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策划方案

15小岛教案5篇

优秀的教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复习和总结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书写教案的过程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5小岛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5小岛教案5篇

15小岛教案篇1

设计理念:

?会游动的小岛》是大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简单明了,图片生动丰富,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通过一个小岛为出发点,带领幼儿领略了整个故事的有趣情节,同时诱发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的主动性。活动的主线为逐步观看大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完整欣赏图片,大胆讲述故事——人手一本小图书,自由讲述故事——重组图片,改编故事情节。让幼儿系统地、细致地学习这一故事内容,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带来的丰富魅力。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故事图片,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3、重组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故事大图片一套,幼儿人手小图片一套。

活动重难点:

熟悉理解故事图片内容,并进行创造性地讲述。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幼儿看画面讲故事的兴趣。

1、教师出示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图二

提问: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请幼儿集体讲述图1、2,并猜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4、教师出示图三

提问:小鸟怎么了?小岛又怎么了?

5、教师出示图四

提问: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原来会游动的小岛是什么?

二、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1、师幼看图片,讲述故事。

2、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自由讲述故事,教师巡回倾听,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

3、请个别幼儿将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三、重组图片,改编故事。

1、游戏:图片翻翻翻

将图片背对幼儿,顺序打乱,重组后,翻过来,教师把新的故事情节讲给幼儿听,并将刚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做一比较。

2、幼儿自由玩游戏,进行创造性讲述。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美丽、彩色的大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通过人手一本小图书,给了幼儿一个自由的讲述空间,提高了幼儿的讲述主动性。

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枯燥的讲述方式翻新,给幼儿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冲击着以往的讲述模式,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15小岛教案篇2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岛失踪之谜,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两种观点?指名说(外星人论 海星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小岛失踪之谜。

二、自主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读课文思考:请你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里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并填写报告单里的表格。

自读自悟

在小组里研究后填写表格

2、汇报成果

(1)读一读描写海星的句子,谈一谈体会。

学生汇报星鱼的资料

?课件】星鱼的特点:巨大(与一般海星比较,直径超过一米)

样子像圆盘

腕足多且布满

以珊瑚或珊瑚礁为口粮

?出示图片】

(2)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3)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4)介绍了星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可不可以把这些资料也放到资料中呢?为什么?这些描写都是有明显的目的的,为了突出星鱼对于珊瑚岛的强大的破坏性,增强造成小岛失踪的可信度。

小结:看来,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绍,要根据你想说明的目的进行描写,正所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珊瑚岛是怎样失踪的呢?

指名说:【课件】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他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这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1)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理解数字的作用

(2)大小岛屿是怎样消失的呢?

小岛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鱼咬断根部,被海流冲走,人们误以为消失。

(3)我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南太平洋小岛失踪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

(1)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板书】

(2)对比:“事情不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体会设问的作用: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3)对比:去掉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问题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论,答案开启了下面的星鱼论,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哈斯顿·舒尔茨是怎样认为的?你认为他的观点可信吗?指名说

“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真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成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1、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设问,有什么好处呢?(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2、学生说课外资料【课件出示】

3、小结:关于这两种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观点无疑是爆炸性的,惊人的,但是毫无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种“伪科学”,而第二种观点是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应该反复研究,作出科学的论断。

四、结构特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小岛失踪的罪魁祸首是是星鱼,课文为什么要先写地质学博士哈斯顿·舒尔茨的外星人论呢?看来,这么写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后面说明了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胜。)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星鱼的特点 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15小岛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三个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在讨论中,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讨论、阅读、联系生活实际等相结合。

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认读三个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在讨论中,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提示: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画出好词。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好词和好句子?

3、提示:和你前后位的同学合作进行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

4、引导: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5、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二、汇报交流: 思考问题: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到底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引导:谁能读好师傅说的话语和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

四、总结: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五、延伸:激发兴趣:你也曾经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还有没有同学是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事?

举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

六、拓展思维:

提示: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1、画“藏”——深山藏古寺

2、画“声”——蛙声十里出山泉

3、画“香”——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本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3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2、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1、舒尔茨的观点什么地方让你怀疑?读,说一说。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读,找,画下来,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作者怎样介绍星鱼大,用什么方法?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课后拓展:

强调易读错、写错字:

径 礁 漂 摄

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

焦( ) ( )聂()( )

形近字组词:

综( ) 迷( ) 据( )

踪( ) 谜( ) 剧( )

经( ) 湖( ) 漂( )

径( ) 瑚( ) 飘( )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15小岛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ppt、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发幼儿猜测。

(1)出示图??

师:瞧,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出示图二

师:小鸟看到了小岛,猜猜它会怎么做呢?

二、揭开谜底,引出“会游动的小岛”——乌龟。

(1)出示图三

师:现在是什么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图四

师: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草地)

师:他是怎么到草地上的呢?(乌龟驮着它的)

师:原来这个会游动的小岛是什么?(乌龟)

师:想一想小鸟会和小乌龟说些什么呢?小乌龟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播放ppt

师:谁能看着图片把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

四、重组图片,进行故事创编。

(1)请幼儿改变图片次序,编一个新的故事。

师:请小朋友自己把四张图片重新排一排,然后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同伴交流一下。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活动反思

?会游动的小岛》故事简短、有趣,在图片中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了悬念之中,诱发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巧妙地运用这个悬念,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个像小岛一样的是一只乌龟。继续让幼儿看图片,他们根据画面的不同大胆地创编故事情境。整节课的流程较清晰,环节层层递进,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教态自如,声音适中。

15小岛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会游动的小岛是一则典型的排图故事,故事内容可根据图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而改编成不同情节的故事,因此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开展排图阅读。通过排图更能激发大班幼儿连贯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我灵活的运用图片的特点设计教学流层,使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运用语言进行讲述,获得"说"的快乐。

设计理念新《纲要》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会游动的小岛这则故事很好的利用图片前后变动的特点,让幼儿灵活的掌握阅读图片的方法和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通过自读、共读、同伴读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图片的阅读,在讲述与倾听中感受运用语言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体验创编故事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人手一份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

二,直接引题。

1、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幼儿的回答,教师暂时不作肯定或否定。)

2、播放动画。原来是会游动的小岛。小鸟看见了小岛,它会怎么做呢?

3、出示图一和图二。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用把这两幅图片有连贯的句子说一说?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讲述这两幅画面的图意。

二、出示第三幅图。

1、请幼儿看着画面将三幅图联系起来讲述,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2、出示第四幅图。请幼儿说一说: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这个会游动的小岛原来是什么?

3、教师带幼儿一起将四幅图连贯地讲述一遍。

4、每名幼儿按以上的顺序结合图片和同伴相互讲述,教师巡回倾听,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

5、请个别幼儿讲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三、移动图片。

1、教师神秘地将图片的次序打乱,使故事情节发生变化,教师把新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将刚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作一比较。

2、请幼儿将试着改变图片次序,编一个新的故事。

3、根据个别幼儿的讲述,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设计意图:运用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悬念之中,诱发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讲述图片的内容,为连贯的讲述做铺垫。

重组图片次序讲述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15第二季度思想汇报7篇

15年乡艾工作计划推荐7篇

安全生产15硬措施条心得体会8篇

西游记11到15心得体会通用8篇

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教案5篇

国防教案教育教案5篇

教案社会教案5篇

艺术领域教案大班教案5篇

小班教案预防流感教案5篇

中班教案活动教案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93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