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通过一份完善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918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918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我班幼儿也曾对打击乐器中的响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极大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其节奏感。
动名活称:
?看星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
2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 节奏音型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一间宽敞明亮配有钢琴的大教室知识经验:会唱看星星
物质材料:各种打击乐器若干,小猪和小x头饰各一个,
?看星星》打击乐谱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带上头饰:小朋友们,知道我们是谁吗
幼儿:小猪和小龟
老师: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月亮真圆,我们出来赏月
喽。哇,好多星星啊
小兔好奇的望着天上说: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
小狗看了看回答道:一,二,三,四,五,六数不清 小兔乐呵呵地望着天空说:一闪一闪好像小眼睛
小狗说:我要问你明天天会晴?
二、复习歌曲,熟悉旋律
教师配合钢琴,带领幼儿熟悉已学歌曲《数星星》二遍
三、 引导小朋友们用身体打节奏
1、小朋友们跟老师随音乐用自己的小手打节奏
2、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打节奏
3、请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自己身体打节奏(用不同部位,拍手,跺脚,拍肩等
四、引导幼儿用打击乐打节奏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2、全体幼儿由教师引导随钢琴练习打击乐
五、全体根据指挥进行打击乐合奏
1、教师指挥,小朋友们集体进行乐器合奏
2、演奏完毕,教师点评
3、提醒小朋友带上微笑
活动延伸:
设置一个星星图画区角
大班918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报纸,进取探索报纸的不一样玩法。
2.能想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球,并探索出固定纸球的方法。
3.体验探索成功的欢乐。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使幼儿具有必须的玩纸的经验。
教具准备:报纸、小篓子、彩色毛线、彩色橡皮筋、包装袋、透明胶布、双面胶、固体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剪刀、小背篓。
活动过程
1.自由玩报纸,进取探索报纸的不一样玩法。
教师引导:教师今日带来了很多报纸,我们要和报纸一块儿做游戏。请你们每人拿一张报纸玩一玩,看看能够怎样玩,比一比谁玩报纸的方法多。
幼儿自由玩报纸。(折叠、抛、投掷、跨跳、顶在头上玩等)
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报纸的玩法。(幼儿把报纸放在地上,找张椅子坐下来)
2.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报纸玩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折成小动物玩,有的把报纸向上抛着玩,你们想不想把报纸变成球来玩呢用什么办法能把报纸变成球呢想变成什么样的球(能供给足够的报纸,之后,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我们带着自我的球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指导。
3.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玩了这么长时间,看看你的纸球有什么变化。
幼儿:散了,不圆了。
教师:玩了一会儿,纸球就有点散了,没有原先那样圆了,那怎样才能让你的纸球变得紧紧的、圆圆的,更好玩呢我们用什么来固定纸球呢(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试一试谁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儿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4.师幼共同游戏:投篮。
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投篮的那个架子是不动的,很容易投。此刻,我来当篮球架(教师把小背篓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谁有本领把球投进我这个小背篓中来,好吗
活动反思
(一)崇尚简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简约化,是指对科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资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各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简化后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意味着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探究操作,有足够的空间展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幼儿。
1.材料简单实用。
本活动供给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报纸,幼儿在折、团、固定纸球等活动中,建构了关于报纸的相关经验,体验到了探索、发现、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所以,科学探究应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坚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2.过程简洁明了。
课堂是幼儿学习、思考的场所,不是表现教师才艺的场所。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单有效。简单的设计能够给幼儿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和建构出新知。环节的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简。本活动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自由玩报纸,探索报纸的不一样玩法→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纸球的不一样方法。这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却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并对教材的重、难、疑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的一个大致框架。
3.资料简约充实。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一般是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要想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物体或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幼儿的学习精力也很有限。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资料的简约。活动侧重于让幼儿在自由玩报纸积累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报纸变成纸团的方法,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固定纸球的环节,资料虽然简约,但幼儿的探索是充实的、欢乐的。
(二)回归本真
本真课堂中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同时也是指幼儿的童真。本真课堂应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应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创造。
1.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本活动的三个环节,是从独自玩报纸、两两合作玩报纸、团体玩报纸,到自我探索报纸变成球的方法,再到最终环节中自我选择材料固定纸球。幼儿的体验是充分的、真实的,是幼儿自我对真实的材料进行真实的观察与操作而获得的真实体验。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表达和创造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与表现。如在自由玩报纸的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独特玩法及时肯定,并引导幼儿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探究过程。
2.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获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动中,从幼儿兴奋的神情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探索是自由的、欢乐的。一张张报纸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他们喜欢的篮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滩排球……他们进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篮比赛。当幼儿在比赛中不断地搓、揉纸球时,教师及时地点拨,激起了他们固定纸球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他们自由选择材料,采取独立或两两合作或请教师帮忙的办法固定纸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纸球再去进行投篮、足球射门等比赛,从中体验到自由创造、获得成功的欢乐。
大班918教案篇3
一、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经历了两个月的暑假变成了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虽然如今是大班孩子了,但他们身上依然留着许多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开学第一个月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表现出兴奋与热情,然而也同样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新学期不知道原先的主题是否还能玩,各个主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玩,玩具在什么地方取等等。除此之外有很多幼儿还会回复到几个月以前的游戏水平,整个过程中少了许多社会化的内容,更多的是些动作的操作,在娃娃家。医院等主题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孩子争抢玩具的现象。幼儿的游戏动机又变得简单,同时还会出现“许多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不和同伴协商角色就直接进入游戏……
应该说出现这些状况是完全正常的,这和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教师在把握这一阶段的游戏时应该注意和中班时期的衔接。有的甚至可以用中班的要求来指导幼儿。
二、活动目标
1.熟悉游戏环境,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理解角色;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三、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这里包括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环境、游戏中玩具的放置、游戏场地的相对划分,还包括向幼儿介绍自制玩具素材的提供。
在幼儿自主选择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共同回忆上学期游戏的主题,共同聊聊上学期游戏中的快乐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恰当地进入游戏氛围,对主题的延续也能有作用。
说明
面对大班上期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同伴、玩具等教师要有足够的心态允许他们出现“混乱”,比如一个主题出现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孩子,而有的主题谁也不去;比如抢游戏场地……出现这些情况是幼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这无妨游戏的进程,教师在幼儿确有困难或有过激行为时可以重点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来帮助幼儿解决。
2.自主展开。
九月份大班的幼儿在游戏展开后整个教室里是热闹的,许多幼儿能像中班时候那样开始投入地玩耍,
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同样的也会出现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动作。语言、神情,教师应该共享幼儿游戏的情感和快乐,并以教师的表情、动作和简洁的话语来鼓励、肯定。引导幼儿“做谁要像谁”。
然而,九月份的大班角色游戏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想玩新主题新情节却又没有足够的经验;比如有明确角色身份的孩子和不商量就擅自进入角色游戏的孩子之间的磨擦,教师要全面地有重点地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全面的观察包括观察全班幼儿是否都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还包括教师要了解在游戏中的活动流程。教师还要重点观察幼儿产生的新主题:重点观察某一主题的游戏。
适时指导包括幼儿求助时的指导,幼儿有争执,产生过激行为的适时指导,出现不安全情形时的适时指导;还包括观察到幼儿有与所担任角色有相匹配的行为、动作、语言时所给予的鼓励、肯定和引导。
3.自发交流。
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在集体或小组面前讲自己游戏中的感受,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满足幼儿愿意说。爱说的心理,这能给他的游戏添一份色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话语中的闪光点加以点评,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环境,知道要协商角色,并且感受角色知道做谁要像谁,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点评,也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来达到目的,使幼儿从中获得一些经验。
大班918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锻炼幼儿跳跃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竹筐20个(边筐高25厘米)、4张圆形大小不一的荷叶、纸皮(荷叶)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音乐游戏"小青蛙醒来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2、幼儿每人选一张"荷叶",摆在地上,进行跳进跳出动作练习,(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起跳时先屈膝,落地要轻)
二、基本活动练习一"勇敢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跳过高25厘米的障碍物。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们一起到野外去玩玩,好吗?路上会有一些小土坑和小土堆,我们可以跳进、跳出、跳上、跳下,可好玩了!"
1、将竹筐平放,小青蛙跳进跳出小土坑。
2、将竹筐倒扣放,小青蛙跳上跳下小土堆。
练习二"互相帮助的小青蛙":训练幼儿平衡能力及为他人提供帮助。
老师:"前面的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桥,你们想不想玩惊险的"两人过桥"的游戏?"老师讲解游戏的方法,提示"小桥的桥面比较窄,小青蛙们过小桥的时候,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过桥。"将幼儿分成两组,各自站在两边的起跑线上,听口令同时过桥(竹筐倒扣,一个挨一个摆放成一座小桥)
①过直线型小桥:
②过型小桥:
③过型小桥④过间隔式小桥(在活动中,教师重点提示两人相遇时,要照顾到对方,保证不让自己,也不让别人掉下桥)练习三"团结友爱的小青蛙":让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老师:"小青蛙们都累了,请你们听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跳到指定的一张荷叶上,全都能坐下来休息,行吗?"
1、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大的荷叶上
2、听口令,全体坐在较大的荷叶上(幼儿紧贴着坐)
3、听口令,全体坐在中等大的荷叶上(幼儿拥挤着坐,个别需坐在别人腿上)
4、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小的荷叶上,教师启发幼儿如何能让大家都能坐下?如何提供帮助?(半数幼儿需重叠抱坐)(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能在越来越小的荷叶上坐下来,从中体验到"分享"后的快乐)
三、放松活动"小青蛙回家"老师:"小青蛙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
1、两人一组手拉手绕过障碍物(竹筐)
2、四人一组手拉手以转圈的方式绕过障碍物四、活动结束。
大班918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本次活动利用旧报纸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只要肯懂脑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游戏材料,而且还能一物多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3、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难点: 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活动准备
师幼每人各准备旧报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手拿卷好的报纸入场,在音乐声中做器械操,也就是本节体育活动的准备活动,同时器械就是报纸,对幼儿比较新鲜,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师设置悬念出示问题:报纸不仅可以做器械,它还可以变魔术,不用任何东西帮忙,它能贴在孩子们的胸口上而不掉下来,不信你们试试看。(在此给足幼儿时间,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尝试,以此完成目标2的教学,如果实在不能“贴”在胸口的孩子,老师给与适当的引导。)
2、师示范跑步的正确姿势,师生一起将报纸“贴”在胸口上围操场热身一圈,让幼儿体会跑得越快报纸就越不会掉下来。
3、游戏比赛:胸口贴报纸接力赛。规则:报纸要贴在胸口上,不能用手帮忙,不能掉地上。游戏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整理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最后将报纸“贴”在了胸口上而不掉下来,让幼儿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跑步技能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真正体现了幼儿的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大班918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发准字音狗(gǒu)和猴(hóu),能口齿清楚准确流畅地朗诵绕口令。
2、了解绕口令的句式特点,感知绕口令的韵律和节奏。
3、感知绕口令内容的趣味性,体验同伴合作朗诵绕口令的有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音调准确,语言流畅。
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绕口令课件《狗和猴》
活动准备:
狗、猴头饰。
活动过程:
二、理解绕口令,梳理句子
1、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儿歌叫做绕口令,让我们再仔细的听一次,狗和猴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再次朗诵。(慢速)问:你听到了什么?追问,能用儿歌中的话来说吗?(幼儿回答,老师借用图谱理解绕口令内容)
3、师朗诵。完整呈现图谱。
三、尝试朗诵绕口令
1、看图谱,朗诵绕口令(师大声)
师:我们看着图谱把绕口令念一念。
2、对字音进行引导,再次朗读。(师小声)
师:刚才孩子们都能完整的朗诵出来,真棒。请看这一句……一定要念准了,我小声你们大声。再念一次
3、(解决刚才遇到了困难)拍手慢速朗读一次
师:请小朋友们小手拿出来,边拍手边念绕口令。1234准备开始(老师起节奏)……
4、拍手快速朗读一次(没发准的字音可再次纠正)
师:表现不错。如果再快一点你们行吗,我们来挑战一下。小手,1234准备开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诵
师: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吗?1234准备开始……
四、手指游戏师:我们把它改成手指游戏,一起来动一动我们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龙游戏
1、请你们和我一起接龙游戏游戏:我念前半句“桥东走来”你们念后半句“一只狗”。我们来试一次,准备开始。
2、加大难度:我念一句:桥东走来一只狗;你们念一句:桥西走来一只猴。小手,准备开始。
五、表演
1、合作练习
师: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戏练习儿歌。练习的时候可以玩手指游戏和接龙游戏。
2、分组表演
师:请你们表演,其它几组认真听,他们念得怎么样?
3、评价
师:(选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朗读得怎么样?(一组比一组要求可以更高)
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家长欣赏。
大班918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2、教会幼儿如何对所探究的事物做记录,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2、《动物尾巴记录表》和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示范图一张。
3、音乐:《尾巴谣》。
【活动过程】
一、音乐:尾巴谣。
幼儿与老师共舞,使幼儿用肢体语言引发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二、图片引出动物尾巴,并让幼儿大胆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
1、谜语引出壁虎,金鱼,牛,燕子四种动物。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形状。
壁虎的尾巴像绳子、针····
金鱼的尾巴像扇子·····
牛的尾巴像鞭子、毛笔·····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出示已准备好的四种动物尾巴形状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三、由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的作用
1、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有没有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为什么?
2、让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里的动物不借给壁虎尾巴的原因,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尾巴的作用。
--壁虎的尾巴有着断尾逃生的作用。
--金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它在水里掌握方向。
--牛的尾巴可以赶苍蝇。
--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和保持平衡。
3、教师引导性的出示每种动物尾巴作用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四、出示动物尾巴记录表
1、教师示范画不同的“形状标记”,“作用标记”。
2、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标记图”。
五、出示ppt多种动物图片
1、幼儿讨论其它动物尾巴有何作用。
出示松鼠、袋鼠、孔雀、鸭子、蜻蜓、老虎等·····
2、老师进行讲述总结。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当它从高处往下跳时,尾巴起着降落伞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长满了肌肉,起着支撑的作用,还能帮助它跳跃的很高很远。
鹿的尾巴又短又小,但它是很重要的报警器,当敌人靠近鹿群,遇到危险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只鹿就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鹿群就会马上逃离。·······
六、幼儿自由操作“动物尾巴记录表”。
幼儿一起分享探讨并交流自己记录表所记录的内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