语文课,认真备好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收获知识,享受语文的美。

但我也有几点疑惑:

1.18节课中有4节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核舟记》、《落日的幻觉》、《苏州园林》,平时我们讲说明文,是一定要讲说明方法和作用的,可这4节课都没有涉及。我问了市教研员张效锋,他是这次比赛的评委之一。他给出的答案是一堂课时间太紧,来不及讲。可我还是疑惑,如果组里有人参加赛课,讲的是说明文,要不要讲说明方法和作用。可是目前没有人可以告诉我。

2.18节课有说明文、小说、文言文、散文,几乎每节课都有赏析语言。我又疑惑了,所有的课都要进行语言的赏析吗?我又问教研员张效峰,他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我只好疑惑在心中了。

一节课40分钟结束了,并不意味着这一节课结束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董琦给出了一个案例《记承天寺夜游》,先是读白文,就是读准字音、节奏,接着是其他环节"不可不了解的张怀民",还有"同一时期的作品研读"、"当代相关作品研读",通过学这一篇短文,不光让学生会读、背、理解这一篇小短文,还让学生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许多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作品的理解,及至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这些都是语文教师要做的,一个或两个课堂40分钟的背后,得有多少个课前40分钟来支撑呀?

所以,老师要行走在教学与研究之间,一边教学一边研究,研究新课标,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新动向,研究一切值得研究的。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不断前行,才能看到沿途变幻多姿的风景。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篇2

4月15日至19日,在观摩了为期四天半的市优质课比赛,感慨颇多。兴奋、激动、紧张的同时,情感一次次升华,思维一次次跳跃,思想一次次碰撞。期间的很多感受和思考是以往的学习中未曾有过的。

去年暑假后,我做了我们乡镇的教研员,这个任命,让我诚惶诚恐,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资历尚浅,唯有不断的学习、思考,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才能引领老师们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像头活蹦乱窜的小鹿,忽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如此反复。

这次的听课,让我收获很大,但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对某一节课,某一个环节的处理,某一点设计的欣赏和学习,而是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完善。以前听课,只是单纯的听,没有经历之前的剖析教材和磨课过程,也没有过后的点评和讨论,只是听,听完就完了,甚至思考的都很少,感觉没有契机。这次优质课比赛,我从乡镇选拔到县里比赛,到县里磨课,再到这次市里的pk,全程参与了。每一节课最原始的模样,其设计意图,到最后的破茧成蝶,至今历历在目。参赛选手们艰辛的付出,精力与体力的消耗,信念的力量,无一不感动着、鞭策着我。最后看到众家登台博弈的精彩,感觉自己也充满力量,似乎也要破茧成蝶了。尤其是这次市里有安排的评课,让我对很多地方豁然开朗。平时听课时,经常看不出哪里好哪里不好,或者感觉到好或不好却不知道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听了专家们的点评,对症下药,感觉又往前走了一步。

乡镇选拨后,我和本乡镇参赛老师一起准备课,我们抽到的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是个相对传统的课题,自我感觉很难创新,很难有所突破。在磨课时,我绞尽脑汁,夜夜失眠,最终的定稿也不满意,因此很期待听听别人是怎么设计的。在听完四节课后,的确受益匪浅,原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还可以这样上!尤其是王金刚老师的那节课,整堂课非常饱满厚重,形象直观,层层推进,而在执教者激情四射、活力充沛、循循善诱的引领下,学生学的轻松自如。我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带动的像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到,我不但无法带动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反而经常无意之间压制、牵绊了学生思维的跳跃,这一点一直让我很迷茫,是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是对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处理的不自然?还是缺乏课堂机智?听了这几节课,回想参赛教师们磨课的过程,每个环节无数次的修改,那每一句话的精推细敲,在感叹参赛者艰辛的同时,感到自己的付出实在太少了。也许,这就是原因之一吧!

一边听课,一边对比自己的课,一边想着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处理,越听越感觉自己和优质课隔着长江天堑,但无时无刻不在向往思念着我的优质课。优质课,总有一天,我也会触摸到你的指尖,感受到你的温度,享受到你的洗礼。你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另外,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知对错,但的确有这种感觉。这三十多节课里,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很多课甚至连学生做练习的时间都没有,有些课虽然有做练习的环节,也蜻蜓点水一样,更不用说检验学习效果了。虽然所有老师都注重了启发学生思维,重视了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重视了小组合作,但现实情况是是,老师仍然是主角,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虽也有所体现,但并不明显。

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但课堂上孩子依然像是老师的道具,老师让讨论就讨论,让交流就交流,讨论交流的必要性不是那么明显,讨论的问题不是孩子经过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的引导也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总之,感觉孩子依然是在学知识,而非是在锻炼能力。其实,有些内容孩子是可以通过预习学会的,老师是不用讲的,有些时候,老师甚至害怕孩子已经会了,感觉如果孩子会了老师就不好讲了。其实,孩子会了不就行了吗?老师不用讲不更好吗?非要老师把所有内容讲一遍才能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吗?

如果我们现在培养的是孩子学习的能力,那么逐渐地,孩子的各科都会有提高,尤其是在初中高中以后,这种作用应该会更明显。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主流意识,甚至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至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可以去做。

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不知是否恰当,如有不当之处,于老师一定不要介意啊!另外,希望能得到于老师回复,对我的想法予以指正,尽管自己的很多想法很幼稚,但真的迷茫。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篇3

我有幸听到了牛老师的公开课,她的《花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多东西对我感受很深:

一、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找切入点就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来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而一堂好课往往因为切入的巧妙,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牛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她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表现出对花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各种花开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各种花开时的样子,并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语言。整堂课结构紧凑而又不失活跃与创新,学生在牛老师的引导下,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了各种花开的时间。

二、注重在“读”中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应经历这样的过程:初读感知,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通顺读流利,经历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精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产生情感体验,作出价值判断,并且借助声音将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朗读出来,读出意蕴,读出感情;熟读迁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熟读背诵,积累言语图式、言语结构及情感表达技巧,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其外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怎么能不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其实这就是我们要做到的“一读通,二读顺,三读不停顿,四读疑,五读情,六读悟意境”。在参评的大部分课目中,执课教师都很注重读的作用。他们在读之前,就设计好问题,带着问题去品读;问题解答之后,再读文字,力求深刻理解领会,读的方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老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自读等。而学生自读又可分为齐读、单读、分读等。齐读还可以分为朗读、默读、小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等。多种多样的读法,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理解课文,从而进一步深层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创作思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处理文字的技巧。在讲《花钟》时,牛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去品读各种花开时的样子,从而使学生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写作的手法。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眼观文字和图片,耳听声音和音乐,使事物形、声、色直接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文本与学生距离,培养了感知事物的能力。牛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她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各种花的姿态和美艳,并让学生了解了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还向学生展示了昙花那美丽的一瞬。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图画、音乐等美学手段得以运用,使课堂洋溢着美育的气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的自是兴趣盎然。

总之,本次教学中,牛老师能根据学情来开展教学,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渗透阅读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因而这节课无论是从兴趣的激发,思路的开拓,还是心灵的交流,方法的点拔和信心的培养,很多细节都闪烁着授课老师的智慧,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艺术之美,语言艺术之美,人文美,人情美。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篇4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交流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天上午共四节观摩课,重点是数学教学活动,分别是金卓玲(伤害优秀青年教师)老师的中班数学活动《小黄和小兰》小班数学活动《数小脚》,以及黄敏君(上海市教学评优一等奖)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我的体重》中班语言活动《这就是秋天》,首先,听了第一节课《小黄和小兰》,我感觉金卓玲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中班的课,老师在活动目标中体现要在观察,猜想,游戏中积累感知不同空间方位的经验,教师制作的ppt简单直观的呈现了空间,方位感觉,孩子一下子就自己发现了这其中的变化,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节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金卓玲老师上的第二节课是小班数学活动《数脚丫》,结合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翻翻看系列绘本,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首先教具非常丰富,这也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这节课情境性非常强,一下子把孩子们逮到了沙滩上,由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开始说出数词,课堂气氛很活跃,充分体现教学中游戏占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开心。

接下来是黄敏君老师的大班数学课《我的体重》,非常贴切幼儿生活的选材,就是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事情,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尝试用体重器称体重,并且关注自己的体重健康,老师教学风格也是很有特点,干脆,风趣幽默,中班语言《这就是秋天》,这是一节非常应景的活动,当下正是秋天,孩子们正在经历这这季节的变化,许多生活经验的体现,例如,螃蟹上市了,这就是秋天,水果丰收了,这就是秋天,落叶飘落了这就是秋天,老师引导幼儿发现秋天,进一步感受秋天,孩子们大胆的说,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这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听了这四节课,我一开始比较侧重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后来发现,我的课就是有这种边边框框限制着,所以往往比较不随性,自己也会好好的揣摩一番,学习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下午听了贺蓉园长(上海市安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学专家)的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学教育的实践,以及在美国做“影子校长”的讲座,充分感受到国外学前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也充分感受到上海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视和新改革局面发展是多么迅速,简短来讲,他们都是以释放幼儿天性,让孩子自主学习,以玩激趣,以问诱学,在不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第二天怀着迫切的心情,见到了应彩云老师,在上学时就观看她的教学活动,感觉自然,轻松,随意又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之前听过她几场教学活动,今天她依然把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情境中教学—绘本阅读研究》带来与大家分享,感触很多,从应老师上午的两节课看,她最突出的特点依然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学到多少不重要关键是学习的心情和主动学的愿望,这两节课都是结合今天他的讲座开展的《藏在哪里了》。应老师抓住了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看,课件制作的很精美,把孩子一下子带到了这种捉迷藏的情境中。让孩子自己觉得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跟着人物心情变化,看得出这是一节反复磨练的课,老师的现场随机性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大班的《天生一对》,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找到他们的相同之处,让孩子了解就算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只要找到共同点也是可以很般配,成为天生一对,应老师的机智,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过瘾”,这就是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接下来的讲座也很精彩,推荐了各个年龄适合的绘本阅读,提炼了关键词,例如:小班适合趣味性强的,中班适合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大班适合具有挑战的等等,孩子向往阅读,我们老师就要将阅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绘本的情景,开展多元化一体的教育。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首先给我第一个印象是,中国的幼教事业正在高度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感觉自己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在情境中阅读也正好符合我园的特色教育,这一方面,我今后会继续钻研,把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学。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篇5

我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北京市新鸿儒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观摩幼儿园心得5篇

马说观摩课心得体会优秀5篇

企业安全课心得体会通用5篇

马说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上阅读课心得体会通用5篇

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优秀5篇

创业创业课心得体会优质5篇

对标说课活动心得体会优质5篇

说课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

观摩蒙氏幼儿园心得体会优秀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15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