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扩写作文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扩写作文教案篇1
一、导入 :“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_“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_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 细枝末节也关键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 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
亲 情 : 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 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 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 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三、 谈论第三层面的修改:
a明确细节描写:细画人物,使笔下人物形神皆备,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b、明确形式的创新:
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爱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爱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爱是冰
例2、 亲 情 的 滋 润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内则是亲情滋润的爱。渐渐地,我越来越满……
淡淡的茶
…… ……年幼时,怎能体会到外婆给我的爱犹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现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倾倒的茶而显得恬静、清新。
甜甜的蜜
…… ……
母亲的爱如蜜汁,不断注入碗内,使碗内常倒映出母亲的微笑。当忧伤、困扰、无奈包围我时,我常这么提醒自己:别忘了,她在丛中笑……
坚硬的冰
…… ……
我感到父亲表面严肃的爱确实如放入碗中的一块冰,融化后,刹时感到无比的清凉、甘甜。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断地接受着家人的爱。现在我猛然发现:爱已溢出,滋润着我的心田。 _
四、课堂收获: 1、懂得从三个层面入手评改作文,切合语境锤炼语言;
2、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_形式:1、运用小标题。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爱是茶—弟弟的爱是蜜—父母的爱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拟“题记” 后写“后记”
_取材:
以点带面,串珍珠法
_形神皆备,使笔下人物活灵活现。要做到着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修辞:文章是一条小河 ,修辞就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绿树, 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
文章是浩翰的蓝天, 修辞就是这蓝天上的缕缕白云。
扩写作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观察顺序来观察人物,并用一段话写出来。
2.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3.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重难点
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明白地写出来,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乐学善思办法
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关系,为写作铺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作文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首先请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歌。(播放音乐)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歌手可以唱歌,那么,我们却可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来描绘心目中的老师,对吗?今天我们来完成语文七色光六的一篇写人的作文《我的老师》。(板书《我的老师》)
二、指导写作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哪位老师?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她)。
2.生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打出要求)
(1)你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提示词:鼻子、眼睛、嘴、皮肤、头型等。
(2)你的老师身材怎么样?
提示词:高、矮、胖、瘦、苗条等。
(3)你的老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3.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5.教师读范文《我的老师》,和大家共同欣赏。
6.教师提示学生写作文时要加入自己的感情,会使作文有声有色。
7.刚才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赛说会,你们个个说的精彩,接下来,你们就拿出笔,把你们说的工工整整写下来,但一定要注意。
生齐读: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表达你的情感。
三、学生写作
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下一段话,然后共同欣赏。
四、欣赏作文
一名学生读全文,两名学生读片段。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此次作文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下节课,我们还是以“我的老师”为题,开一个作文展览会,希望同学们课后将你的作文反复朗读,仔细修改。然后展示给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抓住人物特点
按照一定顺序
表达你的情感
扩写作文教案篇3
激发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兴趣是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激?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案例抓住了"导"去进行教学。先从范文入手,找出别人成功的地方,通过讨论总结出写作方法,再出示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这等于给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令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才让学生谈自己想写什么内容,引导他们怎么写,可谓水到渠成。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扩写作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 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__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__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 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考题回放(20__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吃半辈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扩写作文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抓住特点、写好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首先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你们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你们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2,教师小结:同学们,谜语虽然很短,只有几句话,但是编谜语的人在观察小白兔的时候注意到了它的特点,而我们同学也注意到了小白兔的特点,所以一下子就猜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在观察描写一种小动物时,抓住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出示范文,体会方法。
1、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熟悉哪些小动物?喜欢什么动物?
2,我们在描写一种小动物时,到底应该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哪些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呢?这里有一篇范文写得不错,老师把它推荐给大家。
教师出示范文,关于动物的'文章:《》
3、讨论交流:同学们,刚才小作者在描写小鸭子的时候,抓住了小鸭子哪些方面的特点来仔细观察的呢?(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惯)
4、归纳小结:所以要想把某一种动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一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师演示:要把某一种动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一般要从动物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作者对动物的感情等几方面入手,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5、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很多,那我们在观察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我们看《小鸭子》这篇短文,作者先观察了小鸭子的什么部位,然后观察了哪儿?最后又观察了哪儿?
6、归纳小结:由此看来,写好动物外形的一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呢?教师演示:写好动物外形关键是要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一般采取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先观察动物的整个模样,然后再从头到脚有顺序的观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创文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