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引发教师思考,扩展教师思维,在当下的社会中,写教案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节奏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节奏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儿歌《滑滑梯》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很适合边念儿歌边打节奏,便于幼儿发现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的不同。儿歌还将滑滑梯对应的不推不挤的行为规则渗透其中,让幼儿在学习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深对“不争不抢才会玩得开心”的理解。
活动目标
1、接触四分和八分时值的节奏型,初步学习合奏。
2、尝试看指挥,边朗诵边拍出自己的节奏。
3、懂得滑滑梯要排队,不推挤,体验与同伴合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学会儿歌滑滑梯,并会使用铃鼓、碰铃、哑铃等节奏乐器,能看懂教师指挥。
2、两种音效迥异的乐器若干,两组图谱。
活动建议
1、教师朗诵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提问:小猴子和小朋友滑滑梯的方法,哪种安全?
2、教师边念儿歌边拍节奏,引导幼儿分别四分和八分节奏型的不同。
(1)教师按照节奏一念儿歌拍节奏,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教师可重点提示幼儿能说一个字拍一下手,感受拍手的节奏与儿歌的节奏一。
(2)教师按照节奏二念儿歌拍节奏,引导幼儿分辨两组节奏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节奏二比节奏一更慢一些,并请幼儿随老师一同边念儿歌边拍手。
(3)请幼儿分组看教师指挥,边朗诵边拍手。
3、运用乐器,尝试分声部演奏,体验与同伴合奏的快乐。
(1)请幼儿自选乐器,随教师指挥分别演奏两种节奏型。
(2)教师参照演奏图谱,指挥两组幼儿尝试合奏。
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允许幼儿念或不念儿歌,提醒幼儿注意看指挥的手势,引导幼儿加强练习。
(3)幼儿互换乐器再次进行合奏。
4、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滑滑梯,还有什么时候也要排队有秩序?
音乐节奏教案篇2
?摘 要】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高职音乐教学应加强节奏训练,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训练,多使用打击乐器,并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打击乐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7-0082-01
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较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学科,而节奏训练则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认识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节奏训练若掌握不好,容易使训练和理论脱节,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所以有必要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反思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通常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以丰富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自身的节奏感。当前的节奏训练一般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奏训练不能跟艺术素养紧密结合。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通常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一般会放在节奏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
育,这让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节奏的艺术魅力,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二是音乐教师未深入了解打击乐器,通过打击乐器开展节奏训练不顺利。因为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想对每一种打击乐器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加深对乐器的了解。针对这两个问题,音乐教师应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尽量多掌握几种打击乐器,在提高理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能(转 载于: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节奏培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节奏表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并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出人格魅力和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j].戏剧之家,20xx(01).
[2]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xx(19).
[3]罗筠.浅谈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xx(04).
[4]马春兰.节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xx(07).
音乐节奏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唱的没有强弱变化,不能打动听众,为了让幼儿对2/4拍的节奏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但是单纯的说教会使幼儿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几何图形体、各种几何形体、本班幼儿和听课教师等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各种肢体活动在幼儿理解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强弱变化规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图与物的规律变化等形式进行拍手活动,了解2/4拍节奏的强弱变化规律,并尝试性的利用强弱变化规律进行演唱。
2.利用肢体语言游戏性的学习巩固新知。
3.培养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幼儿在玩中学,达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寓教于乐的'目的。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2.活动难点:利用各种肢体语言展示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声音,鼓励幼儿利用各种肢体制造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准备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游戏《拍手歌》
2.小朋友们最喜欢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然后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圆形
1.这是什么图形?
2.如果老师想再出示一个圆老师应该出示什么圆呢?
3.如果老师把第一个圆拍的大点声,第二个小圆拍的小点声。谁来试试怎么拍?
(二)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沙包,并按上边的规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规律排列,接下来应出示什么样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声点,小正方形拍的小声点,我们应该怎么拍呢?
3.根据情况加以肯定与鼓励
(三)师生合作
1.谁愿意邀请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游戏呢?(请三到四名幼儿各请一位老师)
2.如果我们请一位老师站在第一位,第二个位置站幼儿,按照上面的排列规律,我们其他的人怎样排?
3.我们用拍手的形式怎样表示他们的排列规律?
4.好,对于参与活动的园长与老师我们应该说?--谢谢
(四)男女合作
1.现在老师邀请四名上课不搞小动作的男孩、四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女孩来前面进行有规律的排队,该怎样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规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点声,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点声,那么谁愿意来帮助我呢?
3.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来拍,并边拍边说出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
(五)肢体语言巩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1.我们可以用拍手的形式来制造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制造声音,来展示这个规律?
2.小朋友不仅能通过跺脚、拍腿、拍脸来反映这个规律,而且还能用牙齿、舌头、嘴唇制造声音来反应这个规律,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玩个游戏。
(六)游戏:百宝箱
1.出示百宝箱,摸出一样宝贝并介绍宝贝名称,介绍玩法。
2.谁愿意利用这个宝贝来反映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对老师的宝贝垂涎三尺了,现在谁愿意从老师的百宝箱选一件宝贝一起合奏呢?(幼儿集体合奏)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个什么规律呢?
2. 尝试演唱歌曲
宝宝们对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掌握的相当好了,如果老师让你们用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来尝试着唱支歌好吗?
好,现在我们边拍手边演唱――(选择孩子说出的一首2/4拍歌曲进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来越好,以后我们还要按照这个规律唱许多歌曲。现在我们要去户外活动对我们今天的客人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个以2/4拍训练为主的节奏训练,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没出现2/4拍,也没出现强弱两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小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所以没必要把那么高难的术语带到孩子身边!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当某人用余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学设计就会认为是科学领域的内容,其实不然。
这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更多的时候应倾向于此!
不足:
有一个刚入园的幼儿在老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声音反应这个规律呢?”他赶紧去拍肚皮,并且抢答说:“拍肚子。”让他去展示一下时,他却怎么也不肯。
改进:
可以试着换一种口吻对孩子说:“宝贝,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想法好吗?”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参与活动,那么可提出另一个问题“谁愿意来帮助他?”这样效果会更理想!
音乐节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节奏小屋卡每人一套、动物头饰四个。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我们的活动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你们看(播放幻灯片)
(二)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播放幻灯片)你们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兔的家,我要按门铃了……)
(2)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候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4、分辨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三)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
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活动室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走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音乐节奏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音乐兔跳是活泼欢快的,狼的音乐是重的、慢的、低沉的、阴森恐怖、凶狠的。
游戏规则:
小兔出来—律动(兔跳);狼出来—小兔逃回家
╳╳|╳╳|
╳ ╳╳ ╳|╳ ╳╳ ╳ |
重点、难点:
难点: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
重点:感知音乐初步会做游戏。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慢的、低沉的)。初步会做游戏。
2、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兔跳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兔跳
哇!今天天气真好呀!我是兔妈妈我要带上我的兔宝宝们一起去郊游啦!
兔宝宝好!兔妈妈好!让我们出发吧!(在兔跳的音乐伴奏下边跳边进室)
二、发声练习:
兔宝宝你们开心吗?(开心)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唱唱歌吧!
1 23 4|5—|5 43 2|1—||
(师)许多 兔宝宝,(幼) 一起去游玩。
跟着 兔妈妈,跳跳 跳跳跳。
看见 大灰狼,快快 躲起来。
三、新授:
(一)、感受音乐:(听兔、狼的音乐)
1、噢!我们到了!兔宝宝大森林美丽吗?(真美丽)
让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蹦跳吧!(幼儿听音乐后,即兴随机做动作。)
2、感受音乐的性质:
咦!刚才兔宝宝跳得很高兴,为什么后来就吓得躲起来了啊?
(后面的音乐听上去好象是狼来了)
3、感受狼的音乐:
a、请你们在听听音乐,想想从哪里听出好像是狼来了?
b、请兔宝宝仔细听听狼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是高的还是低的?(教师在钢琴上弹兔、狼的音乐各一句,让幼儿进行对比)
c、请兔宝宝仔细听听狼的声音是快的还是慢的?(再次进行对比)
d、现在请兔宝宝们伴随狼的音乐学做大灰狼。(让幼儿从中感知狼的可怕)
e、兔宝宝们学的真像,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边听狼的音乐边学狼的动作,启发幼儿做出狼凶狠的样子)(2遍)
4、听音乐幼儿随机做动作。
(二)、进一步感受兔子的音乐:
1、兔宝宝我们小兔的音乐是怎么样的?(请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
2、这首好像是兔子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啊?(教师边弹边问)
3、请你们竖起耳朵听听小兔的音乐是高的还是低的,是粗的还是细的?(边对比边问)
4、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三)、完整的玩游戏,提出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玩,狼和小兔的游戏吧!
注意啦,当听到狼来了,兔宝宝要赶快逃跑,而且不许发出声音。
1、老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做游戏。(2遍)
2、第三遍可请一幼儿带狼的头饰扮演狼玩游戏。
(四)、启发幼儿想出躲避狼的不同方法:
刚才啊,兔宝宝看见狼来了用逃跑、躲起来的方法对付老狼的。你还能再想想,还能用什么办法对付老狼吗?
(五)、活动结束:
兔宝宝们真聪明!一听见大灰浪的声音都一溜烟的逃回了家。
狼啊!没捉着一只兔宝宝,灰溜溜的走了。小图看见大灰狼走远了,又高高兴兴的到草地上去玩了!(幼儿边听音乐边出活动室)
音乐节奏教案篇6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内容精彩,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段时间,我校低年级小朋友经常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对里面的内容比较了解,尤其对喜羊羊这个角色更是喜爱有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情境,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整个音乐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和喜羊羊做游戏——你好,喜羊羊!”中,当老师带着学生做游戏时,孩子们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孩子没有感受音乐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选取的音乐旋律,带着孩子们先听音乐,跟着节奏动一动、拍一拍,感受四二拍节奏的特点,这样才能初步学会用肢体游戏活动来体现。
在第二个环节“听听走走做游戏——羊村,我来了!”中,在和朋友打招呼这一环节中,当画面上出现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动画形象时,小朋友非常感兴趣,从而能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xx xx,早上好”,达到了目标要求。不过,实施过程中虽然有音乐伴奏,可是孩子只是跟着老师能一步一步在走,并没有感知节奏带来的乐趣。另外,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有点难度的.'“爬山”情节,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才能到山那边,设计的本意是通过孩子有节奏地爬山和听滑音下山,帮助孩子体验玩节奏的快乐。但是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示范和引导,过程中应帮助孩子按照节奏配合手脚的协调动作往上爬。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听、看、练的学习过程,才会有感悟、收获。
第三个环节是“边唱边跳一起来——我为羊羊们来表演!”。教师提要求有目的地欣赏表演,再根据节奏模仿表演,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学得很认真,而且大部分能够通过独立观察欣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到表演中来。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充分尊重学生。例如,选取适合的歌曲很重要。这节课可以选取四二拍节奏清晰、节拍明确的儿童歌曲,便于学生使用肢体动作表示节奏。第二,在这一节音乐活动课中,我还可以鼓励学生想出用身体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并及时听琴声练习,这样的设计也许会更好。第三,今后每节课的设计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每位学生可习得技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此外,语言方面要更严谨,在课前要仔细推敲要说的每一句话,研究每一个问题,优化教学中的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
音乐节奏教案篇7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我设计了一节节奏训练课。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肢体节奏,从简单的一种肢体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音乐节奏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学会掌握节奏强弱规律。
2、能根据动物外特征,初步探索用不同语言动作表现强弱特点。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
2、各种可以敲响的物品及用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是请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是谁呀?”(出示节奏谱)
2、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念节奏图谱)
3、让幼儿比较轻重,理解强弱的规律。
4、用动作表示轻重
5、幼儿尝试(请幼儿自由选择物品)
(三)结束部分
送小动物回家。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唱唱变变棉花糖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