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范文网 >策划方案

数学1加1教案通用5篇

我们需要定期审查和修改教案,以确保其有效性,我们可以使用教案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1加1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1加1教案通用5篇

数学1加1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

3、游戏固新知: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

(2)游戏“抱双,躲单”。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参加好舞会回家乘车去,按单双号乘车, 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数学1加1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 、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

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体会“平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请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根据题意、图意写出除法算式,多写多练,对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同时伴随电脑课件展示。

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同时课件出示),他为大家准备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青草。

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故事中学习,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借助课件,由虚拟的故事进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观、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据课件画面定格,师板书:12捆青草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捆。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一说平均分。

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

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捆,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

师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理念: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并能正确地平均分,,在此环节,我要求学生再次动手分一分,对平均分加以巩固,在分的.过程中感受除法的含义,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并作出及时的总结,引出除法,既教学了除法的含义,又引出了课题。

③学习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

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青草是几捆(12捆),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

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师课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在教学中,该出现小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决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除号的书写、除法算式的读写时,我都采用的是老师口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响应教师的引导,对于除号的书写,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详细的指导。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①读写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设计理念:

以上的3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③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数学1加1教案篇3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数学1加1教案篇4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引发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98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个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1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涂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教材由此进入几分之几的教学。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分数比较多。对于这些分数如何进行教学处理,教材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1)在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段里,教材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例题从“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开始,先联系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具体地描述了这个分数的意义。再告诉学生1/2是分数,介绍分数线、分子、分母,示范1/2的写法。“试一试”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折、涂涂,表示出这张纸的1/2。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1/2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的位置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样,他们对1/2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

其他的几分之一就安排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以对1/2的理解为基础自己学习。第1题根据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分数1/3、1/6、1/9和1/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这些分数的意义。第2题通过选择可以用1/4表示的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在图形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第3、4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不同。这些习题紧扣住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有层次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认识新知识。

(2)在认识几分之几这段里,例题中只教学“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3/4”,2/4留给学生自己学。“试一试”让学生看着图形自己理解2/3、3/5和5/9的意义,“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涂颜色逐步形成对5/6、6/8、2/5和4/7的理解。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99页和第102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99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和1/8,其中1/2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和1/8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或“t;”表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关系。

第102页例题在比较3/5和2/5的大小前,先要求学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也是通过折纸及表示分数的活动,先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会有困难。本单元教材不要求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只要求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比较。“想想做做”中,每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前,教材都先让学生在图形上表示出有关的分数,清楚地表明了教材的两点意图: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是基础;二是在本册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不离开图形直观。

4?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第104页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分母不超过10)。例题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的3/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在涂颜色的活动中,从两次一共涂了8份中的5份,理解3/8+2/8=5/8,又从涂的红色比涂的绿色多8份中的1份,理解3/88=1/8。本单元教材中不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以对分数的理解支持计算。

数学1加1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负数灵活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在数轴上找到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的意义。具有数形结合的意识,深刻体会数轴形成的过程。

3.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和对0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负数

(1)情境激疑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相反”这个话题开始聊起: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现象,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车站上人们上车下车……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继续往下聊,走进数学你又有什么发现?

1. 今年开学,四年级转入15名同学,五年级转出15名同学。

2.在剪刀、锤子、布活动中,男同学赢了3次,女同学输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亏了3000元,四月份赚了8000元。

怎样用数学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简洁,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

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直接表示 ( 简洁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够简洁)

③用符号表示(简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意义相反的量的。

(2)认识正、负数。

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举个例子来说?+3你会读吗?

像(—2)这样的数呢?

怎么读呢

师介绍: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叫

做负号。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

-100、+6.8、-1.8、36

为了简便,+36可以写为36。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正号都可以省略。师板书。

得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用……来表示。

二、丰富新知,介绍负数历史。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相反”这个词聊起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于负数的认识,在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或学习第4页你知道吗?)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来再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们身边又有哪些负数?(板书课题:负数)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在温度计上认识负数

我的一位朋友喜爱出门旅游,这是他所定的几个备选城市,我帮他留意了一下气温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1)(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0,并用集合圈将正数、负数、0进行分类)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来的吗?

介绍: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秋思,他把自然状态下的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

(2)温度计。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课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每格代表1℃。

2.电梯里的负数

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5、-2)

5和-2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负数

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这个高度表示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平面的高度为( )米。

练习

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 )。

如果体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数轴上的负数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强调以谁为分界点,以什么方向为正。两种说法)

指出: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了0(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形成了一条数轴,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数轴的形成过程。

现在你能在数轴上找到他们运动后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11米说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体会数轴是无限长的。)

(3)如果小刚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刚的位置为( )米。

(分层拓展)

5.运动场上的负数

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秒42,当时赛场的风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风速每秒-0.4米的意思吗?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负数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等待着大家继续去了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81杠1教案模板6篇

中班认识数字1~10教案8篇

1.1集合的概念教案6篇

小班幼儿1到10教案8篇

小班幼儿1到10教案推荐8篇

小班幼儿1到10教案模板8篇

小班幼儿1到10教案精选8篇

长方形盒1蒙氏教案6篇

初1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通用8篇

2023年预备党员1一4季度思想汇报通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97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