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稿写作之前,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观点做到明确,演讲稿写的好,自身的演讲水平都能整体提升,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篇1
看了一眼表,张鸿博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匆匆跑到仓库休息室,在桌子上架起了手机。
原来,她的网课就要开始了。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点半,她一直在和30多名志愿者一起,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绥芬河的物资逐一开箱、分拣。“都忙忘了,差点就被点名了。”2000年出生的张鸿博青涩地笑了笑,“晚上回家,我再把笔记补上。”
张鸿博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服务了,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在二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不久,她就报名参加了绥芬河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局唯一的大学生,守门、查验、走访、宣传,她总是闲不下来。
4月初,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绥芬河成为疫情“新战场”,她又一次穿上了“红马甲”成了绥芬河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我们有2个微信群,现在已经都加满了。”张鸿博说,“没办法,大家都想上。”
从3月17日第一轮志愿服务结束到4月初,张鸿博真正的“寒假休息”只有半个月。两轮志愿服务下来,“特别能干”是大家对这个00后的普遍评价。
“最重的是抢救室的床,我们4个人才能把它从挂车上扛下来。”谈及那次搬运援助绥芬河方舱医院物资的经历,张鸿博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当天募集令一发出,20多分钟内就有30多个志愿者通过微信群报名,大家从早晨8点半搬到下午5点钟,大到手术床,小到紫外线消毒机,牡丹江援助的千余件物资,就这样被逐一分送到12个楼层。
“我经常长跑,体格儿好,不累也不怕!”张鸿博腼腆地笑道,“而且,口罩、手套、酒精、免洗洗手液……这些团市委都squo;管够squo;,防护也squo;到位squo;。”
不久前,张鸿博还加入了绥芬河志愿者团队创建的“尖刀连”,专攻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急活儿、难活儿、重活儿”。“我是土生土长的绥芬河人,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高兴还来不及呢!”张鸿博笑得很甜。
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篇2
“当时很多一线检验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需要squo;尿不湿squo;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梅钟文说,为此,4月4日晚,团绥芬河市委通过微信群,2小时内就线上筹集了418片“尿不湿”。
“收到一个个捐赠者的位置后,我和老公立刻就开车挨个儿去取。”1998年出生的梅钟文和1994年出生的高雪山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小两口白天线上办公,晚上的时候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
“那晚下了小雪,绥芬河坡又多,有时车滑,上不去。”高雪山回忆到,“我们下车迈着squo;碎步squo;往上迎,捐物的大哥抱着箱子,小心翼翼地向下送,车灯打在他脸上,都被雪水浸湿了。”
从9点到12点,梅钟文和高雪山顶风冒雪将418片医用护理垫收齐、配送到物资组时,身体是疲惫的,心里却是快活的。“我们绥芬河从没遇过这么大的事儿,能帮上忙是我的荣幸。”梅钟文说。
晚上七点钟,梅钟文刚刚结束了一天的线上本职工作,又回到电脑前开始一晚的志愿者“兼职”。“今天我们收到了吉林老铁的物资,我要写个稿子。”梅钟文介绍到,目前自己是一位志愿“宣传员”,不仅要通过文字和视频记录下志愿工作的点点滴滴,也想科普防疫知识,为大家做些防控指导。“有全国人民的帮助,绥芬河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夜里11点半,梅钟文在文章收尾处写到。
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篇3
2月3日省职控中心放射卫生科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闻令而动,在接到中心关于支援省疾控的指令后,就有四名同志主动请缨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支援工作中。在支援的10天时间里,他们发扬着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共产党员、青号号手 郭进瑞同志在疫情防控驻点支援期间,冲锋在前,参与了晋安区和福清市两起聚集性病例,及仓山区和鼓楼区的两名感染来源不明的确诊病例的流调排查。在此期间,他不辞辛苦、不惧风险,根据患者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走访了包括患者的居住地、逛过的超市,就诊的医院,以及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等多个地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人员的追踪。
支援期间,他也时常出入患者就诊的医院,询问患者就诊过程,查看相关监控影像,了解诊疗期间患者的个人防护情况,并根据疫情防控方案做出科学、合理的密接者判定。仅仅10天的时间,他就走访调查了福州、福清、连江、闽候等13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隔离点及鼓楼区、晋安区、仓山区、闽候县、连江县和福清市等7家疾控中心。每天繁重的流调工作结束后,他顾不上一天的奔波,而是继续在案前加班,整理、编写当天的工作日志,汇总驻点流调组的工作日报。
郭进瑞同志在疫情防控支援期间,凭借着 “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应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信念和决心,迅速的从一名职防人员转变成奔走在各种病毒肆虐的流调现场的“医学侦查员”。 由于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郭进瑞同志已由中心向省卫建委推荐作为省直机关“最美守护者”的候选人之一。
共产党员、青号号手 郑森兴 同志和 张燕同志在支援期间积极配合省疾控应急所审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进行省外新冠肺炎密切接触人员的隔离观察和失访情况的信息核实。
尽管未曾出入在流调现场,但他们却用自己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将责任和担当落实到每一份流调报告、每一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审阅上。
3月21日,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防控的关键时期,90后党员、青号号手 郭火仲 同志在接到中心关于支援上海的指令后,他毅然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当天下午就整装奔赴上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在沪的这几天,他积极接受各种疫情防控知识和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培训,随时准备着投入抗疫一线。
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篇4
不期然间,甘如意被送上热搜。这个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4岁的女孩在大年初七毅然出门,决定返回仍险象环生的武汉,返回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去顶替已连续在一线作战多日的同事。因为没有私家车,300公里的路程,她用骑自行车加搭顺风车的方式,走了4天3夜。孤独和黑夜不足以吓到她,“路不好走”竟然是她最大的担心,她说“我就希望能快点回来”。
如果是你,会怎么选?人们感动于甘如意的“逆行”,因为很多时候在同样的场景下,我们可能并不会比她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勇敢。在特殊时期,这些指向真善美的选择,更能给人们以强烈的心理冲击。人们感动于甘如意的“逆行”,还在于她的年龄——24岁。而就在此时此刻,更多甘如意的同龄人,正在做出同样的选择。
24岁,意味着什么?在父母眼中,依然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在普通人看来,它是青春的代名词,代表着最好的年纪和无限的机会。人们给甘如意和她的同龄人冠上“95后”之名,这些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长大的一代,从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全世界,他们与互联网共同成长,以“z世代”的面貌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消费行为研究中。
时代的际遇,让人们以为他们扛不起风浪,经不起风雨,甚至还被贴上“个人主义”等各种标签。然而,以“95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如果说,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80后”,那么这次抗击疫情则让人们对“95后”重新认识。
返回一线、坚守阵地的,有他们;高速路闸口志愿维护秩序的,有他们;全球协作、公益应援的,有他们。在国家和民族经历大考之际,有情怀、勇担责、有大爱、能作为的年青一代英勇地站在疫情防控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身份,并接受社会的检视和评价。这个群体,最小的仅20岁,最大的也不过25岁,他们在疫情面前用“逆行”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中国年青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正是在这种隔空应答中,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棒和精神的传承。而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正是伴随这种回响,经百折而犹向前的。当历史来到又一个关键当口,谁来守护一个社会的元气,谁来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谁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又由谁来稳稳接住历史的馈赠?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已有答案。
若干年后,当“95后”集体回望2020年的初春,会看到什么?相信会是成长。特定的历史境遇让他们找到彼此,突然出现的历史考题“迫使”他们直面那些宏大抽象的词语和议题,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并做出选择。这也许并不轻松,但正如竹子拔节也会痛,又有哪一代人不是在洗礼中成长的呢?
传承担当精神演讲稿篇5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群青年,选择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场中,他们活跃在社区、车站、工厂以及咨询热线的另一端,他们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团共组织发动8.5万名志愿者参与防疫相关的各项志愿服务。他们一样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决然,他们一样是“学着前辈、勇往直前”的模样。
敢拼才赢。连日来,总有些“人勤春来早”的消息,叫人缓释焦虑、让人稍感心安:中国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不断增加、火神山医院接收首批患者……大河上下、长城内外,14亿人民集结的磅礴之力,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这场赛跑与较量的战场之上,无数中国青年,以科学精准的姿态,彰显着新时代新青年的热血担当。
在前线,他们用青春与病毒斗争。在武汉、在湖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急诊室里、icu病房、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长途运输的供给线上、社区管理的工作者中、筹措物资的志愿团队里,不舍昼夜,奔走不息,有一种年轻的声音铿锵表达着同样的话语——“面对疫情,我们年轻人不上,谁上?”1月3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要求团员青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党员出列、青年出列,每一份捍卫祖国与人民利益的责任与担当出列,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
在后方,他们以热血为“战疫”鼓劲。不集聚、不传谣,不添堵、不添乱。无数青年网友的“云监工”,让爱与关怀温暖蔓延;可爱的“饭圈女孩”以偶像之名,集结公益的力量;随手可见的正能量“二次元”漫画、up主视频,普及防疫知识、鼓舞亿万人心……哪怕是在安静的社区和乡村,年轻的他们,依然在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的爱心,或者手绘海报、漫画,或者写歌、参与土味宣传,又或者参与募集口罩、卡口测温、社区消杀——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在国家大事面前,一点也不含糊!”在广袤的“战疫”天地中,他们虽然年轻,他们虽然稚嫩,却一样展现出中国青年爱国爱家的硬核力量。
青春有热血,战“疫”显担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年无疑是重要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众人拾柴、涓滴汇海,这场全民“战疫”,关键在于落实,成败系于落实。如何落实、靠谁落实?青年责无旁贷,青春当仁不让。今天的中国青年,依然在“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今天的中国青年,依然在以滚烫的热血,闯新路、创新业,与人民共风雨,为祖国写新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