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心得体会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精选7篇

为了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都是可以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的,很多人都觉得写心得体会是没有一点用的事情,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精选7篇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1

xx年是我镇水利建设的关键之年,涉及工程项目多、建设范围广、项目投资大、工程时间紧等特点,水机站主要精力集中到年度工作目标上来,以“水安全,整治水环境”为主题,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实点,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能,有序推动水利建设,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防汛抗台工作放在首位

1、切实抓好汛期准备。从2月22日开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汛检查、隐患整改,特别是对20xx年“海葵”台风暴露出来的问题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及时落实措施加以整改。对杨庙社区外围重点四个缺口现已改造,对麟溪村杨庙塘方桩厂2个250米地段的堤防加固,对光明村预制场200米段的内坝口门以及堤防的整改,对欣杨村600米防洪墙渗水的修复和55个口门配置槽板,对新联村朱巷港等宅区300米地段的防洪墙改造,对戴西港村200多个河埠口门重新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对天凝村南殷家港250米一体护岸的改造。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在现有镇村仓库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代储备,协议储备沙石8500吨,编织袋15万只,毛竹20xxxx支,尼龙彩条布2.4吨。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工作建设,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人员分工、责任制度、各类预案修编等各项措施准备工作。

2、有力抗击“菲特”特大洪涝灾害。今年10月,由“菲特”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短时雨量为244毫米,正时又面临天文大潮,上游水压,东泄不畅,造成河网水位急剧上涨,超越了“99·6·30”洪水位。8月9日20时水位达到4.38米,在紧急情况下,我镇党委、政府、防指办人员高度重视,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按照“标准范围内不出险,超越标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政府、防指办的指令,早部署、抓主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预案,第一时间落实各项有效措施,多次召开各层次的紧急会议,安排联村干部及时到联系村指导抗洪工作。同时加强值班巡查,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掌握动向。在面临在建工程临时坝淹没、漫堤、决堤,老集镇、宅区、沿河企业进水,农作物受淹,出现四处告急的危机时刻,镇防指办人员临危不乱,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积极应对,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对重点地段、设施应急调度人员、物资、车辆到达险工险段,把各个环节明确到人,使抗洪抢险工作有序进行,做到抗洪工作人人进岗,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经核实,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投入抗洪人员6500多人次,消耗编织袋7.8万只,砂石2492吨及竹木、彩条布尼龙等物资,共调用水泵42台套,投入抗洪抢险资金269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通过镇、村与企事业社会各方的努力,我镇有惊无险抵御了此次洪灾,赢得了抗洪的最终胜利,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了全镇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建设抓重点,抓规模,促成效

1、加快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该项目天凝镇计划总投资近6793万元,工期分三年,自20xxxx-xx年,20xx年任务于xx年1月底开标,一期工程投资20xx万元,加原有杨庙圩区整治工程一标段投资465万元,计项目投资2486万元,整体工程分东南凝、宏杨两个灌区,涉及工程量及进度情况:渠道52.4公里,机埠27座,水闸14座,已完成13座,在建1座,占工程量的90%;排涝站11座,完成9座,占工程量的90%;完成新建护岸2570米,防洪墙3350米,已完成投资2238万元。

2、结合水环境整治,抓好村庄河道整治工程。一是20xx年度河道整治护岸工程,于xx年2月开始动工,该工程涉及洪南等四个行政村,总长度为4.85公里,投资173.8万元,到目前为止整体工程已完成;二是天凝镇光明村河道整治工程Ⅱ标段,涉及护岸工程1.627公里,河道疏浚1.34公里,投资150.4万元;三是开展河道疏浚工程,xx年计划长度18.5公里,涉及13个行政村,现疏前测量工作已完成,已经疏浚河道长度为24.2公里,占工程量的130%,投资154.9万元;四是全镇河道保洁308条,235.13公里,含荡漾面积11.62平方公里,投资155万元,合计投资634.1万元。

3、应急实施xx年度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补充项目,涉及塌方护岸0.9公里,重点排涝站3座,投资97万元,该工程在“菲特”台风到来时已经投入运行。

三、根据《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五有”要求,开展水利站标准化建设,经过2个多月的组织实施已完成,投入资金9万余元,待县级验收。

四、开展农机推广服务职能

以积极引导、加速推广各类新型农机俱,今年新购置农机俱31台套,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11台套,开展农机安全管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检查农机维修网点,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全镇22个村签订责任制等活动,并对高耗能农械实施报废补偿工作,全镇11个行政村已报废车辆70台,年机收率在98%以上。

xx年完成水利投资2978.1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续建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项目,已完成二期工程招标,以杨庙塘护岸建设和麟溪村田内工程为重点,新建灌溉泵站13座,新建渠道10.42公里,新(改)建闸站9座,新(改)建排涝泵站3座,一体式护岸0.8公里,防洪墙1.05公里,机耕路0.827公里,项目投资1035.78万元,该工程将要破土动工。

2、加快王凝圩区建设,闸站工程建设投资1100万元,既完成红旗塘以北圩区整治,又解决了洪溪老集镇问题。

3、依托第四批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护岸闸站工程建设来彻底改造杨庙老集镇的工程建设。

4、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涉及面积3.16万亩,投资948万元。

5、结合集镇开发开展凝溪市河改造工程、生态护岸及绿化工程,配套同步实施,目前已经争取到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1200万元,望年内完工。

6、积极争取二轮圩区工程项目,对杨庙塘、淡沧泾港、关阳港、许巷港等重点河道的工程改造。

7、按照县级要求,做好推广组建水利会、圩区协会等方面的工作。

计划xx年水利投资5283.78万元。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2

当前,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严峻。记者在抗洪一线看到这样一些身影,他们在转移群众、抢险救灾等危急关头冲锋在前,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第一线。

受强降雨影响,流经湖北恩施城区的清江河水漫过河堤,在胜利街一带,河水逼近沿街商铺的二楼,不少群众被困。情况危急,当地党员干部组成了抢险队伍,驾着皮划艇前往救人。

危急时刻,背着群众转移的人叫刘本云,是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甘做人梯,刘本云把困在二楼的居民一个一个接到皮划艇上,安全转移。

当天,刘本云和同事们驾着皮划艇往返五十余次,搜救被困群众近两百人。

最危险的任务党员先上,最艰难的任务党员先上。

江西余干县信瑞联圩发现3处泡泉,最大泡泉直径已有两米左右,时刻威胁着大堤的安全。险情就是命令,73集团军某旅立即派出了200百名官兵紧急处置。由于泡泉点在水下,官兵们成立了一支党员突击队,队长袁魏魏带领25位“95后”党员跳入齐肩的水中封堵管涌。

党员突击队中还有一位来自九江都昌的“95后”党员刘浪,水塘的另一面就是他的家乡。在此次洪灾中,他的家里也受了灾,家人已被当地党员干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信瑞联圩的险情被控制住,目前当地工作人员继续巡查。

在湖南岳阳1068公里的环洞庭湖堤坝和163公里的长江干堤上,1300多个防汛连,超过11万名党员日夜坚守,守护家园。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无数共产党员向险而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3

20__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汛情,全市雨情紧急、水情迅猛、灾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水情、险情、灾情

雨情:1-9月,全市累计降雨量141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7.1%。5~9月,市区降雨110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3.3%。含山县降雨101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6.6%。和县降雨1083.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4.3%。当涂县降雨1169.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1.0%。特别是6月18日至7月6日出现的四次强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5倍,暴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全市6月1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梅雨期34天,梅雨期降水量588.6毫米。汛期,全市小时最大降雨量52.5毫米。市区日最大降水量148.2毫米,出现在7月1日。三天最大降水量257.3毫米,出现在7月1~3日。

水情:今年,长江来水偏早,水位涨势迅猛。从4月初开始,长江马鞍山站水位持续快速上涨,4月下旬即达设防水位,且超过1983年、1998年等大水年份的同期水位,比20_年同期水位高近3米。同时,姑溪河、黄池河、牛屯河等内河水位也快速上涨,入汛前全部超过设防水位。7月初,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全市江河水位全线迅猛上涨。汛情最严重时,长江马鞍山段和境内10条主要内河堤防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姑溪河(上游段)、黄池河、运粮河、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青山河(上游段)等7条内河超保证水位,姑溪河(上游段)、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等4条内河超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水位,绝大部分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达30多天。汛期,长江马鞍山站最高水位11.18米,出现在7月7日,最低水位4.39米,出现在9月27日。

险情:因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全市内河堤防险情频发,共出现漫溢、滑坡、管涌、跌窝等各类险情710处(含山县317处、和县255处、当涂县101处、雨山区8处、博望区15处、市开发区2处、慈湖高新区4处、郑蒲港新区8处),其中,较大险情83处(含山县25处、和县44处、当涂县7处、博望区3处、郑蒲港新区4处)。

灾情:全市受灾人口106.9万人,倒塌房屋2408间,转移安置人口6.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5.1千公顷,成灾面积63.3千公顷,绝收面积40.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74亿元。损坏小型水库35座、堤防96处358.5千米、护岸254处、水闸240座、塘坝1147口、灌溉设施1094处、机电泵站220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

二、防汛抗洪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是迅速部署安排。汛情发生后,各级防指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迅速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持久战。此后,又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对全市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研判,并作出精确部署。市政府连续召开30余次防汛工作调度会,分析雨情、水情、汛情、灾情,调度指挥抗洪救灾工作。二是领导靠前指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第一时间、不分昼夜,走遍受灾地区,深入堤防一线查汛情,赶往集中安置点听民声,全面掌握汛情灾情,果断作出精准部署。市委常委、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长,均按照分工到各自责任点督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各县区、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全部驻守防汛一线,日夜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三是县区落实有力。各县区、园区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决策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四是部门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市水利局派出6个工作组,驻守防汛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气象局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马鞍山水文局及时提供水文信息;市住建委开展积水路段巡查,各易涝点和泵站安排专人值守;市安监局抓好尾矿库巡查值守;市国土局派出7个督查组对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统筹调拨工作;市公安局出动警力37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抽调精干人员,充实防指力量,并建立高效的督查、派单和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各项指令发得出去、落得下来,确保重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马钢、十七冶凸显国企责任担当,全力投入全市抗洪救灾大局;市防指其他成员单位也按照责任分工,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强化科学调度,积极有效应对。一是汛前准备充分。早在汛期来临之前,市防指就制定了抗洪救灾工作总体方案,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充分准备。先后举办了6批防汛培训班和11场防汛演练,落实了9个市级防汛物资储备点和15个县级防汛仓库,排查加固9处市级重点险工要段,督促14处“开口子”工程按时复堤,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人员撤退转移方案。同时,实施完成了雨山湖北门、体育馆东门等7处易涝点整治工程,对市管577公里下水管网进行了疏浚,对市区排涝泵站设备进行了维护检修。二是监测预警到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预报,主动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预案确定的应急响应标准,市防指于7月1日12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2日12时提升到Ⅲ级,7月5日12时提升到Ⅱ级,7月6日22时提升到i级,应急响应实现连续“四级跳”。各县区、园区也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全力投入防汛抢险。三是巡查抢险有力。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每天有6万多名干群严防死守,对长江两岸及市内各主要河流、中小水库,开展24小时拉网式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险情,有效保障堤防安全。四是统筹调度科学。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全力排水,通江涵闸累计排水量达3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内河防汛压力。统筹抓好防汛抗洪、防台风和抗旱工作,积极开展“尼伯特”、“莫兰蒂”等台风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五是城乡排涝有序。强降雨期间,主城区每天派出100余名防汛人员、10余辆防汛车辆不间断巡查,并对高速北入口、中加南门(达观天下)等17处积水点进行了应急处置,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强降雨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各县区、园区也充分利用间歇性晴好天气,指导开展蔬菜大棚、畜禽棚舍清沟沥水,组织农户抢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三)发挥组织引领,团结一心抗洪。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灾3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数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防汛抢险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救灾安置点成立临时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到了“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鲜艳旗帜”,涌现出了尹建平、刘安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递正能量,营造防汛抗洪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刊发各类宣传稿件2300余篇(件),其中中央主流媒体刊登100余篇(件),省级主流媒体刊登300余篇(件),市级媒体刊发1900余篇(件),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推出的《抗洪书记尹建平》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倡议下,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为灾区慷慨解囊。广大市民和企业积极响应,为防汛救灾捐款捐物,参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安抚等工作,给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四)强化军民联动,各方广泛参与。一是人民军队始终冲锋在前。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紧急出动,不畏艰险,奋勇参战。防汛救灾期间,第一集团军某旅、武警等1500名官兵驰援我市,马鞍山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各级公安机关共出动官兵、干警4300余人次,动用车辆、冲锋舟、橡皮艇300多台(艘)次,投入全市抗洪抢险,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是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洪救灾。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我们坚持把群众作为防汛救灾的基本力量,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来。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阶段,全市每天有6万多名抗洪大军,日夜坚守在1353公里江河大堤上,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战高温,斗恶浪,筑子埂,查隐患,排险情,是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五)保障生命安全,转移安置群众。一是迅速及时转移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前谋划和安排好群众转移方案、撤退路线和安置地点,特别是对山洪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威胁地区、危旧房、施工工地、低洼地区、水库泄洪影响区等危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查全、查细、查实”,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不落一人。全市共紧急转移受灾群众6万多人。二是妥善有序安置群众。在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互帮互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集中安置点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受灾群众转移集中安置点管理指导意见,抽派数百名党员干部进驻安置点,确保被安置群众“有饭吃、有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高峰时全市共设置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32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5541人。三是全面周到服务群众。各级卫生部门派出多批医疗小分队,实现灾区包保、医疗救治、卫生防疫、血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等五个“全覆盖”。全市深入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达4210人次,派出医疗防疫队610批次1679人,诊疗救治各类病人4874人次,消杀面积69.1万平方米,有效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六)全面减少损失,抓好灾后重建。一是迅速开展查灾救灾。全市各级民政、住建、交运、国土等部门分赴灾区进行实地核查,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防洪抗灾各项资金随到随拨、随调随拨。二是全力推进生产自救。着力抓好生产自救,深入广泛地了解受灾农民需求,加强技术指导和农资保障,引导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面了解受灾企业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各县区、园区按照“水退到哪里、环境整治就到哪里”,充分发动群众,对洪水退后遗留垃圾进行清扫,对沟塘内漂浮物进行打捞,做到不留死角。四是加快推进城乡水毁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毁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建设。积极谋划长江马鞍山河段治理、裕溪河治理、江心洲防洪治理等“十三五”重大水利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方案和今冬明春灾后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方案。

三、20__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20__年,我市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超前准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做到“八抓八到位”,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抓宣传发动,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强化防汛抗旱意识,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

(二)抓机构组建,组织领导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市防指内设机构,及早投入正常运转。

(三)抓任务分解,防汛责任到位。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防汛工作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负责,分段分片包干,将防汛责任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每个层次、各个环节。

(四)抓隐患排查,防汛检查到位。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确定全市防汛重点险工要段,汛期加强防守。

(五)抓器材储备,防汛物资到位。做好防汛器材、物资和经费的补充储备,加强对现有防汛物资、常备物料的增补、清点、晾晒等管理工作,保证随时调拨。

(六)抓队伍建设,抢险力量到位。健全市、县(区)、乡(镇)防汛应急抢险队,加强应急抢险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搞好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

(七)抓水毁修复,应急除险到位。督促县区全力推进水毁修复工程进度,抓紧组织实施完成,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八)抓预警机制,预案方案到位。认真做好防洪、排涝、抗旱、防御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等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压实责任,勇于担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一线,为人民生命安全筑起永不决堤的“红色堤坝”。

坚持人民至上,把宗旨意识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行动。面对灾害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和彰显。防汛抗洪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群众极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将其体现到防汛抗洪的具体实践和积极作为中。当前,已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为民情怀落实到监测预警、巡查防守、抢险救援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在防汛救灾新的“大考”中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组织认可的合格答卷。

坚持防治结合,把忧患意识落实为防汛救灾的'实际举措。面对汛情,预防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发现上报汛情险情、落实防汛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群众财产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唯有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才能防患于未然,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把汛情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做好最周全的规划打算,制定最详尽的预案对策。要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足额储备各类防汛物资,做好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确保抢险时“拿得出、送得到、用得上”。

坚持冲锋在前,把使命意识体现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表现。面对灾情,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民生工程。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则是战场一线的战士,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坚决打赢汛情阻击战。要从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的事入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险情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处置第一时间到位”原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高效、灵活、务实的调度机制,充分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志愿者组建党员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小分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5

近日,__县普降大暴雨,河水暴涨。面对强降雨袭击,__农商银行全行上下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确保辖内各网点正常营业。

一、党员带头,严防值守

行党委班子成员积极联系包片网点,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总行保卫部要求基层各网点安排双人值守,基层负责人和党员同志带头值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总行综合管理部及时在工作群分享天气预报及气象信息。

二、领导走访,指导防汛

党委书记陈育生、党委副书记刘学智来到一线网点,考察防汛工作,指导网点做好营业场所门前淤泥清理,确保正常营业;同时,要求各网点排查辖内客户的受灾情况,做好灾后走访及救助。

三、灾后走访,共渡难关

白地支行、三溪支行——走访受灾贫困户

白地支行走访了白地镇家堡葡萄园基地和天天开心农场,实地考察了葡萄园及农场农作物暴雨受灾情况,询问客户因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就如何预防二次洪灾为其出谋划策。

三溪镇贫困户彭大吾,家住三溪大桥下,此次也因洪灾损失惨重。三溪支行及时上门查看受灾情况,了解生产生活需求,下一步计划为其提供信贷帮扶,共渡难关。

旌阳支行——巡检金农信e家服务点

旌阳支行负责人先后来到华丰、凫山及板桥金农信e家服务点,了解服务点受灾及机具设备运行情况,同时为服务点人员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

解放街支行、和平路支行——全力做好路面清淤

支行青年志愿者主动到路面清扫道路积水,捡拾掉落的树杈和垃圾,保证行人、车辆正常通行和网点的正常营业,切实将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放在首位。

__农商银行将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做好抗洪救灾,关注和关心受灾群体,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为和担当践行争先创优的誓言和承诺,让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6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局部地区洪涝地质灾害严重,防汛抗洪进入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冲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对接下来的防汛救灾工作明确了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目标之所在、职责之所在。筑牢防汛“安全墙”、织密救灾“安全网”,应牢记“四字”、把握“四原则”。

紧绷一个“早”字,把握防汛救灾时间性原则。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而时间性原则,就是能否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及时防范控制危机事态的发展,是自然灾害类公关危机的第一原则,面临当前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只有深入了解防汛救灾的任务之繁重、灾情之严重,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背后的责任意义,才能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牢牢把握防汛救灾时间性原则,要紧绷一个“早”字。一要早监测,密切监测天气变化、降雨强度、江河汛情变化;二要早预警,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加大宣传提高警觉性,做到警示到点、责任到人;三要早转移,及时转移或疏散灾害威胁人员,确保隐患早发现、危险早知道、遇灾早撒离,坚决防止群死群伤的事件发生。

立足一个“快”字,把握防汛救灾效率性原则。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扩散性、易变性等特点,蔓延速度快、涉及范围点多面广、风险相互交织叠加,这就要求政府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快速化解,防止“破窗效应”。效率性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是否能快速反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灾难事故的蔓延发生,是否能快速行动,精准施策,遏制事态恶化;面对灾难事故的各种问题矛盾交织,是否能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快速解决难题、化解矛盾。把握防汛救灾效率性原则,就要立足一个“快”字,一是反应要快,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间,常思民之所失、常想民之所难,常虑民之所患。二是行动要快,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三是化解要快,提升化解问题能力,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着力解决防汛救灾产生的次生问题。

依靠一个“统”字,把握防汛救灾协同性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成功处置了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类危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舍命拼搏、攻坚实干,靠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可用。牢牢把握防汛救灾协同性原则,要注重一个“统”字,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一要统一思想,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意识。二要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防汛救灾体系。三要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防汛救灾体制。

注重一个“准”字,把握防汛救灾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贯穿整个防汛救灾的全过程,从信息获取到预测分析,从方案制定到抗险救灾,从事故预防到后期处置,都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科学的论证,做出快速的响应,进行高效的处置。把握防汛救灾科学性原则,就要注重一个“准”字。一是预测要准,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在天气预测的应用,整合利用以往天气状况指标,捕捉信息化的共性基础,为预测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二是决策要准。通过人工智能、无人飞机航拍、水下摄像等综合技术应用,丰富信息获取载体,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完善信息收集,确保精准化决策。

防汛救灾心得体会2023篇7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安排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

通知强调,基层基础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情况,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要强化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尽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努力满足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物资需求,确保物资有序调度、快速运输、高效配送、精确溯源。要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灾害信息员等多元力量发展,综合利用各类灾害预警手段,提高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满足辖区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需求,修订完善基层各类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促进公众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能够及时转移避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计划6篇

2023防汛办工作总结模板6篇

2023防汛办工作总结最新6篇

2023防汛办工作总结优质5篇

2023年幼儿园防汛工作总结6篇

2023年防汛工作总结范文8篇

抗洪救灾个人总结8篇

防汛方案模板7篇

防汛应急预案7篇

防汛工作汇报范文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77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