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写的一种经验总结,可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感受,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1
记得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要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幼儿园时的生活以游戏为主,自由得多。而到小学,则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必须仔细地倾听,清楚地表达,响亮地朗读,认真地书写。这些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学期,我着重抓了这四方面的课堂常规:
一、学会倾听,培养注意听课的好习惯。
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却发现低段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强,上课经常不能专心听讲,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要认真倾听比较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告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是不能随意打断对方是说话,不能随意哄笑。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xxx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最快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争第一,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很好。
3、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那种时刻想说而不愿听别人发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输出而没有信息的输入,不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终也将影响学习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我指导学生倾听的时候,向学生罗列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像“应该看着发言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正倾听”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倾听别人发言,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自己的发言,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认真听”、“专心听”更有效。
二、学会表达,培养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学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上,我尽量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给那些不爱发言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参加讨论、大胆举手、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我觉得不妨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表达时注意有开头又结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有时会让无法说完整的学生先听同学,或者老师说一遍,在重复一次,以帮助他形成完成表达的意识。
2、表达时注意说的清楚响亮。表达一般要让别人听明白,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在不断训练学生清楚响亮地说话表达。
3、表达时注意想好后再说;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表达时注意仪态大方从容。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与同学交流时必须面向听话者,身子正、直、不扭动,注意必要的礼貌。
三、学会朗读,培养用心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认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级语文课堂中读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读,齐声朗读。刚开始,我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读书的方法。
1、用手指读: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学生按儿歌中的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齐声朗读:双手拿书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不顿读,字字过目读正确。读书时发现有些孩子拿书不是过远,就是太近,我及时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利用儿歌指导行为,学生易于记忆,利于养成好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点要求“新课标”在低年级就提出来了,可见培养感情朗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以声音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读的有感情”。这是接下来我要重点训练的目标。
四、学会书写,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但它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是形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我认为,书写习惯的养成主要要靠低年级,可以从二方面着手:
1、教会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写好字奠定了基础。学生刚刚进入一年级,开始练习写字,执笔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节按住笔杆的一侧,用食指的第一节按住笔杆另一侧,用中指第一节从底侧抵住,无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并协助中指,这样五指各尽其能,笔被控制,运用起来便灵活自由了。
2、培养正确良好的写字姿势,即“三一个”。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一寸,值得强调的是,执笔要正确。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开始学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势正确。用大量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并让学生懂得,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此下去,就会造成斜肩、驼背、近视眼等不良后果。这些话只讲一遍不行,要时时提醒。在巡视学生写字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书写要规范,字迹清晰,作业本、卷面要干净整洁,格式要正确(上下左右留有余地,答题要有头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为了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我经常把写得好的同学的字向学生展示,也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以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我们都知道课堂学习是学习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这一渠道来完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无论老师设计的课再好,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学习氛围非常乱,那么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2
一个人如果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或者活得充实,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又需要不断地强化,这样最后才能变成无意识的行为而让人自觉遵行。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坚持得并不是很好,总是断断续续的。从今年开始,我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日记。每天睡觉以前,我都安排好自己第二天的工作、学习、读书和运动的时间,这叫原定计划。例如某一天的计划为工作10小时、读书两小时、体育锻炼两小时、应酬两小时。到晚上睡觉以前,我就会检查一下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如果是超额完成原定计划,我就会很开心。如果没有完成原定计划,我就会找找原因。比如有的时候是应酬时间超时了:原本需要两个小时,但事实上却花费了四个小时。于是我就会在下一次去应酬的时候,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酬,不耽误原计划的读书时间。当然,原定计划并不意味着一直紧张地工作。有的时候,我的原定计划就是一天爬山八个小时,那么在这八个小时里,我就一心一意地爬山。当天的日记里,我会给日记配上照片,图文并茂,让记忆变得真实、美好。当我老了,记性不好的时候,文字和图片可能是唯一能够提醒我当年做过什么事情的印记。
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最终就成了命运。所以,人的个性并不是天生的。脾气有急缓,智商有高低,长相有不同——这些都是天生的。但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遇到事情时的应急反应都是基于过去养成的习惯。很多时候,决定你命运的是你面对事情的态度,而非事情本身。曼德拉进监狱后把监狱当成了民族统一大业的基地,监狱岁月见证了他为人民谋求自由和民主的过程。所以,在20xx年的监狱生活中,他始终志向不改。而如果换一个人,这个人也许会把进监狱当作生命的终结,从此自暴自弃,甚至在监狱里了却自己的生命,何谈坚持与成功。这就说明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将造就不同的人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你要明白是什么决定你的命运的。养成良好的时间规划习惯就是改变命运的开始,因为时间浪费不起,浪费了就永远追不回来。现在,很多人把钱看得太重,认为浪费不起的是钱,而不是时间。别人拿了你十元钱,你可能会记一辈子。记得有一个朋友很久以前曾经借给我五元钱,后来我忘记还了,过了十年他从国外回来,喝酒的时候还说:“你当年还欠了我五元钱呢。”当时的五元钱还是值钱的,因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元。这个例子表明人对钱很看重。但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人这么看重时间的。浪费两个小时你会觉得难受吗?你有多少时间是和别人在一起浪费掉的,或者是自己荒废掉的?你为此感到难过吗?也许只有不再年轻的人才真正明白,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可贵。
如果想充分利用时间,首先,我们就必须设立一个目标,并力争完成这个目标。比如我曾设立了一个每年读50本书的目标,此目标一旦设立,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完成,年底盘算时,阅读量必须达到50本书,一本都不能少。其次,我们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有进步,每天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做的事情有进步吗?背了十个单词,记住了两个英语句子,纠正了某个单词的发音——这些都是有进步的表现。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放松和思考,学会有张有弛地使用时间,这样才能抓住生命的重点。有张有弛是什么?就是你紧张地学习五天以后,要放松一天,到郊外徒步一天,或者爬山一天,或者在原野之间逛荡一天,或者和朋友们娱乐一天,这样才能重新激发你继续做事的热情,保持精神的弹性。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养成好的习惯,把握住有限的生命,你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3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健康,也是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坚持在保教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措施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出来供幼教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教学活动
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打喷嚏》等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进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适时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好玩、爱做游戏,这就为我们寓教于乐提供了很多契机。在组织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喜爱模仿大人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如适时开展“洗手帕”、“刷刷牙”、“拖地板”、“倒垃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孩子们的卫生意识与习惯。
三、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受年龄特点限制,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我们无论在教学态度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幼儿保教工作更应该持之以恒。我们应和幼儿约定一些“规定”和“办法”,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如在洗手、喝水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规定: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喝水尽量定时进行,要求用自己的杯子,喝完再接,避免疾病传染与水资源浪费。同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在要求幼儿喝水时,我也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我也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练习,会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渐形成,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
四、坚持督促检查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如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检查,检查完后,我也不说什么,帮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两回,以后再也没发生这种事。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会忘记。
五、家园合作,家园同步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所以,我在加强幼儿在园教育引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来访及家长会等时机和途径,要求家长特别注意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的教师负起责任,倾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诚心,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4
20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5
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145班谢一生的家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
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就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许多优秀品质。小孩子就好比小树苗,小树苗小时候是歪着成长的,大了必然是颗歪树!观念四:小孩子的不良习气要及时纠正!当孩子长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难啦!
小孩子上学之后,家长的主导的地位会逐步被老师代替。有句话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有时不愿听家长的意见,但老师的意见会被首先采纳。原因是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观念五:术业有专攻,要相信老师的科学教学!
好习惯的养成的心得体会篇6
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受用一生,然而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是说不完的烦恼,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家庭的尊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孩子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表率,比如我们家长有时候犯了错,但是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怎么做都可以就不向孩子道歉,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觉得犯了错不道歉等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事我们家长不注意时说了一句脏话,孩子马上就会应用到他自己的话里,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合理地应用表扬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例如孩子在做一件良好行为的事情时我们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同时称如果他怎么样做会更棒并加以鼓励的话孩子一定就会马上做的更好,只要家长及时肯定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将此转化为好的习惯。
家长也要与幼儿园实行同步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出现一人管孩子一人护孩子的现象,如果家庭教育有不同的想法也不可挡这孩子的面讨论,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助长孩子任性的毛病,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
好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长久坚持,反反复复,用耐心,细心,爱心,恒心来帮助孩子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