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合作学习,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优秀幼儿园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发现使幼儿知道蚯蚓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蚯蚓。
3、培养幼儿大胆的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蚯蚓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泥和蚯蚓的盆、水盆、抹布、塑料工具。
2、食用盐和糖若干。
3、投影仪、和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及外部特征
1、观察泥土找蚯蚓
师:请小朋友用工具拨一拨泥土,找一找蚯蚓在哪里?
(引起幼儿兴趣,初步感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下文做铺垫)
2、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没有什么?
(简短的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蚯蚓是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的)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是长圆形的,身上有好多节环形,一头细一头粗,在身体前端有一个像戒指样的环扣,它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也没有骨骼。
(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投影,让幼儿更清楚的看到蚯蚓的外部特征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
二、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 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生活在哪里?把它放在水里能生存吗?
(引导幼儿对比蚯蚓在潮湿的土里和水里的活动进行观察探索)
教师小结: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泥土里,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它不能在水里生存会淹死的,所以下完雨的时候因土里的水份增多,我们会看到蚯蚓钻出地面来爬树的。(这里可以出示不同环境里蚯蚓的图片如:菜园里、粪土里、砖瓦堆等让幼儿更多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2、 蚯蚓喜欢吃的食物。
师:蚯蚓是怎样找食物吃的呢?它吃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蚯蚓蠕动的身体和把蚯蚓分别放在盛有盐和糖的容器里进行观察现象)
教师小结:蚯蚓是靠身体的向前拱凸起来的姿势活动的,它的触觉很发达能感觉到食物和震动。它喜欢吃一些有机物如:枯叶碎片、家畜的粪便、没有毒的生活垃圾腐烂的草根树叶等蚯蚓是杂食动物,实验证明它不喜欢吃咸喜欢吃甜性食物。所以被人们称为“环境保护的卫士”
3、摸摸蚯蚓。
师:请小朋友大胆的用手摸一摸蚯蚓会有什么感觉?它用什么呼吸?
(鼓励幼儿消除害怕心理,大胆的尝试探索)
教师小结:蚯蚓身上有一层黏液可以帮助它在泥土里穿行,也可以保持体表的湿度进行呼吸。
4、 切断蚯蚓
师:现在老师把这条蚯蚓切断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这里老师可以进行投影放大影像,再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其观察发现。)
教师小结:当蚯蚓不小心断成两节后,它不会死而且还会长成两条蚯蚓,具有再生功能。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具有松土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师:生活中蚯蚓在土里进行翻拱觅食的时候起到一个松土的作用,把有机物如:树叶、草根动物粪便拖到地下产生大量肥料,还有蚯蚓自身排除的粪便都是一些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肥料,故此,我们要保护蚯蚓,它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幼儿产生要爱护蚯蚓之情,保护蚯蚓)
2、具有入药治病的作用。
师:蚯蚓在药名中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地龙”,它可以入药治病,所以现在会有专门饲养蚯蚓的人来饲养它们。
(我想“地龙”这个好听的名字一定会让幼儿记住的)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平面或立体的方法表现场景主题。
2、能大胆布局绘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观察过自己的家;
2、油画棒、黑色水彩笔、8开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家,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家里有什么?有哪些人?”
2、“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家画下来,好不好?”
二、幼儿学习绘画的方法。
1、教师示范绘画方法:
2、交代绘画要求: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重点:初步表现绘画的主题及家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能用平面或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家。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突出自己的特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请幼儿说说画面中有什么,自己的家里主要有哪些人,画上画的是家里的什么地方等。
2、教师总结:表扬认真、细心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邀请同伴到家里玩。
教学反思:
线描画,对我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线形,但在画面的切割、分布、线条的疏密排列上还不够适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线的造型活动中。我注重观察指导,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的作品欣赏,我不作好与坏的绝对评价,而是让孩子们相互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发现同伴作品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最后启发幼儿怎样用这些作品去装扮自己周围的环境,既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又可以焕发孩子们主人翁的意识。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团队协作,跑步、纵跳运送水果。
分享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用绳子将水果绑起来挂在高处,布置成“果园”,用于第三环节的游戏“大丰收”。
课件准备:“秋天的果园”组图;“水果拼盘”组图。
材料准备:苹果、柚子、橘子、香蕉等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谈话激趣,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导入主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秋天)
——你喜欢秋天吗?
——秋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落叶飘飘、凉快、丰收的季节)
出示组图“秋天的果园”,引导幼儿感知秋天是大丰收的季节。
——秋天到了,粮食、蔬菜都丰收了,小朋友们喜欢的水果也大丰收啦。丰收的果园是什么的样呢?一起去看看吧。
——果园里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苹果、橘子、葡萄)
——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是在秋天成熟的?(猕猴桃、石榴、柚子、梨……)
——水果大丰收,你觉得果农们的心情怎么样?(特别开心)
小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菜园、果园、田野里到处都是农民忙碌又喜悦的身影。
组织幼儿玩游戏“大丰收”,鼓励幼儿通过团队协作“采摘水果”。
——“果园”大丰收,我们一起来当小果农,采摘水果吧。
1.介绍游戏规则。
1)幼儿分两组,听到教师口令后,每组第一位幼儿快速跑至“果园”,跳起摘下放在高处的任一水果;
2)幼儿带水果跑回队伍,放入本组的水果筐内;
3)第二名幼儿出发摘水果,依次类推,直到摘完所有水果;
4)先采摘完水果的小组获胜,并获得额外一个水果。
2.组织幼儿玩游戏。
组织幼儿用采摘的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分享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出示组图“水果拼盘”,组织幼儿用采摘的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分享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1.出示组图,激发幼儿自制水果拼盘的兴趣。
——我们可以怎么来分享丰收的果实呢?
——水果被做成了什么?(好看的水果拼盘)
小结:丰收的水果做成造型各异的水果拼盘,既好看又美味。请你也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2.组织两组幼儿制作水果拼盘。
——谁来洗水果?谁来切水果?谁来摆盘?
3.请幼儿分享品尝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秋天大丰收真开心呀,我们一起来分享、品尝丰收的果实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水果、蔬菜摊位,了解更多秋天成熟的瓜果。还可以带幼儿去果园、农场采摘,进一步体验秋收的快乐。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彩虹的形状和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涂画彩虹的兴趣。
2、学习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涂画彩虹。
3、学习耐心、有序地进行操作,培养细致的工作态度。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彩虹
2、涂色:彩虹
3、幼儿用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启迪思维。
1.欣赏有关彩虹的图片,说说在哪里见过彩虹,它是什么形状的?
2.引导幼儿想想彩虹有哪些颜色?
请幼儿互相议论彩虹有些什么颜色。
二、交代要求,幼儿涂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想想:
离太阳近的用什么颜色?
把色彩排列好,然后用一种颜色涂画一条色环。
2.想想怎样可以把颜色涂得均匀,又尽量少涂出界外。
3.鼓励幼儿做事要耐心、认真,有始有终。
三、评价作品
欣赏所有作品,请涂色好的幼儿介绍自已是怎么涂画的。
(从方向、力度等方面引导)
鼓励本次活动有进步和能耐心细致操作的幼儿。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步骤图进行折叠操作,培养幼儿看图分析的'能力。
2、尝试折叠组合枫叶,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以及秋天美丽。
活动准备:
正方形小彩纸、树干背景图、步骤图、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啊?
2、师:对,这是枫叶。枫叶是在深秋开始变颜色的,由于天气变冷温度下降,枫叶原本的叶绿素进行了改变,使枫叶成了黄色、橙色和红色。
二、示范讲解
1、出示树干背景图
师:这里有一棵枫树妈妈,她现在好难过就她光秃秃,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她,让她也像其他枫树一样漂亮。
2、出示操作步骤图1、2并讲述注意点。
师:看了步骤图1、2,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看图折一折。
师:同样的纸折为什么上面的大下面的小呢?原来啊下面的要再折一折。
3、教师示范讲解步骤图3、4、5。
师:在粘贴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大的跟小的进行组合一小片,三小片才能组成一片完整的枫叶。
4、师:在折叠和粘贴的时候都要注意弄整齐了,不然做好的枫叶就不漂亮了。完成的枫叶请你粘贴到树干周围。
三、幼儿操作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粘贴。
四、欣赏环节
师:现在枫树妈妈变得真漂亮,她有好多枫叶宝宝围绕着她。现在也是赏枫叶的好时节,小朋友们有机会可以去四明山看看整片整片漂亮的枫树林。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听”指挥演奏。
2、在观察教师演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演奏方法。
3、体验轮奏与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春晓》歌曲
2、图谱
3、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1、诵读古诗《春晓》。
2、欣赏歌曲,理解古诗,用肢体动作表现古诗。
3、分析情境,为春雨配器。
(1)教师分别演奏三角铁和沙锤,请幼儿倾听。
(2)教师描述古诗中的情境,请幼儿根据情境配器。
教师:春天,有时候会“沙沙沙”地下春雨,请你们想一想什么乐器能表现“沙沙沙”下春雨的情境?
引导幼儿配器,并尝试用沙锤表现春雨。
(3)引导幼儿用沙锤表现小雨、大雨、雨停。
4、学习演奏方法,看图谱演奏。
5、梳理图谱,提出要求,完整看图谱演奏。
6、脱离图谱,看指挥分组完整演奏。
2.大班打击乐——花好月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图谱并正确掌握音乐节奏;
2、正确使用乐器演奏音乐;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乐的合奏
【活动准备】
1、图谱、
2、录音机、乐器每组人手一个
3、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1、图谱导入,引起兴趣
师:(展示图谱)小朋友,现在是冬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夏天这西湖旁边有什么吧?
老师展示音乐的节奏: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
请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闪一闪”“荷花开”“跳跳”“呱呱呱”的动作,再由老师自己选择小朋友的一个动作做打击乐的空手动作。
2、尝试听音乐做空手动作
第一遍听音乐,老师动作、语言指导
第二遍听音乐,请小朋友上来听音乐做指挥,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带动作(提示小朋友不记得动作就看图谱)
3、尝试用乐器演奏
1)老师拿出四种乐器:串铃、响板、小玲、铃鼓。找寻用乐器来模仿动作和声音。
师: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乐器那个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声,哪个可以做一闪一闪的动作?
2)各组小朋友做自己乐器的空手练习。
师:我们轻轻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么?我们一起做空手练习。
(教导幼儿明白“拿起”“放下”的动作)
3)拿乐器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小玲怎么跳,铃鼓要怎么跳。(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指导)
4)添加新元素,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待会老师要加一个合奏的动作,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我是什么时候加进去的。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练习合奏,接着重新听音乐用乐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调换乐器
各组复习各自的乐器的节奏,老师指导,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一遍。
4、交代音乐的名字,尝试更快的音乐节奏
师:小朋友,知道这音乐是什么吗?叫花好月圆!老师这里有更快的音乐,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吗?
5、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听到客人老师们给你们的掌声了吗啊?我们一起鞠躬谢谢客人老师吧。
活动反思:
?花好月圆》这个教材选自许卓娅的韵律活动,乐曲节奏比较明显,易于幼儿掌握。在教材上,通过用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这几个有趣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然后学习打击乐。孩子们听了两遍音乐后,就能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谱用小手正确地打出节奏。接着,我让孩子分角色打节奏,为后面的打击乐做准备。孩子们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显得注意力特别集中,都仔细听音乐,认真看图谱,准确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在最后的用打击乐进行表演时,孩子们特别激动,拿着手中的乐器,富有表情地表演。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在于启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在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次活动中的相关节奏都以小动物的形象表示,用游戏化、情景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听一听、动一动、演一演的过程中共同表现音乐,使幼儿深刻感受民乐的魅力。在活动中,发现他们对响板、手铃、沙锺等乐器非常感兴趣。总愿意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并对不同节奏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能够积极动脑创作相应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来,同时也感受到同伴相互交往合作的快乐。
在活动中,有几点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在掌握了看指挥演奏后再请个别幼儿指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于指挥的技巧不是特别的熟悉,而在大班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指挥技巧又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指挥的过程中,我缺少表演力,并没有完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应该注意培养幼儿指挥的能力,我认为在以后的此类活动中,可以将这这一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尝试着来指挥。促进孩子们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二是,我太注重我的教而忽略孩子的学了,对孩子的学很不放手,例如:怕孩子不会,没有让孩子把掌握的打击乐来面向后面听课的老师进行表演,把孩子以演奏家来进行表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满足孩子表演的欲望。
三是,活动时,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我没有及时提出,太注重活动的过程,而忽略每个孩子的参与,如果当时我站起来,根据孩子的情况,走到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跟着的一起随音乐表演,后针对孩子的情况适当表扬下孩子,我想效果会更好些。还有一点就是,我太注重音乐的辅助材料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这几个有趣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认为孩子喜欢就让孩子记忆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了,而忽略孩子对音乐的欣赏,去感受音乐的美了。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能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见过)
幼儿:见过。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抽屉上有锁。家里的门上有锁。车上有锁。妈妈的单位有锁。
教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儿: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教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儿: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教师:你们开过锁吗?想不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师生交流。
教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儿:打开了,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教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