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我们都要整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体会也是一样,一篇合理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很好的表达的,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1
防震减灾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
首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让我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2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这是为了防止灾难真正来临时,我们会像一群惊慌失措的小鸡一样乱跑乱叫。
“呜——呜——”以前,每当警报响起时,我们都会嬉笑着冲出教室,排成一列不成样的队伍,边笑着说话边漫不经心地跑着——嘿,你见过这么“坦然乐观”的逃生队伍吗?对于这样的演练,以前的我们总会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都说常熟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地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这演练对于我们来说可有可无,就当玩一场好啦!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这样的想法被渐渐冲淡了,因为“民防”一词不知不觉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中。
每当看到某地发生地震、火灾导致踩踏事故时,我总会起一身鸡皮疙瘩,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天哪,简直不堪设想!这些人就是因为平时不重视预防,等到“末日”来临之时就慌了手脚,你推我搡的,不“践踏”才怪呢……
就在最近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中,同学们就没有以前那么嬉皮笑脸了。在第一声警报响起时,同学们都按老师的指令,纷纷抱头躲到了桌子下面。大约过了十几秒吧,警报再次响起,大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走廊,排着还算有序的队伍向指定的地点奋力跑去。这条路线班主任老师已经和我们说过很多遍,大家早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在下楼梯时,老师大声地向我们叫道:“靠楼梯的同学摸着楼梯下楼,靠墙的同学摸着墙走!”大家都很听话地照做,嬉笑声几乎销声匿迹。终于,我们成功地“逃离”了教学楼,来到了空旷的操场上。
保护人民的生命,采取抗灾救灾措施,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这大概就是“民防”的根本目的吧。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减灾日,它意在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自然灾害。
灾难的来临防不胜防,人类固然不能控制灾难,但是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伤亡人数一定会直线下降。
我们小学生要做的,就是要记牢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方法,重视每一次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演练。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不能为民防作出伟大的贡献,但也要从重视紧急疏散演练开始,向自然灾难宣战。
你猜,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3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与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与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与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一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一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
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4
今年5月12日是第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此次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进一步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
一、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防地震、防溺水、防火、卫生防疫等宣传教育,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二、举行“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利用区经科局下发的“防震减灾视频”向学生介绍家庭、学校等场所的地震逃生技巧、火灾预防措施、火场应急逃生技能和火灾报警常识等知识。
三、结合学校实际,强调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等内容,5月11日下午组织师生开展地震疏散演练活动,增强师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现象严重,利用午间谈话课,对学生进行台风、泥石流、浓雾、雷电、大风天气等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开展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查找学校灾害风险隐患和安全薄弱环节,尤其对消防、用水、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问题做好记录进行整改,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有形式有实效。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5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中国人无法遗忘的伤痛。就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强大的能量将汶川撕成碎片。在那场灾难中,不仅仅是四川汶川,全国各地都有震感,无数生命被埋于废墟之下。然而就在这样一场浩劫中,有一所学校却是无一人死亡。这似乎是一个奇迹。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爆炸,死亡人数27475人。而在汶川地震中死亡人数则为277028人。
是奇迹吗?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造就这两个奇迹的原因:防震减灾联系。日本是一个岛国,又恰恰处于地震带上,每年的地震次数数不胜数。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学校每年都要演练地震时的疏散逃生,平时更是常常“实战”,以至于面对9.0级的地震时不慌乱无序,不会造成很多意外事故。与日本相比,中国似乎太过平静。在“五一二”中造成死亡的更多的是踩踏事故,或是不知道如何躲避而酿成的悲剧。四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近千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很简单,桑枣中学的校长每年都要进行防灾的疏散演练。刚开始没有人重视这件事情,有的人甚至以为它是多余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地球。在科技逐步发达的今天,我们依旧不知道何时会有地震,何时会有火灾。我们只能事先演练,防患于未然。在很多时候,面对突发情况,人们会不顾一切地冲向房外,这是一种本能,却会害死很多人。
人的恐惧心理会促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是错误的。
生命如花,我们不是超人,面对大自然=的考验,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们依赖自然,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大自然绝不暴躁,但考验绝不温柔。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6
一旦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大量被疏散人员要有相应的空间就近进行安置,并且给予最基本的生活和物资的保障。因此,建立紧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灾害的重要措施。按照要求,紧急避难场所要距离住宅区较近,它们一般都建立在公园、绿地、广场和空地。
三要三不要
0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
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震时是跑往室外,还是室内避震,就在看各种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准备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等等。
02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反顾。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例如,唐山地震中有一个李阿姨,她本来已经跑出门口,又想起妹妹还在睡觉,便返身回屋,结果她和妹妹都被砸伤。想到家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03听从指挥(特别在公共场所时),不要擅自行动。
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招致更大不幸
学校防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1、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震避震知识;不定时的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
3、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高楼避震
专家建议,在以楼房为主的城市中,居民采取以下策略较为合适:
1、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结实的家具下和承重墙根都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最好找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
3、特别要牢记不能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更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家庭避震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抓紧时间避震最关键,不要耽误时间。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如何甄别和对待地震谣言?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除非是政府公布的地震预报,否则时间、地点、震级越准确的预报越不可信。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小道消息不能信。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备用物品。5、对待地震谣言,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7
大自然经常会有一些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学会预防灾难,减少灾难。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火灾、洪水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等,有数十万的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面跑,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火灾逃生法:有序撤离。逆风逃生,不能顺风逃生,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如果发生草原火灾没有退路时,讲周围草拔掉,防止火继续往里烧。
台风也是灾害之一。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近海十五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百分之八是台风造成的。
洪涝是国内外关注的大灾。洪涝是由缕降暴雨或大于,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江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四到九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
我应该做的就是不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不去深水区玩耍,不玩火不玩电,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看红绿灯,以防受伤。
其实灾害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
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篇8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与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