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贯穿教育活动的重要文本,端正好写作态度是首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很重要,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讲故事的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1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文中写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岛上的病重船员靠吃野果子存活下来,由野果子人们发现了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
今年第一次教这篇课文,初读课文觉得这篇课文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虽说是介绍维生素c的,但更多是阐述一个小故事,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听故事当然是热点。但随着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才知课文并不是简简单单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小故事,而是从中明白一个深刻的的道理:“许多科学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因此教学重点从以下入手:
一、从文章的脉络入手。
文章脉络有2条:一是故事发展:怪病——不止而愈——揭秘。二是哥伦布的心情变化:沉重——伤心、感动——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对于第一条线索,学生能在第一教时理清,也能按这个顺序分清段落。在第二教时我重点放在第二脉络上。教学中可以结合《补充习题》和《天天练》上的习题细细揣摩哥伦布心里变化的过程,来体会当时人们对“海上凶神”的无可奈何;体会吃野果子(维生素c)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在理解的环节中,大多数学生的分析很到位精彩,让学生充分的表达,我深深体会到以生为本的优势。
二、再从文章的问题深挖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这个问题在课文里可以马上找到答案:“后来,经过医生们的研究,是野果子里的维生素c就了那些船员的生命。”但教学可不能打水漂,做表面文章,而要深研。在此,我让学生认真讨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热烈讨论明确:维生素C的发现和哥伦布的细心观察、思索是分不开的。哥伦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
三、最后从文章的写话中得到提升
这篇课文的主题到底是歌颂哥伦布的还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故事明白一个道理的呢?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故事上,就根本没有达到原先的教学目标。这是一节语文课,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确课文不光是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所启发,因此教学中设计了写话内容:出示几组关键词语,让学生用100字左右概括故事的内容,然后重点阐述自己心中的启发,收获,即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当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用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通过以上三点教学,学生对此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到了原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2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学生能自己读懂在小木偶身上发生的事情,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感受快乐的真谛,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只要采用了以下教学:先联系老木匠说的话“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来理解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然后联系小木偶自己遭遇的挫折,让学生自己谈谈:小木偶的笑给他带来快乐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学生自然体会到: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于是,我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看待生活,感受快乐: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个人感受,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一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积累词语。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而且有表达有特色的词语,如,abb式、aabb式、abcc式,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有收效,老师的解释已经显得多余。
为了能让学生较好地续编故事,我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同时,我还让已看过《木偶奇遇记》的同学谈谈书中的情节,启发学生要根据小木偶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续编。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极为有限,只是留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简单说说小木偶将会遇到的事情。
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是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能有些许的人生感悟。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3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
?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把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别,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南郭先生这个人的心理想法,没写出来,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三次写话,一是写写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写写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写写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想法。《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学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惊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学生通过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高超。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们就分头学了起来,每个同学都很投入,每个小组都很认真。好理解。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4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本册教材中“用心思考,勇于创造”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我就选了这一篇课文来尝试。下面就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落实教学目标:本课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更适宜默读。在教学时,首先,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边默读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接着我抓住“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抓重点词句悟读、品读、老师引导读等。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课文,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一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2、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插图形象地描绘了阿切尔被那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的神态,动作。教学中,我重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感悟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阿切尔动手研究的过程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这时我出示邮票打孔机的图片后,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1848年有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进一步体会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过程需要仔细观察、需要动脑筋思考,需要动手研究,需要不断克服困难。
3、深刻了解人物品质。如今是信息时代,成年人拿笔写信贴邮票寄信联络的现象相对较少,二年级的孩子们几乎没有接触邮票,教材上教学内容离学生相对较远,学生对邮票不了解,就难以理解邮票打孔机发明的重要意义、难以理解本单元的单元目标“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所以,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了解邮票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明白邮票齿孔发明的重要意义。在读完课文后对阿切尔的认识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会忽视了作为一名发明家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就是一心想着怎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边指导学生读描写阿切尔想法的句子,边启发学生了解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真实目的,让学生对发明家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读书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4、密切与生活相连:考虑到当今是盛行电话,手机的通讯时代,孩子们对邮票,信封,齿孔了解不深。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邮票,观察邮票及了解有关邮票的资料,在课堂上,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及其作用,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影响,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整体而言,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5
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候,课堂上发生的一场争论。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我国家喻户晓的童话诗,在教材中是一篇阅读课。在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同学喜欢忠实善良的渔夫,不喜欢贪心不足的老太婆。而有几个同学却一反常态的提出喜欢“我喜欢老太婆,不喜欢渔夫”的言论。
他们认为:文章的中心是在赞扬渔夫的忠厚善良,但是他这种忠厚善良近乎于懦弱和无能,一味地听老太婆的指使,机械地完成老太婆教给的所有任务,明知是老太婆贪得无厌,还把她的话当作圣旨去执行,在办事的过程中不假思索,不动脑筋,对于老太婆的错误行径非但没有及时的制止,而且还象执行公务一样敢怒而不敢言,他的听话成了对老太婆的纵容,最终连一个金鱼要报答他的木盆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忠厚善良难道还值得我们去喜欢他,欣赏他,效仿他吗?
再说老太婆,她的凶狠、贪心不足,当然是可恶的,可是她“抢抓机遇上台阶”也挺值得欣赏。她抓住了渔夫的忠厚善良、听话的特点和金鱼报答救命之恩心切机会,使生活一次又一次得到改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不过她没有很好的认识自我,若不是她太不知足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激怒金鱼,她就是永远富贵的女皇。如果老太婆能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的态度,与渔夫和睦相处,一道在生活稍微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了。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老太婆的言行,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听了个别同学的争论与分析,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觉得孩子与众不同的观点映射出了他们高度的分辨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力,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事物了。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不变的眼光看发展中的事物!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教材的本意有所出入,但是这种同中有异应该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6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讲的是渔夫无意中救了一个魔鬼,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渔夫,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魔鬼。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他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设计思路】
1、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专题,本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由于篇幅较长,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放在从哪儿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上。
2、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人物不同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在概括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字幕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外时间里,你们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 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 通读全文。
⑶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学生可能会被11自然段中,魔鬼的那段话所迷惑。
教师可点拨: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情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
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
1、分角色读。
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无意中故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 渔夫:机智、勇敢
渔夫战胜魔鬼 魔鬼:凶残、愚蠢
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一定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讲故事的教学反思篇7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学习课文。按照步骤,有条不紊的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增加学生的阅读训练,采取多种方式阅读,不让学生对阅读有厌烦的感觉,例如:自读、组内读、推荐读、分角色朗读。阅读方式较多,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所以,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紧紧巴巴,以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显得有些仓促,第五部分的内容进行得不够充分。
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临淄区金山中学小学部—————李景芝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我感觉有特色的地方是:
一.抓住了课文的特色,设计“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道理的三重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先读词,读准字音,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既加深了学生对此语的理解,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紧扣了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有助于展开课文的教学。这就是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课堂测验辅助突破本课重点: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注意将教学与适当的评价结合,以评促改:及时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既有教师评价,又有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评价中体会人物情感、性格,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本节课的失误之处在于:
1、在指导人物语言的朗读时应该让学生直接进行自由选择,而不是教师各个指定,浪费了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有些紧。
2、由于课文较长,所以读课文的检查预习一带而过。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不利于强调易错的地方。没有把以读为本落到实处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觉心情特别愉快。
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
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其中,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
这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理解就犹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的解释已显得多余。
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自己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
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
让学生深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在备课时,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我发现本文在用词方面很有特色,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重点采用了从词语突破的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
因为这课描写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已不用花过多的解释和心思来给学生解释词语和分析课文了。
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有效教学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