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观影后,我都会写下观后感,这是我记录自己情感的方式之一,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呈现的情节和人物的感悟和思考,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晚秋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晚秋的观后感篇1
假释的女犯人和牛郎的邂逅,这本该是一个香艳无比的题材,街头飞车,灯红酒绿,午夜追逐,再加上热血喷张的吻戏、床戏,绝对让观众来一次肉体和精神的大解放。可导演却把一部爆米花电影拍成了精致的文艺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到男女主人公所穿的衣服,到长镜头的多次使用,再到单调的钢琴配乐都使影片呈现出一种萧瑟之感。
刚回到家,表面上看大家都很欢迎她回来,可闲聊几句后所有的人都借故走开,没有一个人肯坐下来拉拉她的手,问问她这些年在监狱的生活,与其说他们是盼着安娜回来,倒不如说他们是盼着她在那份文件上签字。在家人无尽的争吵中,安娜和母亲都只有静静坐着的份,母亲已经过世,而安娜虽然活着,可对他们来说她也像一个死人。
与初恋情人王晶的再次相遇对安娜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那个曾经说要带她离开的男人,那个她从小一直迷恋的男人,那个她甚至可以为他付出生命的男人,他看着她怎么还可以对她微笑,怎么可以把他的婚姻简单地用一句“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来解释。当他说我本该回时,安娜打断了他,因为对她的背叛他已经清楚地用行动表示了,她不想看着自己曾经用生命爱的男人笨拙地解释,她不想他的言语把她生命中最后一点阳光都给抹掉。
安娜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母亲的离世和王晶的背叛让她仿佛被抽空了一样,所以她像一个死人一样游荡在西雅图的街头。可她又实在不甘心,所以她脱下了土黄色的外套,穿上了墨绿色的舞衣,擦上了鲜红的口红,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安娜身上的亮色,因为当她焕然一新地走上街头时,监狱的一个电话让她明白很多东西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个安娜一样毫无负担地穿上美丽的衣服,也再也没有人需要她为他打扮了,生活对于她来说应该是那间小得让人压抑的牢房,灿烂的阳光让她觉得刺眼,因为她无力承受这样的美。
可她还是不想认命,在卖票窗口的两次往复,足以见她内心的挣扎,所以她接受了勋的挑逗,两人开了房。在勋吻她的时候,她想到了什么,是从前和王晶一起幽灵市场,还是母亲教她折纸花,反正生命中的一种印记或者说一个结让她不能放开,即使她什么也没有了,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堕落了的自己。游乐场那对男女的故事,多少说出了曾经和现在的安娜的心境,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意识到完美结局只存在于想象中,这也为最后勋的入狱,两人不能相守埋下了伏笔。两人午夜在市场的对话拍得特别好,一个满腹的话要说,一个一点也听不懂,可勋却从安娜嘴角淡淡的微笑和哀怨的眼神中明白了一些,而勋不明就里的“好”、“坏”让安娜受创的心得到了一丝安慰,因为终于有一个人愿意听听她的事。
餐厅里安娜的歇斯底里彻底结束了她对王晶的感情。她因为他入狱,可他却背叛了她,甚至还想把这一切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连一句抱歉都没有,如果没有勋,这一句对不起安娜还得等多久?可这个刚刚为她出了头的男人却再次让她陷入了等待,离开前的那个长吻,吻得让人心碎和绝望,安娜才刚刚摆脱过的阴影,而勋才刚刚获得自由,两人的爱才刚刚萌芽,可就得结束了,这是不是太残忍也太无奈了?
导演刻意安排三种语言的交替使用,安娜讲中文,勋讲韩文,两人交流时讲英文,而没有一方为了另一方放弃自己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爱情会让两人的轨道交汇,却不会让它们重合。影片最后摄影机对准的是安娜,至于餐桌的对面有没有勋,见仁见智。在影片中勋曾让安娜等过他,可两个人却最终错过了,这一次他们还会再错过吗?曾经不明白爱情,以为爱就要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生命,现在明白了爱情,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好久不见”。
晚秋的观后感篇2
深秋之爱,迟来的爱,注定是凄美而动人的。这部影片的名字一开始博得了我的好感,我看了下,主演是汤唯与玄彬,应该能看。
这是一个身负命案的女囚徒与吃软饭的小白脸混混之间的故事。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白脸。而是一个被人追杀,命悬一线的小白脸。她为了他付了跑路费,他便决意以情回报。影片立意不错,选取了两个命运不堪,同病相怜的人,展开这场动人的死亡之爱。爱就是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情。
汤唯饰演的弑父囚徒安娜,是一个性格坚毅,情深意重的女人。她无疑是痛苦的,为了爱背叛丈夫,又同样是为了爱,她反抗了丈夫的暴虐,杀戮了丈夫同婚姻。她逃脱了婚姻的牢笼,却走向现实的牢笼。但她觉得一切都值,因为有爱可以寄托。但当母亲与亲情的离去,情人的冷酷背叛,她彻底尝到了死亡的味道,那么苦不堪言。她沉默不语,却伤心欲绝。也许一个人痛到极点就变得懵懵懂懂的,她就这样跌撞徘徊在站台边界。
与凝重的安娜角色相比,玄彬饰演的玩世不恭、掌控女人得心应手的混混,本来相对轻松活泼,但因为遭遇追杀而瞬间将角色拉入到恐慌的绝境中。她借他钱,他以表相押,心怀不轨。故事本来平淡无奇。可她内心的荒凉与绝望被他深深感受到了,让他看到了自己,一样孤独无依。尤其是安娜要他提供性服务,却又挣扎着将他摔开,他无比震惊地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情感漩涡正残酷地吞噬着她。一种同情油然而生,他想保护她,就像保护他自己一样,一场爱情故事由此拉开帷幕。当中的种种细节还是刻画的比较到位的,人物的情感演绎也比较到位,尤其是游乐园那幕配音戏与舞蹈演绎,真正实现了故事男女主角的感情对话与内心互动。
比较令人难忘的有两处情节,一个是勋以仅有的“好坏”两个中文词完成与安娜的.情感交流,分享了她痛心的情感经历。语言在爱情中的作用并不大,爱情只要凭着内心的感觉来牵引即可。一个是勋为安娜向情人讨回公道,以乱用叉子这一隐喻,彻底将安娜内心苦水一股脑引出,从而平复了她的怨愤情绪。
故事的高潮在于爱的真正出场。爱的存在是不在场,当勋被情敌围堵,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本能地不是想抓紧自己的生命,而是比生命更宝贵的爱。那之前在他与安娜之间的点点滴滴,直至疯狂汹涌成海洋的爱,在勋与爱娜河边的狂吻之中呈现,他狠命的亲吻着安娜,他知道,他是无比的幸福。永别了,我的爱,他与安娜做了死亡约定。
整个影片以死亡开始,以死亡结束,爱却真实地发生了,诚挚而感人。
晚秋的观后感篇3
习惯在晚上看电影,也习惯一个人看,所以大概是没有电影院的良好品行的。昨晚照旧躺宿舍顶着笔记本看完了《晚秋》,意犹未尽。今早爬起来上了两节课,匆匆又逃课赶回寝室了。混迹各种光怪陆离的电影中也有些许年头了,看电影也一直很杂,当初考大学的时候又因为兴趣一意孤行的选择了相关专业。但这却是我头一次试着为着——电影——这样一件事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写下。
?晚秋》的爱情故事,首先要着眼于人物的身份跟背景上,笔者更喜欢称玄彬为“生意人”,汤唯就毫无疑问是个囚犯了,韩式电影向来在这种社会层面上的东西有所欠缺,大概跟国情有关,不过还好的是,无关紧要。总之这两个人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两者的身份上,我不太相信一见钟情,玄彬在车上初见汤唯时应该是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的(毕竟他的职业决定了他的所想),但肯定是怀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又或者打算再做一个长期的生意。汤唯是显而易见的自卑的,玄彬也是,这一点在他做完生意后在酒店里不停的鼓捣他的发型可以体现,虽然表述不明,但对于《晚秋》这个片子,太多东西导演都没有尝试说清道明,汤唯和玄彬如何约定?时间与地点全无,为何玄彬从没有说过自己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遇见汤唯?真实大多都掩盖在不为人知之下。故事之外的往返不是我们这些观影人人人可以得之的,大概只有那些创作者知其深意。所以我更相信是两人是惺惺相惜,汤唯在道出自己的身份的.时候两个同样自卑的卑微心态的人机缘巧合走在一起,结果就是爱情,尽管短暂并且来的时节正值晚秋。
事情是这样的,尽管《晚秋》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韩国此类影片的各大特点,镜头的黄金分割比例,几乎所有画面都有前置物与后置物的对比,加上朦胧浅灰的色调,韩式服装,大场景的微妙空旷,还有表达人物情感时采用的区别于近景又区别于特写的在这两者之中大小的镜头…… 这几乎就是韩式爱情片约定俗成的惯用把戏,但,这能证明一个片子的好与坏么? 上《晚秋》的评分停滞在6.9分左右,所幸在mtime上之前看时数字暂且停留在8.0。对于,近年来总是有一些刻意的在一群“标新立异”的人当中又标新立异的人存在,虽然是司空见惯一笑置之,但看到那些比爆粗口还要恶毒的谩骂,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甚至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要将一些影片对比,然后一竿子打死,这其实和中国电视剧是一个道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前几年《奋斗》一炮而红后,跟风并不是中国编剧的专项特长,重要的是质量的好坏。
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电影,批判也好,赞扬也好,最起码是一个尊重的态度,特别是在你知道了一场电影不管大小几线几流,它的出产是需要耗费怎样庞大东西的时候。
总之,我就是抱着这样一份心态以及影视专业学生的姿态来到mtime。希望不会像《晚秋》一样太晚。
好吧,扯远了,抛开之前所说的韩式套路不谈,《晚秋》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在于镜头以及配乐的时间跨度上。在影片结尾处相当长的固定长镜头,将汤唯掷在画面左侧然后又故作的将汤唯对面玄彬应坐的座位(如果他来了)切割在画面之外,再加上画面之外的之外传来的开门与关门声,虽说是比较常用的桥段了,但给予的心理上的压迫着实放大了,笔者几乎都同时和汤唯一同感叹道“hello. its been a long time. aha.”最后的aha简直是画龙点睛,镜头用得相当老道是毋庸置疑, 这一点就是在镜头时间跨度上把握精密的最显著的证据之一,影片在很多场景上,如若能细微的观察,便能发觉影片的节奏不是因了剧本的内容慢而慢之,而是因为镜头的把握生生造出来的视觉停留的时光而变慢。再举另一个例子,汤唯用母语跟玄彬说起牢狱之灾的缘由的时候(好像不是这段,忘记了,反正是对话的一段。)其实是有很多是在会剪辑的人看来是废的镜头,因为当一方在长久的说话的间隙里,一般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那个人往死里说,凸显了的说;另一种方法则是在说的同时留一段相当的时间给予聆听者的面目或者动作表现及反应。但在《晚秋》里这种格局被打破了,影片居然会偶然的在汤唯的自述中通过快切镜头来表现聆听者维持的一个无言的动作,这在实际意义上并没有什么作用,镜头的切换唯一标杆说白了就是舒服、不生硬。然而想到《晚秋》里的这点仔细与认真,韩国影视为何以美著称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在配乐上的观察没有做到更多,毕竟只看了一遍,唯一说不上怎么就奇妙的感觉到的一点是大多的配乐用在了场景与场景的转接上,这样的由乐转场入画的把戏即使多见,却是只在《晚秋》上特别清晰感觉到了,大概是观影的心情所致,不提也罢。
实质上,我是不太喜欢以上这样理性的分析的,大抵是所学专业害之,养成了如此习性。汤唯出狱的那个场景会让我想起《令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而整个影片在我看来却像是现实版或者说非完美版的《两小无猜》,看片多的人总是有这种关联的惆怅思绪。
乱了乱了,写乱了。估摸着也无人问津,就此作罢。唯一想写而没写的是影片50分钟左右的游乐园桥段,类似话剧的奇妙一段,汤唯和玄彬对着他人的对话,好像他们真爱过一样。也许男人就应该单纯的给女人带来沉寂里的欢乐。大爱。
晚秋的观后感篇4
如果没有汤唯,这部全片笼罩着阴雨与雾气的影片,实在不推荐观看,太过压抑和绝望。只能说,导演选对了演员,《晚秋》之后,韩剧出身的玄彬令人刮目相看,而安娜的角色,除了汤唯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很难说,是《色戒》成就了汤唯,还是汤唯成就了《色?戒》,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执导,都让这部电影有了太多成功的资本。但是那一年,看过电影的人都记住了王佳芝,更记住了汤唯。不只是大段被删减的激情戏,还有她那张倔强隐忍的脸。这些年来,大银幕上出现的美女成批算,如浮云一般掠过,很快又都消失了。观众看了场或喜或悲的热闹后,什么也没有留在心里,甚至不记得是谁演的。但是,只要想起《色?戒》,就会想起汤唯,想起她演的那个在历史和爱欲里浮沉的女子。是原著中的角色太好,可叹的命运令人倍感唏嘘。但同时,你看着汤唯演戏中戏,从女学生到女间谍,讲粤语和上海话,再到与易先生的赤膊上阵。你会出戏,你会想这个演员真不简单,个人魅力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之中。这种出戏不仅不会影响观影,只会让你更投入,同理心更强,就会更牵挂“她”的命运。
据说当初李安选角的时候,不乏已成名的众女星,但面对脱衣试镜的要求,纷纷花容失色、夺门而逃。汤唯那天感着冒,一副衰样子,恰好正中了角色的需要,而当她想都没想,直接褪衣衫面对摄像机时,导演就定了她演王佳芝。可能她没有声名所累,28岁的年纪对女演员来讲,确实值得“最后一搏”,但仍不得不说,为了演李安的《色?戒》,她真是豁出了。
?晚秋》国内上映得晚,《色?戒》之后,汤唯出演了《月满轩尼诗》和《武侠》,还有那部灾难性的《急速天使》。观众被彻底雷倒的同时,汤唯已凭《晚秋》在韩国捧起了演技大奖。只能说演累了压抑的角色,偶尔调整下情绪还是可以的,但真的别再有第二次了,你不是那些影视歌样样不落、又样样不精的小明星,你是汤唯,曾演过王佳芝的汤唯,起点太高,真的不能下来,这是招牌问题。你什么时候看张曼玉后期再演过嘻哈闹剧?
还好,你带着《晚秋》而来,让我们看到那个让人心疼的女演员又回来了。而且这一次,没有人会怀疑,是你成就了这部电影。
怎样形容你的气质呢?就像安妮宝贝的书里常说--“天真阴沉”,你的嘴角体现着隐忍,而眼睛里却透露着渴望。安娜是个克制的女人,就算被情人所伤,再次相逢时,满腔的怨恨也压在心底,只是淡淡有礼的打着招呼。七年的牢狱,偶尔的放风,作为女人你渴望爱、渴望美丽,你换衫化妆,艳丽的口红映在橱窗上,眼神却是那么沧桑和落寞。勋的出现,给了你宣泄的机会。一场旅程,两个身处麻烦中的人,在绝望中温暖了彼此,所以你主动拥抱了他,一个陪伴你的陌生人。但你仍旧克制自己的感情,努力不看窗外告别的他,但当这个男人真的走了,你瘫软在座位上。就凭这个动作,汤唯就该拿影后,不管是哪里的奖项。这个表演的力道最难拿捏,一个隐忍克制的人,内心却有汹涌的潮动。容易用力过猛,也容易让观众看不出来,而汤唯之所以能演好,除了演技,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本色。
就像葛优演的大多数角色,整体性格上都是他的'本色,汤唯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的“本色演员”。她的表演自成一派,观众总是能把她和电影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的看,而前提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有汤唯身上的气质—天真阴沉、隐忍克制。比如王佳芝,比如《晚秋》里的安娜。
虽说演员都害怕被定型,但是对于汤唯,想要保证作品的品质,不能不对剧本和人物严格筛选。如果能把所有角色都演成“汤唯”,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成功。就像罗伯特?德尼罗代表了方法派,在当下的影坛,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表演风格和气质,可以叫做“汤唯”。
晚秋的观后感篇5
估计去看《晚秋》的大部分男人,都是冲着汤唯去的,大部分女人都是冲着玄彬去的。坐在电影院里,从头到尾,居然都猜不到接下来会如何发展,甚至觉得电影快拍不下去了,这种感觉让我无比沮丧。当安娜坐在咖啡馆里,说着好久不见,字幕升起时,心里想着:就这么结束啦?
由于《晚秋》得了很多奖,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说自己没看懂,只好回去慢慢反刍,争取“看懂”。满心以为肯定是因为被剪了好多导致没看懂,结果上网一搜,原来号称一刀没剪,彻底无语。
回到家,琢磨着为啥取名叫《晚秋》,一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季节,二是主人公的心境,三是因为这是翻拍片,以前就叫《晚秋》。韩国导演,所以故事的展开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那段感情好像从来没有开始,但又开始了,只是找不准从哪里开始的。最开始也许是安娜坐在碰碰车里,跟着勋疯疯癫癫的给那对异国情侣配音。直到安娜用勋不懂的中国话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勋用仅有的两个中国字“好”和“坏”回应,从那一刻,安娜打开了心扉,爱上了那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从网上看到一个名词,好像叫公路电影,是“一路走一路爱”的`模式,也是“爱上陌生人”的模式。一个只有72小时自由的女囚,一个玩世不恭最后被陷害背上人命的花花公子,两个人在车上开始了一段不那么灿烂耀眼的晚秋式爱情。久被囚禁的安娜买了新衣服,化了妆,但无奈心境难改。直到看到那个曾经心仪的男人,发现他就有了家庭和孩子,那一刻,我突然有了整部电影唯一的一个猜测:安娜是为了王晶顶罪的,杀人的是王晶,所以才有了安娜回到案发现场,吞食了丈夫手中那张和王晶的合影。但付出往往未必有回报,枯木往往能逢春,而逢春未必能开花结果,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最后,出狱的安娜在咖啡馆看到勋了吗?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最后悬念。设想一下,如果勋逃走了,没有被警察带走,他也不可能盘下公路边的咖啡馆,在美国一个逃犯开咖啡馆没那么容易吧?除非他一直在那家咖啡馆打杂,也就是说安娜进咖啡馆时没有看到他,这个可能性显然不大。如果勋没有逃走,被警察带走了,那么涉嫌杀人抢劫的他没那么容易脱罪,更不可能2年就出狱。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安娜是在和想象中的勋说好久不见,这才符合晚秋萧瑟的气质。
?晚秋》肯定是好电影,我只能这么承认。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本身就是一锅浓郁的鸡汤,或者是一壶清冽的茶水,让观众品了大呼过瘾,感慨万千。还有一种本身就是白开水,毫无滋味,每个观众都可以往里面自行加料,可能最后变成珍珠奶茶,也可能变成摩卡咖啡,给人无限联想,滋味千变万化,《晚秋》无疑是后者。
晚秋的观后感篇6
汤唯总能把一个角色演进骨子里,两手随性地插在风衣口袋里,额前搭着零散的发丝,眼里的波澜不惊,乃至眼睑下那片黑眼圈的阴影都自有她的味道,一个孤傲卓绝的女子从晚秋深处走来。
服刑期的安娜因母亲去世获得三天假释,即使重新走在人群中,也没人能理解她七年未见阳光的孤独以及无比清楚很快又要回到那个地方的无望,三天的假释看似给她希望,却只是让她更加绝望。除了一种可能,在仅仅三天里发生了什么,比如说爱情。
这大概是没有带上任何情绪亦没有做好任何与人接触的准备的安娜所始料未及的,长途车上的陌生男子穿过众多面孔径直走向她,借车费。他不会知道她是一个弑夫假释的女犯,她也不知道他只是一个玩弄女人的浪子,这样的相识,再好不过。但无论是勋将手表作为抵押给安娜,还是他以各种方法试图搭讪,到走的时候留下自己的电话相约在西雅图再见,这个在安娜三天的假释期一开始便出场的男子也没能轻易让她有所动衷。安娜的心早已被七年里的阴暗与冰冷紧紧包裹,但是命定的人总有命定的理由以命定的方法进入,勋作为这样一个人,因此获得了后来的许多次与安娜的邂逅,以极尽可能的方式产生纠葛,以占据她生命里的绝多数戏份。安娜深陷在自己的风景里与世隔离,而勋则正跋山涉水向她的一方水泽走近。
如果说当安娜再次走上川流的街道时她还只是觉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那么当她回到家中便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也早已变了。一种人情炎凉的刻薄可以坚硬地刺穿人的皮肤直钻到骨子里。回到家中没有人真正关心安娜,却都无比在乎着她手上的那份遗产;母亲的葬礼没有痛哭没有悲伤,只有一群人在激动地讨论着遗产的划分。这样的世界,大概不比牢狱来得温和。所以安娜回到家里逃避得更甚,她宁愿一个人走在变得面目全非的街角,在寒风里无处藏身。在壁橱外偶然看见一件漂亮衣服安娜心中几分女人爱美的本性也会回温,把随意盘着的头发放下,涂上艳丽口红,换上好看的衣服再走到灯火通明的街上,乍一想也会以为自己就是人群里的一个普通人,但是突然,手机响了,是监狱打来的。电话刚一挂,安娜立马便进到一个洗手间把衣服换了回来,那套漂亮的衣服被丢弃在了厕所。不知道当时的安娜是怎样的没有安全感,监狱的电话像个不定时炸弹,惊恐却又无比客观存在地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不能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正常地走在路上,这就是安娜必须面对的现实,不仅有监狱来的电话提醒,还有她自己在心里时时刻刻的'提醒,她是一个囚犯,过完72个小时的倒计时便要回到监狱。她也想去哪里看看,和等着买票的人一样排队,但轮到她时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她却一个地名也说不出来,她悻悻地让给下一位,要走的时候又回去排在了后面,又走开。这就是当时的安娜,即使获得了自由,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或者因为知道这自由是短暂的所以没有想去的地方,大概她的心更是漂泊如此。
两个同样漂泊无依的人碰到一起便成了依靠,或许这就是命定的方式。尽管彼此的身份都自觉不堪,但相互坦诚的结果只是让两个人更加相惜。安娜再次见到当年在开始给了她允诺和勇气到最后却只留下背弃和绝望的情人,他懦弱自私,反而成了有妻有子的好男人,她却只有对外说是回国发展的不堪经历和毁了的一生。勋和那个男人吵了起来,以“他用了我的叉子”为借口使他说出了迟来15年道歉,安娜一贯的冷静也如决堤之河般爆发。她什么也没说,但他什么都知道。
安娜走的那一天,勋也被抓捕,他被情妇的丈夫陷害杀人。
多年后的一个晚秋,安娜真正的重获自由。在与勋约定的咖啡厅,阳光像一层咖啡色的薄纱飘入玻璃窗。但是勋没有来,或许永远也不能来了。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秋意已深,一股冬的寒凉。
晚秋的观后感篇7
?晚秋》主要讲述的是华侨anna(汤唯饰)背着弑夫的罪名被捕入狱,七年后因为母亲过世获得狱方几天的外出许可,于是anna乘上前往家乡西雅图的长途汽车,同上一辆车的hun(玄彬饰)因没带够车钱,前来向同是亚裔的anna借补车钱,并将自己的手表作为抵押交给对方,并单方约定西雅图再相见。就这样,一段各自不同背景的两个陌生人由此展开了一段简单却曲折的爱情。
i will be back 等还是不等
这句话对于anna来说是一场沉重的心理考验,恰恰说这句话的都是自己爱的两个男人。第一个男人是anna的初恋情人,婚后的anna在与情人打算私奔时被发现,丈夫狠狠地将anna打昏死过去,anna醒来后气之便将丈夫杀害。随后打电话联系情人,可惜对方只留下了“i will be back”后便再也没有了音讯,当anna获得出狱许可回到家中才得知,原来情人早已与他人结婚生子。
对anna说这句话的第二个男人是在长途车上遇见的hun,hun是一名性服务者,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且因此常受人威胁追杀。在与anna第一次温馨约会将近告别时,hun突然接到女老板即刻要求见面的电话,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的hun对anna说“i will be back,wait”,并如同之前借车钱是一样,再次将手表抵押给anna做承诺。那么已受过一次心伤的anna会不会忘记之前的伤痛,再等一次爱的人呢?这次的结果是完满的,anna决定等hun一会儿,hun也办完事后匆忙赶回,只可惜时间差使得双方错过了对方。
是嫉妒作恶 还是轮回宿命
如同anna得到许可外出但还是受到警方通信牵制一样,hun过得也不是一个真正自由人的正常生活,hun的牵制方是一对夫妻,妻子作为hun的服务对象要求随叫随到,并且hun需要服务对象支付费用度日。同时,在得知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后的丈夫派出手下四处追查hun的下落。由此从某一层面来看,anna和hun的生活圈虽然不同,但两人的共同点却皆为天涯亡命之徒。
就是这样一对亡命鸳鸯,过往看似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影片的结尾处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处。在anna返回监狱的长途车上,hun决定陪同anna一道出行,再次重温两人初次见面时的那时那刻。可惜没想到的是hun在路途中最终还是被服务对象的丈夫抓获,虽然没有严刑拷打或是复仇杀戮,但服务对象丈夫将妻子突然死亡,并且hun作为头号嫌疑人的消息带来时,还是给了hun当头一棒。如同先前anna入狱的宿命一般,hun原本看似平凡的宿命突然之间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有情人再相见?你猜~
开放式的影片结局,刑满出狱的anna坐在两年前与hun约定再相见的汽车站,咖啡厅大窗前anna的神情既期待又紧张,伴随着周遭过客之间的对话声,与咖啡馆大门开开合合的铃铛声,但这一场景中镜头中至始至终只有anna。这是一出长镜头等人戏,陪女神等男神的感觉,又焦急又期待,好想快快快点看到男神!但,等着等着屏幕黑了,电影结束了。恩。
ps.影片的几处看点:
1.anna与hun两人在游乐园约会场景,面对一对白人情侣,与之对口型讲台词;以及之后画面感十足的剧中剧,在整部感觉苍凉的电影中有了一丝温暖的感觉。
2.当hun与anna的初恋情人在母亲丧礼上相遇后发生的一段口角与打斗,之间的台词很幽默很给力。
3.影片将近结尾处,汤小姐与玄先生有长达20秒的激情接吻。(秒数没有具体细数,但肯定的是时间很长很激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读后感的作文7篇
★ 石头的读后感7篇
★ 关雎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