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案的撰写过程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估计每个环节所需时间,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篇1
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充分感受摇篮曲的美。
活动目标
1、 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
2、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回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妈妈的爱。
3、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活动难点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难点剖析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是需要幼儿切身体验感受的,教师需要适时合理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这样的情境。在填词方面可以让幼儿分段填唱,这样幼儿又容易掌握些。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 欣赏音乐。
1、 倾听音乐,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 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意境。
二、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1、 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唱过摇篮曲?是怎么唱的?
3、 谁能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
三、 扮演角色,合作表演
1、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妈妈和宝宝,随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2、 用提问引导幼儿评价自己的肢体表现。
四、填词哼唱,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这是很生动形象的表现环节,除了表演角色外,同伴间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性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的表现很重要。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纲要》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幼儿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幼儿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幼儿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力求对幼儿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幼儿的音乐视野。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篇2
目标:
1.尝试模仿学习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丰富舞蹈动作语汇。
2.感受眼随音乐舞动身体的乐趣。
3.愿意和同伴共享活动空间。
准备:
从网络上或幼儿舞蹈碟片中选取适合3~4岁幼儿模仿学习的幼儿舞蹈片段4~5个,保存于u盘中,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制作电脑ppt节目菜单,以便幼儿点击相应图标播放视频。
玩法说明:
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用鼠标点击ppt节目菜单,播放自己喜欢的舞蹈视频,并跟随视频一起跳舞。
指导要点:
1.在活动初期,幼儿可能只观看视频,不跟随视频跳舞,教师要给幼儿时间充分欣赏、感受,当发现个别幼儿开始跟随视频学习舞蹈动作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也一起跳舞。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想要观看、学习的舞蹈视频,当幼儿因意见不同发生争执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学习协商、轮流。
3。在交流、分享环节,可以邀请几名当天参与该活动的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
小贴士:
1.在制作ppt时,可在每个舞蹈视频的图标旁专门制作一个喇叭形图标,点击后可单独播放音乐而不显示视频画面。在幼儿通过反复学习熟悉了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只播放音乐,一是为了保护幼儿视力,二是有利于幼儿自由表现。
2.教师日常要注重收集一些适合3~4岁幼儿模仿学习的舞蹈视频,要求时间短,动作简单、重复。如,幼儿类综艺节目中出现的简短的舞蹈,适合低幼观看的动画片(如《天线宝宝》)中主人公跳的舞蹈等。
3.可将收集的舞蹈视频每4~5个制作成一组节目,每组节目时长是8~10分钟,小班幼儿每次最多选择两组节目播放学习,即活动时间为15分钟左右,以防止幼儿因长时间活动而出现兴奋扩散的现象。
4.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教师可在鼠标左键上贴一个标记,以帮助幼儿明确点击哪个键,从而实现自主点播。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xxx|xxx|xxxx|x—|这样的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
2、引导幼儿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来唱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让幼儿心情愉悦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难点:
能够有节奏地唱出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小猫、小羊、小狗、小猪图片各一张。小鸡、小鸭、小猫、小羊、小狗、小猪头鉓各一个,扩音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运用口令整顿课堂秩序。
“小手拍起来。我就拍起来12334,56778。请你跟我这样做。
2、课前热身拍身体各部位,如:“拍拍手、拍拍手、大家拍拍手。”
3、提问: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快听!是谁在说话呀?
二、活动展??
1、教师先模仿小猫的声音,让幼儿猜是什么小动物,然后出示小猫图片。后面集资出示小鸡、小鸭、小羊图片。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小鸡、小鸭、小羊的叫声。
3、师:今天这几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唱歌,你们想不想听呀?
教师放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4、教师教学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教师:“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幼儿唱。
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1、小朋友们听谁在哭啊!哦,原来是小狗和小猪。教师扮演它们说话:小朋友们你都会学它们的叫声吗?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叫的吗?然后让小朋友学小狗和小猪的叫声。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加入小狗和小猪的叫声。然后和幼儿一起完整地唱完所有小动物叫声。
3、玩音乐游戏。
4、教师出示小鸡、小鸭、小狗等小动物的头饰,并把它们分发给上台的幼儿,让他们排成一排,教师指着哪一名幼儿,就让台下的小朋友说出他头戴的是什么小动物?是怎样叫的?最后唱出相应的叫声。
5、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真棒!学会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叫声,来,表扬一下自己。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还想学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吗?比如小青蛙,你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我想小朋友一定累了,休息一下吧,小花猫要睡觉。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途径和表现方式,感受大雨和小雨。
2. 尝试用油画棒画出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表现下雨的情景。
3. 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巩固油画棒的使用方法。
4.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 选择下雨的天气进行活动(或用淋浴花洒模拟大雨和小雨)。
2. 油画棒人手1支。
3. 幼儿用书:《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1. 由谈话导入活动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 教师: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 教师总结:噢,我们听到的是大雨和小雨的声音,看到的是哗啦哗啦的大雨和滴答滴答的小雨。(教师描述时空手画长线和短线)
2. 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和长线、短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 教师:你们知道大雨是什么样子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
◆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表现大雨和小雨。
◆ 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示范:小雨小雨,滴答滴答;大雨大雨,哗啦哗啦。
◆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画长线和短线。
3. 提供幼儿用书,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 教师用语言提示:一会儿下小雨,一会儿下大雨,雨一直下个不停。
◆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尝试用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尽量将画面画满。不强求幼儿将线条排列整齐。
4.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把下雨天的样子画下来了,有小雨,滴答滴答;也有大雨,哗啦哗啦。你们最喜欢哪一张?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综合性。活动涉及的感知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通过绘画练习、身体动作以及儿歌提示等方式来感受大雨和小雨。经过多方面的感知,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和表现大雨小雨落下时的差异。特点二是活动过程的动静交替。在“静”中用心感受,在“动”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能够较准确地表现出长短线的直线画法。特点之三是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自然景象,让美术活动贴近自然,融入生活。
本活动目标主要是紧扣学习线条这一美术要素的使用来设计的,但这种学习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运用脚步的轻重和语言的暗示等多通道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线条笔触的轻重与走向。
本活动准备特别注意创设真实的活动情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体验。在活动过程中,特别强调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分角色游戏。
2.借助灯台图片理解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图片: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老鼠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知道小老鼠想上哪儿去吗?
(幼儿自由讨论)
二、展??
1.幼儿听故事,理解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的内容
边看图片,边倾听教师讲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
2.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进行简短谈话
教师:小老鼠爬到哪里偷油吃?后来谁来了?最后小老鼠是怎样从灯台上下来的?
3.幼儿倾听教师范,唱《小老鼠上灯台》,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幼儿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师:老师吧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会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唱出来)
(3)教师再次在范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师:老师还想表演一次,请你们给我鼓鼓掌!
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按歌词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上灯台的动作
(2)教师边唱歌边带领幼儿按节奏做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滚下来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转动的动作表现小老鼠从灯台上慌乱逃跑的情景
师:猫来了,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滚下来怎么做?
(4)幼儿边倾听教师演唱,边跟着教师做表演动作
(5)幼儿边表演,边跟随教师做歌表演动作
5.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请你们来当小老鼠,你们一起上灯台,偷油吃,但是一定要小心老猫,老猫出来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它就要抓老鼠了,
所以,你们要赶快跑回家,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老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共同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三、延伸
户外活动再次游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