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要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绪,与读者产生共鸣和共同情感体验,作文可以培养我们对艺术和文化变革的敏锐观察和理解力,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杜甫的作文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杜甫的作文篇1
今天,我来到杜甫草堂。我来到杜甫草堂,踏入大门。樱花向我扑来,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出现在我面前:郁郁葱葱的樱花伫立在石路两旁,花瓣飘落在地,为街道增添了一丝妩媚。
我第一次来“大陀”。来到达达,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国画,不过是一间茅草屋。画与真实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因为现代的不断发展,草堂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后来我们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很多字,很难读懂,因为会有一些我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模糊的字。到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读不下去了,但我确信这是对杜甫一生的介绍。
沿着石路走,我们又来到了诗史馆。诗史馆中央,有一尊杜甫唱歌时的塑像:头微仰,嘴微张,颇有大师风范。雕塑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草堂把后人的诗奉为后人的圣物”,是为了纪念诗人而写的。在两个壁柱之间,有历代石刻的杜甫像拓片和木刻。我的目光被诗史馆两边的陈列室吸引住了。当我走进陈列室时,“杜甫诗画”和现代画家和画家的笔触出现在我眼前。
终于来到了宫布寺。工贸部的神社里有一个彩色的杜甫雕像,毫无生气。工贸部祠内有明清石刻和“少陵草堂图”铭文。
晚上,茅草屋要关门了。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杜甫草堂。
讲杜甫的作文篇2
喜欢杜甫,并不包含什么价值取向,只因为他恰好迎合了我“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天性。我偏好于将杜甫称为杜少陵抑或是少陵野老,觉得这更有一分亲密感,更因为他恐怕要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唐朝现实的代言人吧!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尽安史之乱动荡艰辛漂泊的生活,又具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的高超艺术技巧,因而创作出许多光辉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面貌,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也被后人誉为“诗史”。
乘着思想的快马,我一路倾听他浪迹天涯的足音。
泰山在杜甫“贵脚”踩着之后,顿时身价倍增。“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为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笔力浑厚,境界阔大,意象奇伟,这只有升平盛世中意气风发的诗人才能写得出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家长期颠沛流离,几经搬迁,后定居在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草屋,即有名的“杜甫草堂”。草堂风光绮丽,处处是翠竹、红蕖、杨柳、梅花、水鸥、黄鹂,杜甫或流连山色,或游览名胜。同时裴迪、高适、严武等故友也相继来到成都,互相寻访,饮酒唱和。所有这些,都使杜甫心情舒畅,诗兴倍增。“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是作者从现实世界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它以准确、精细的描写,营造出生动、逼真的境界。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或许是由于草堂的出现,杜诗多次打破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比如《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洋溢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喜悦激情。谁敢断言,它会缺乏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艺术魅力?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等节度使60万大军兵败邺城,为了补充兵力,四处漫无节制、毫无法规地抓人。杜甫从洛阳回华州住所,路上目睹这种社会惨象,写成两组新乐府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中把对统治阶级的谴责和对人民从军的鼓励交织在一起,反映了杜甫思想的深刻矛盾。
杜甫于晚年漂泊在唐州,巧遇昔日的朋友,音乐家李龟年。李龟年“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迫于时代的感伤和身世的感伤,《江南逢李龟年》便从杜甫的笔尖滑落。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安史之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战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锋对峙,并称“李杜”。杜甫与李白的关系是难以用笔写清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冠盖满京师,斯人独憔悴”,(《梦李白》)杜甫那支“神笔”总也锁不住他与李白的莫逆之交。这也为后来者研究二位大诗人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
我喜欢杜甫,说他独特,颂他不朽。
讲杜甫的作文篇3
从古至今,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旷世贤主、文人雅士,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使历史变得星光闪闪。
作为出生在巩义的我,每次回老家时,都要经过巩义汽车站。在那个路口,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像,肃穆古朴,他眺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忧郁,仿佛在为国家的前程而万分担忧,他就是“诗圣”杜甫。
在历朝历代中,唐朝的繁华鼎盛让人津津乐道。一提到盛唐的诗人,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李白。作为“诗仙”,他才华横溢,秀口一出,便是经典绝句,深得皇帝和贵妃的喜爱。他放荡不羁,整日与美酒、诗词作伴,自由自在,活的好似神仙。
相比之下,杜甫的确显得淳朴,他一生经历了少年优游、战乱流离、蜀中漂泊、舟中长逝,命运坎坷,所以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仕进无门,困顿窘迫,一生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杜甫颠沛流离,从小家境富裕到如今无处安身,这命运的转变好像一场梦。
但杜甫并没有被命运压垮,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诗风变得庄重,他关心黎民百姓,深入人心。将人民疾苦深深埋在心里,用笔将这种沉重和愤怒通过诗句撒落出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的诗句耳熟能详,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在诗歌、书法和道德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更让我敬佩他的爱国爱民心怀,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读懂杜甫,敬佩他爱国爱民的伟大,杜甫当之无愧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讲杜甫的作文篇4
我们今天去了杜甫草堂,杜甫草堂里有许多的盆景,有一个盆景我最喜欢了,因为盆景里有一个小木屋,小木屋在盆景的下面,还有一个塔,塔在盆景的上面,我和那个盆景找了张相。
我们接着向前走,看见了许多的竹子,那些竹子都是萃竹依依,很粗很粗,很高很高,称得上苍天大竹,于是,我让妈妈给我和竹子照了张相,妈妈也给这些竹子单独照了一张。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到了许多的芭蕉,我不知道这里的芭蕉怎么也长得这么大,一个芭蕉叶子,足足有两个我的大小,我对这棵芭蕉树也很关注。
我们还去一个茅屋,茅屋里有杜甫的厨房,杜甫的卧室,杜甫他儿子的卧室,还有他的书房。那些东西看起都很古老,杜甫的院子看起来蛮好的,院子里有一口井,还有一张石桌,和四石个椅子。
我还看见了许多的亭子,有些亭子大,有些亭子小,有些亭子好看,有些亭子不好看,我和杨浩宇一起买了一包鱼食喂鱼,那些鱼都很大,我想应该是游客喂的好吧。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见了许多灯展,各式各样的,都很好看,我最喜欢那里的蝴蝶和两只鸳鸯,我和它们都拍了张照片,还有许多想纸一样的灯展,上面写着杜甫的诗,我们在草堂里饶了一圈,就回去了,因为杜甫草堂实在太大了。
我们今天太开心了,因为看到了很多跟家乡不一样的风景!
讲杜甫的作文篇5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成都,作为诗歌中的“锦官城”,这里有非常多的古迹,其中一个就是杜甫曾住过的地方,叫做杜甫草堂,我想起我背过很多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所以我们决定到了成都第一站就去这里。
进入杜甫草堂博物馆,更像一个大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荷花池,池中的荷叶和锦鲤让我想到一首乐府诗——《江南》,真正看到了“鱼戏莲叶间”的有趣景象。
穿过一座小桥,再往里走几步,远远就看到掩映在竹林中的茅屋,妈妈说,这里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到成都时的故居。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安史之乱”,但我知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写下的,这让我对唐代的历史又多了几分好奇。
茅屋简朴清净,屋外是杜甫的塑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碑。杜甫的塑像很清瘦,爸爸说这更能体现了诗人神韵和风骨。我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神韵和风骨,但仿佛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了一点点。
出来时我看到一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这里做义务讲解员,我也要好好学习,希望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再讲给大家听。
讲杜甫的作文篇6
一个周末,我去参观了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只见眼前一派生机,郁郁葱葱。有一根根高耸的翠竹,一颗颗挺拔的大树,还有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朵。耳边回荡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还不时有着一两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我不禁想到杜甫的一句诗词:“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草堂还很幽静,进入草堂便远离了城市的喧闹,这里只有鸟儿的鸣叫与风吹竹叶的“莎莎”声。
接下来便是草堂旧址,杜甫的很多著名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比如大家熟知的《春夜喜雨》、《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继续往前走,就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茅草屋了。看见茅草屋,我仿佛看见了当时的兵荒马乱。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来到了草堂,从此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就算是在这简朴的生活里,杜甫也一样时时刻刻为了人民着想。
来到了工部祠,我才知道杜甫曾是朝廷的工布员外郎,所以这个地方才叫做工部祠。工部祠内有这三座雕象,中间的是杜甫的,两旁的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的。在后院里,有着腊梅、茶花等花卉。给工部祠添加了几分幽雅。
在回家的途中,我暗暗感叹道:“杜甫不是也象岁寒三友中的梅花一样吗?一生都饱经风霜而又忧国忧民吗?”
是啊,杜甫是伟大的!是高风亮节的!
讲杜甫的作文篇7
杜甫出身名门,青少年时家境优越,妥妥的富家子弟。他的母族是博陵崔氏,比唐朝皇帝家还厉害的“天下第一望族”,在唐代出了十五位宰相。杜甫的父族是京兆杜氏,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不仅出过同时进了文庙和武庙的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而且光唐朝就出了十个宰相,其中还不乏杜如晦这样的号称“房谋杜断”的名臣!杜甫有的可不光是显赫的家世,还有让无数人羡慕的天赋。他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还说自己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但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客居长安十年,他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生活更是颠沛流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杜甫是在船上度过的,期间停泊方田驿时,五天没吃到东西,最后贫病交加在一条小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一生,高开低走,悲惨地结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誉为“诗圣”。虽然杜甫是个一生遭遇悲惨的诗人,但幸运的是他和他的诗都得到了后世高度的评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讲文明的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