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当下的社会是人人都应该会写的一种感受性的书面材料,心得体会就是将学习或者生活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应用文体,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1
以大国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6月17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是自战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出席国际多边会议,与各国领导人共商团结抗疫大计,共叙中非兄弟情谊,以大国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坚定不移坚持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非长久以来一直拥有着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2014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率先驰援非洲,与非洲国家一道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2020年,中国抗疫艰难时期,非洲国家“倾其全力”给予中国道义上、物质上等宝贵支持。中非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无论面对何种风险挑战,一直秉持着团结一致、相互声援、并肩战斗的理念共克时艰。在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唯有团结一心,方能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是世界格外需要团结精神的关键时刻,需要世界各国真正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行动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积极为国际抗疫贡献力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举全国之力众志成城克服国内疫情困难的情况下,扛起大国责任与担当,不仅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全力支持非洲抗疫,也积极驰援国际上需要帮助的其他国家,以团结抗疫的实际行动始终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坚定不移坚持国际合作、友好互助。非洲有句谚语叫做“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互助、合作交往关系源远流长,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果,中非关系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是不断提高中非合作水平。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真诚相待,把各项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倡导“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在战疫过程中与世界各国在物资上互通有无,并秉持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理念力所能及地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加强科研合作和数据分享,及时通报中国疫情信息、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等等,以各方面实打实的举措向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可否认的是,在非洲这个卫生基础设施极度匮乏的地区,如果不能将疫情有效控制,对非洲人民而言将会是一次更大的“灾难”,但是,在国际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形下,非洲国家的抗疫成效及取得的抗疫成绩远远好于预期,不仅源自于非洲国家及人民对抗击疫情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中国一直以来诚心、有效、有力的援助。这是一场关乎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疫情大考,中国一直把非洲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心上,在保障中国人民“生命至上”的同时,也真诚地希望非洲人民日子能够过得更好一些。病毒没有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疫情突如其来夺走世界各国数十万人宝贵的生命,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指出:“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加强世界之间的团结合作最终落脚点都在于保障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开展一切工作,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硬核的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曼教授在其名著《民主的黑暗面》中指出,美国国父杰弗逊一般被视为代表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但他也曾公开主张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比杰弗逊晚了100年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曾公开说,灭绝印第安人是“终极意义上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迈克尔·曼教授认为当年希特勒德国所推动的种族灭绝实际上只是延续美国历史上对印第安人的做法。
前几天我看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强烈谴责这次新冠疫情过程中,美国和西方出现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陆克文是西方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历史上迫害土著民族公开道歉的政治人物。陆克文在中国受过教育,能说流利的中文,这种经历可能使他对这类问题的认知比其他很多西方政要更为深刻。
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大家经常提到一个世纪前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实际上它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军营。从1918年3月开始,仅半年时间就席卷全球,西班牙有800万人被感染,包括国王在内,这大概是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的来历。世界范围内这场流感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在5000万左右,这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四倍。这场大流感某种意义上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国都没有兵力开往前线作战,所以西班牙流感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也经历过许多瘟疫,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纵观人类历史,大规模的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程带来过严峻的挑战,也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有史可查的瘟疫大概是350多场。比如中国人熟知的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赤壁大战,背后实际上有一场大瘟疫。曹操军队在赤壁吃了败仗,但史学家考证下来迫使曹军败走的关键原因是瘟疫。至于华容道捉放曹这样的故事,属于文学家的创作。中医药也一直伴随着与疫情的搏斗而发展,东汉名医张仲景就是在这期间写下《伤寒杂病论》,他直接参与治疗患者,写下这本传世医学名著,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3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有力践行了大国担当。
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取得了重大成效”。中国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向疫情全面宣战,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科技人员夜以继日投入工作,短时间内就成功分离病毒毒株并研制出检测试剂;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向湖北、武汉逆行出征;数千名工程人员通宵达旦,仅用10天左右时间就分别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医院;基层党员干部、社区人员、志愿者等在风雪中深入每一个街巷,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重要成效。
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2019年12月31日,中国就向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报告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3日起,中国开始定期向世界卫生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月12日,向全球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患者诊断、疫苗研发等奠定坚实科学基础;1月20日至21日,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组赴武汉进行短暂实地考察;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每日发布疫情情况,2月3日起英文网站同步发布;1月22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等开始举办新闻发布会,广泛回应外界关切;2月16日至24日,包括2名美国专家在内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对中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方疫情防控举措。
积极主动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用创纪录短时间分离鉴定出病原体并与全球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最新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国家卫健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全球7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各方高度评价中国防控成效,呼吁各国借鉴中国的防控经验。中国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多国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防控和诊疗指导与咨询,向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普及防护常识,得到广泛认可和盛赞。
力所能及提供支持和援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为全球抗疫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优先恢复和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产能,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包括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在内的物资援助。对于有些国家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的商业采购协助请求,中国积极推荐了有资质的出口商。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了包括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在内的商业采购协议。
事实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国人民付出的一系列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维护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负责任、有担当、重情义,充分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世界所公认。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4
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这大概是也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我称之为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和制度自信公开课。它涉及面广,触及每一个中国人;它时间短,也就是两个来月,可能还会延续一些时间;它强度大,震撼每个敬畏生命者的心灵;它道理直白,中西方制度比较,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我老说这句话: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它有许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就现在这个水平,也可以和西方模式竞争并胜出。《这就是中国》在过去一年中一直探讨的很多观点,几乎每天都在得到印证。
今天,西方制度最缺乏的就是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西方政客可以天天忽悠国民:我们情况很好,新冠肺炎是一个反对党制造的“新骗局”“hoax”,即使来了,也不要害怕,就是大一点的流感,他们甚至用限制疾病检验这种鸵鸟政策来创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现在灾难临近,又陷入混乱和抓瞎,有些人还想“甩锅”中国,还有比这种行为更加卑鄙的吗?
我们说西方言论自由是非常有限的。通过这次可以看到,哪怕有十个吹哨人、十个发哨人也没有用,只要你敢违背资本的力量,就可以让整个机构及其专家统统闭嘴,没有副总统批准,谁也不准谈疫情。
我们说,西方的制度长于空谈,短于做事,中国人以最大的牺牲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窗口期,但这个三亿三千万人所谓的民主国家、超级大国,到3月8日才检测了1707人。疫情爆发后已经多少天都过去了,连检测所需试剂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准备好。
我们老说,美国制度今天最大的问题是资本的力量太大。难道不是吗?做一次肺炎测试,用一次救护车,都是数千美元,医院几乎都是私立的,住一次医院可以让很多人破产。美国人民要求全民医保,已经一百多年了,迄今尚未实现,这怎么应对这次疫情?中国是免费治疗,应收尽收,宁愿床等人,也不要人等床。许多美国人已经公开呼吁美国认真学习中国抗疫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全人类的财富。
我在这个节目中也多次讲过,一出国就爱国。我个人早就不使用“发达国家”这个词,除非不得不引用别人的观点,因为发达国家不发达的情况比比皆是,坦率地说,这个词给了西方国家太多名不副实的影响力。
人类历史上,大的疫情可以改变历史进程。我的判断是今天这场疫情也将改变历史进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见证世界历史的大转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可能只有几天或者几个月,但世界格局就再也不一样了。我想这次疫情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转折点,让我们共同见证吧!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5
@组工干部 请接好“大国风范”这一棒
近日,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在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时提出这样的请求:“意大利面临医疗物资和设备短缺的困难,希望中方帮助解决燃眉之急。”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很多曾经给中国捐助过的国家向中国提出了援助请求。“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必要的援助”,“投桃报李”、共同战“疫”是中国给出的答复。一句简短的答复,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共同战“疫”中彰显的“大国风范”。作为组工干部,应从中细细品味,在新时代接好“大国风范”这一棒。
接好“大国责任”这一棒,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面对疫情这个共同的敌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抗击疫情是全世界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需要各个国家携手应对、加强合作、共同去攻坚克难,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为此,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组工干部当接好“大国责任”这一棒,在疫情防控面前迎难而上不言难、知难而进不畏难,坚韧不拔;继续坚守岗位,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心头,把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肩上,做到疫情不退决不收兵。
接好“大国气度”这一棒,涵养“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风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灾难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成为一座孤岛,对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能力都是严峻考验,只有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共同战胜当下面临的难关、困境。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有能力为全球战“疫”作出中国贡献,更能够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独属中国的大国气度,这是源自于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中华民族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实力。一元复始,岁月如歌;万象更新、未来可期。组工干部当接好“大国气度”这一棒,要涵养组工干部该有的风度,面对群众对隔离、戴口罩、测体温等的不理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向他们解释疫情的严重性,把自己的“风度指数”换成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接好“大国担当”这一棒,练就“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本领。中国担当,不仅表现在疫情防控中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更表现在中国在当前世界舞台上参与全球战“疫”。一方面,自战“疫”打响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群众、志愿者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另一方面,党和政府至上而下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维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地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组工干部当接好“大国担当”这一棒,在疫情面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心无旁骛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展现自己不平凡的价值;采取更果断、更有序、更科学的防控措施,攻破疫情防控的层层关卡,巩固战“疫”成效,开拓出组工担当新天地。
大国担当看中国心得体会篇6
在弘扬抗疫精神中走好“复兴步”
10月16日,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艰苦卓绝的战疫大考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十四亿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继续开拓进取。
吹响保家卫国“先锋哨”,“逆流而上”彰显爱国情怀。印刻在鲜红手印里的请战决心,书写在入党申请里的灼灼初心,响动在质朴话语里的家国情怀,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爱国誓言在心房,人民英雄用战天斗地的无畏勇气书写了撼天动地的不朽史诗。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逆行青年尚显稚嫩的“热肩膀”,解放军人能扛千钧的“铁肩膀”,白衣天使勇担使命的“宽肩膀”,更有众多无名英雄献出的臂膀之力——为医护人员送去盒饭的“雨衣妹妹”,为女医护人员发放必备用品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小至个人,大至组织,在非常之时挺身而出,用不同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坚守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共同信念,诠释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些硬实有力的肩膀担负起了中华民族的关键命运,铸造了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钢盔铁甲,爱国情怀成为举国上下最澎湃炙热的情感,爱国力量成为抗疫战场上最“硬核”的决战力量。
航驶攻坚克难“战斗艇”,“殊死较量”彰显斗争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中华民族的斗争意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中华民族斗争豪情,奋斗的芽苗在风雨的浸润中更加茁壮,精神的沃土在执着的坚守中愈加厚实。这是一场与前所未有之病毒殊死较量的战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事业的制胜法宝,照见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诠释的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踏平坎坷”的大道之行,“威武不能屈”的钢铁意志,中华儿女身披战袍、剑指疫情、直破楼兰,中国心不屈不折,中国志不垮不灭,汇聚成冲破阴霾云翳的希望曙光,每一个斗志激昂的热血时刻都成为彪炳青史的烫金印记。斗争者是真英雄,84岁高龄赶赴武汉的国士钟南山,夜以继日攻关科研的陈薇,胆囊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就投身工作的张伯礼,还有一批批逆行上战场的医护工作者,迎战于疫情最前沿,挺立于“火力”最猛烈的关口,他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他们战衣虽薄、斗志却盛,他们鼻梁留痕、汗湿脊背,夜以继日地对战疫情、救治病患,成为“抗疫方阵”排头兵,势将抗疫斗争进行到底。
立起万众一心“撑杆跳”,“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纵冰霜千里,温暖终将来临;纵寒风刺骨,春光更加明媚。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从抗击疫情的前沿战场到全国各地每座城市,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全民理念,一切都为挽救生命让路,一切都为捍卫生命努力。防控卡点的日夜蹲守、村头村尾的病毒消杀、力援武汉的捐款捐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都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为生命“站岗”,在奋力鏖战中刻印了人性光辉之伟大。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场上,无论是“雪中生火”的肝胆相照,还是“雪中送炭”的温暖照拂,都是涌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洋溢暖流,都是汇成大海的涓滴细流,凝结着汗水、心血与力量,书写着寓于平凡的伟大,绽放着刺破苦寒的芳华。“生命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汇符号,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同胞之谊和手足之情,无论是“八方支援、共克时艰”,还是“团结协作、命运与共”,都在为生命“摆渡”,都在为抗击疫情擂动战鼓,“不惜一切代价”是跨越艰难险阻的“撑杆跳”,彰显了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
同心同德同向前,甘苦共济闯难关,十四亿中华儿女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抗疫精神凝聚伟大奋斗力量,翻山越岭、跋涉长路,奋楫于辽阔无垠的海疆,共筹大业、再斗狂澜,继承与发扬“抗疫精神”传家宝,凝聚翻越山峰沟坎的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前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