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6篇

写事迹在于其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大家在进行事迹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句通顺,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6篇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才能一再创造矿山救援的奇迹。否则,个人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也无法把人救出来。

在肖文儒看来,应急救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工作,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应急救援是非常态化、非正常化的,光凭书本知识不行,还要依靠实战中积累的经验。”肖文儒说。

38年来,肖文儒总结应急救援经验,组织起草了《矿山救护队资质认证管理规定》《矿山救护培训管理规定》,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他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创新实践相结合,针对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选择,以及方案制定、装备配备、功能定位明确、与地方协调,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说。

2017年10月18日,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83人被困。 肖文儒受命赶往现场指导救援。到达现场后,肖文儒立即了解情况,并深入井下事故现场查看,提出调集专业排水队伍充实救援力量、调整优化救援方案的建议。

井下险象环生。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肖文儒凭借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多年救援积累的实战经验,果断提议采取调整通风系统、严格控制压风、加强瓦斯实时监测等措施,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了被困人员和救援队伍的安全。最终,83名矿工全部获救。

应急救援人员常常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必须争分夺秒营救被困人员,另一方面还得千方百计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在救援中,我经常换位思考,假如井下被困的人是我的亲人,我该怎么办?”肖文儒说,“但是,灾难现场瞬息万变,救援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否则不仅救不了被困人员,反而会导致伤亡扩大。”

为确保科学救援、安全救援,每逢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肖文儒总是勇于担当、敢于决断。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2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那时候,煤矿井下生产条件艰苦,大小事故时有发生。肖文儒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同地区上千个煤矿,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当时老队员常说,什么叫救护队?就是‘身背呼吸器,手拿斧和锯,井下着了火,只有打密闭’,这四句话充分反映了当时我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和处置能力。”

戴上呼吸器,就要与外界隔绝,耳朵里全是自己呼气和吸气的声音。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到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火区打密闭,忍受常人难忍的高温与高湿的“折磨”。肖文儒说,这让他感到,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肖文儒说:“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也就是坚定了我‘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因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资料,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救援过程中,在打通从地面至被困人员的钻孔后,被困人员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通过直径10厘米的钻孔传递上来2张纸条,上面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当这两张纸条从井下传递上来时,肖文儒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肖文儒说:“这两张纸条,就说明人还活着。那已经是发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这些活着的人必须要救出来,感觉责任更加重大。钻孔只是维持着他们生命,但是还要有个逃生通道,也就是救援通道,我们就主要围绕着清理井筒。当时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严重,说实话压力也很大,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把握住这个怎么做都不过。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千方百计把被困人员救出来。”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吃住在一线,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这次救援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堪称教科书式的典型案例。肖文儒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所以这是非常光荣的职业。”

肖文儒曾说,“睡觉时做梦,梦见最多的是在井下抢险救援的场景”。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2013年吉林通化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7年辽宁阜新万达煤矿透水事故,2019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参加工作38年,肖文儒参与、指挥和指导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记录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年均出差100余天,最多的时候一年200多天。肖文儒说,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尽一个应急人的天职,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就无怨无悔,冲锋在前。“我从事了30多年的应急救援,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事故现场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每当我们付出艰辛,最后把被困人员成功救出之后那种幸福和喜悦,所以这个工作让我觉得值!什么叫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守夜人’就是我们要站好岗、值好班,守护百姓的安全。”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3

肖文儒,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西朔州人,中共党员,现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他参加工作38年,一直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救护队员做起,练就了精湛的矿山救护技术、高超的应急救援本领,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矿山救援指挥专家。他先后参加、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多次冒险深入矿难现场,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名,在陕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事故、辽宁阜新万达煤矿透水事故、山东栖霞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等多起重特大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牵头或参与制定矿山救护、培训管理、资质认证等多项制度规程,为提高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肖文儒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认为,肖文儒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对党忠诚、纪律严明,遵循“科学救援、安全救援”原则,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向险而行”的冲锋姿态,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杰出应急救援工程师,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大家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滋养,用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砥砺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肖文儒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肖文儒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中组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协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应急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有关活动。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4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5

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

穿着厚重棉服的人。

他,就是肖文儒,

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从事应急救援工作38年来,

肖文儒指导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

助力救出被困人员1000余人!

被应急救援队员称为“定海神针”。

得知山东省笏山金矿发生爆炸的消息,

已经59岁的肖文儒,

随应急管理部前方工作组

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两条生命通道

上演了教科书般的救援奇迹!

到了现场,

肖文儒发现救援难度

远比想象中复杂:

爆炸位置离地面大概600多米,

唯一的出入通道被堵得严严实实,

如果不能尽快清理出

一条逃生通道,

井下矿工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一触即发,

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

在建立逃生通道前,

通过钻孔输送给养

维持被困人员的生命。

打通钻孔这条生命通道,

就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可谁也没有想到,

就在抢夺生命通道的第4天,

进度最快的2号钻孔发生了卡钻。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这时,肖文儒提出:

对进度第二的3号钻孔进行测偏。

测到五百多米的时候,

发现它已经偏离了井下巷道7.4米……

此时,其他钻孔打通巷道至少需要3天,

而人员被困已经整整6天了。

就在所有人陷入绝望时,

肖文儒突然说了一句话:

可以马上纠偏!

我已经提前调集了专业纠偏队伍,

他们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到达现场。

所有人都没想到,

肖文儒超前布署的纠偏力量,

给井下的被困人员抢出了极限时间。

很快,新调来的

高性能钻机和定向技术

开始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工作。

1月17日13时56分,

当3号钻“哗”一下终于钻透时,

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地鼓掌、拥抱,

这意味着几天几夜的坚持,

终于打通了与被困矿工的联系通道!

开始敲击钻杆时,

所有人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

第一次敲,没动静,

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没动静,

当绝望感涌上现场所有

救援人员的心头时,

肖文儒坚定地喊:敲,继续敲!

当敲到第9下的时候,

突然传回一点点微弱的声响!

“他们还活着!”

生命通道打通后,

营养液、药品、衣物

源源不断地顺着钻孔送往地下,

被困人员通过钻孔传回来了两张纸条,

“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

“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这两张纸条让所有救援人员百感交集!

没有什么比敲击管道之声

更扣人心弦;

没有什么比被困矿工传上来的纸条

更令人激动不已!

1月24日,矿难发生后的第14天,

主井通道终于贯通,

取得联系的11人全部获救!

肖文儒的超前预判、沉着指挥,

为这场“地心营救”中的每一步

都上了“双保险”。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关键时刻敢于决断,

肖文儒靠的是整整38年来

直面生死、直面灾难的积累……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心得体会篇6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李思默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那时候,煤矿井下生产条件艰苦,大小事故时有发生。肖文儒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同地区上千个煤矿,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当时老队员常说,什么叫救护队?就是‘身背呼吸器,手拿斧和锯,井下着了火,只有打密闭’,这四句话充分反映了当时我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和处置能力。”

戴上呼吸器,就要与外界隔绝,耳朵里全是自己呼气和吸气的声音。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到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火区打密闭,忍受常人难忍的高温与高湿的“折磨”。肖文儒说,这让他感到,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肖文儒说:“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也就是坚定了我‘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因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资料,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救援过程中,在打通从地面至被困人员的钻孔后,被困人员从600多米深的地下深处,通过直径10厘米的钻孔传递上来2张纸条,上面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当这两张纸条从井下传递上来时,肖文儒在为幸存矿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肖文儒说:“这两张纸条,就说明人还活着。那已经是发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这些活着的人必须要救出来,感觉责任更加重大。钻孔只是维持着他们生命,但是还要有个逃生通道,也就是救援通道,我们就主要围绕着清理井筒。当时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严重,说实话压力也很大,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把握住这个怎么做都不过。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千方百计把被困人员救出来。”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吃住在一线,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这次救援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堪称教科书式的典型案例。肖文儒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所以这是非常光荣的职业。”

肖文儒曾说,“睡觉时做梦,梦见最多的是在井下抢险救援的场景”。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2013年吉林通化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7年辽宁阜新万达煤矿透水事故,2019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参加工作38年,肖文儒参与、指挥和指导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记录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年均出差100余天,最多的时候一年200多天。肖文儒说,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尽一个应急人的天职,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就无怨无悔,冲锋在前。“我从事了30多年的应急救援,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事故现场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每当我们付出艰辛,最后把被困人员成功救出之后那种幸福和喜悦,所以这个工作让我觉得值!什么叫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守夜人’就是我们要站好岗、值好班,守护百姓的安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5篇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8篇

小学新时代好少年事迹7篇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1500字5篇

新时代的好少年事迹材料优秀7篇

中学生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5篇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材料范文5篇

新时代的好少年事迹材料5篇

新时代的好少年事迹材料最新7篇

学习楷模钱海军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12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