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策划方案

我上中班啦教案通用5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视觉、听觉或动手学习,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术进展,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上中班啦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上中班啦教案通用5篇

我上中班啦教案篇1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陈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陈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陈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陈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上中班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我上中班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2、学会双手轮换投掷。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习双手轮换投掷的过程中,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难点:协调地双手练习轮换投掷。

活动准备

每人三个旧报纸揉成的纸团、背篓8只、录音机、韵律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跑步入场,听鼓声绕场地做走、跑、跳的游戏;

2、幼儿集合成4路纵队,做韵律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阶段幼儿每人一个纸团、自由玩、看谁玩的方法最多,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导入学习阶段

①请1名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先用手轻握纸团举手到耳朵旁、侧身、两脚自然分开,挥手将纸团扔出去。

②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③幼儿站成四队,鱼贯练习,教师检查幼儿投掷的情况并小结。

3、复习巩固阶段

①游戏“小卫士捡垃圾”两遍

玩法:8名幼儿当“活动垃圾桶”,背上小背篓,其他幼儿都当“捡垃圾小卫士”。

“小卫士”把垃圾捡起扔到“活动垃圾桶”里,“活动垃圾桶”快速躲闪,不让“小卫士”把垃圾扔进自己的背篓里。规定的时间“活动垃圾桶”里的纸团最少的为胜利者。

②游戏“小卫士运垃圾”两遍

玩法:幼儿站成四路纵队,队伍的一端各放一筐“垃圾”,另一端各放一个空筐,上插一块“垃圾回收站”的牌子,每队幼儿依次将垃圾筐里的纸团放到垃圾回收站里,每次只能运一个纸团,先运完的一组为胜利。

三、结束部分

1、唱《环保小卫士》的歌曲自由舞蹈;

2、整理活动材料。

我上中班啦教案篇4

目标:

1.幼儿能运用搓、团的方法尝试学做汤圆。

2.知道吃汤圆是亲人团圆的意思,产生喜欢吃汤圆的情感。

准备:红、黄、绿橡皮泥若干、泥工板、小盆子。

过程:

一、了解汤圆

1.你吃过汤圆吗?汤圆是什么样子的呢?

2.你吃过的'汤圆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汤圆是圆圆的,有的甜、有的咸。

过渡:“今天宝宝家有阿姨要来,妈妈说要烧汤圆给阿姨吃,可是家里没有汤圆怎么办?”

二、制作汤圆

(一)教师示范

1.选取面泥:

猜猜我要做一个什么口味的汤圆?

2.看看我是怎么做成汤圆的?

小结:先拿一点橡皮泥,然后捏捏软,放在手心里,手心对手心,像划圈圈一样,搓一搓,团一团,圆圆的汤圆就完成喽!

(二)幼儿制作

师:请你想一想,你要做一个什么口味的汤圆。

幼儿做汤圆,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送汤圆

引导幼儿把汤圆送到娃娃家,并说一句嘱咐的话:“祝你们团团圆圆。”

小结:亲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我上中班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的投篮方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与命中率,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小篮球人手1个。

2、高低不同的篮球架。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拿着小篮球进场。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与小篮球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双手持球置于胸前,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曲,手指自然张开成球状,两个大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力握球,手心自然空出。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双臂向前方伸出,把球投向篮筐。

幼儿徒手做原地投篮动作的模仿练习,体会全身的协调配合。

幼儿两两结伴,两人面对面站好,间距1、5~2米,持球做用投篮方法进行传有弧度球的练习。

指导重点:投球动作要连贯,两人投篮可逐渐拉长距离,体会改变距离后投篮时蹬腿、伸臂、出球的全身协调用力。

三、学习原地跳投的方法。

教师示范原地跳投动作:准备动作与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相同,但在投篮时,两脚迅速蹬地起跳,同时两臂上振,举球跳投到篮筐。

幼儿徒手模仿练习。

幼儿结伴站好,两人相距1、5~2米,持球做原地跳投动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垂直向上起跳,投篮时双脚同时蹬地起跳。两人变换投篮的距离,由近及远,体会根据不同距离应使用不同力量。

四、投篮游戏。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高低不一的篮筐里(距篮筐1、5~2米)。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摆成一排的轮胎里。

指导幼儿把篮球投进呼啦圈里。

指导重点:用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原地双手跳投的投篮方法进行投篮游戏,提醒幼儿投篮距离可由近到远。

五、游戏“抢球”。

教师介绍玩法:集体在固定的场地上进行传球游戏,教师把球传给一个幼儿,幼儿想办法去抢球,这名幼儿应尽量不让同伴抢到自己的球。持球的幼儿可以运球跑,也可以把球传给其他人。

规则:教师与幼儿的球要连续拍,保护好自己的球,适时把球传给同伴。

师幼游戏。

六、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超收拾场地,放好篮球,散步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提高自己投篮的准确性。

2、请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有关篮球的知识,并讲给大家听。

3、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描绘自己投篮的样子。

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很不一样,其他学科要精讲精练,我们体育课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解简练,示范要准确,学生一定要多练。结合篮球项目的教学特点,采用了讲解示范、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尽可能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练习和学习中逐渐体会每个技术动作的要领。严格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结构上,设计了以学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为主线,游戏竞赛为副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得兴趣。教师一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你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展现你的特长,让学生欣赏你,从而全身心的主动融入课的练习的全过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我上中班教案推荐7篇

我上中班教案及反思精选7篇

我上中班教案精选8篇

我上中班教案及反思8篇

小班我上幼儿园教案通用6篇

找妈妈中班教案通用5篇

纸中班体育教案通用5篇

家教案中班语言教案通用5篇

中班下雷雨了教案通用5篇

中班音乐梦的教案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854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