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反馈效果,一份引人入胜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成长,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抓老鼠小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并乐意表达。
2.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的旅行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去旅行的愿望
(播放ppt第一张)“看,这是谁呀?”(小老鼠)“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你好)
“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幼儿一起问:“小老鼠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播放小老鼠的回答——我要出去旅行
“听到了吗?”(我要出去旅行)
“哦,原来它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吧!”
2.播放ppt第二张,初步感受旅行的快乐
播放画面:草地
“小老鼠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草地)
“在草地上我们能玩什么呢?”(捡树叶、跳一跳、做游戏)一起做做动作。
“咦?小老鼠哪去了?”“我们一起叫一下吧!”(小老鼠,你在哪里呀?)
3.播放ppt后半部分,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
(1)画面一:爬象鼻子
“噢,原来小老鼠在这里呢!它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那我们也跟着小老鼠爬一爬吧”“怎么爬呢?”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随老师做“爬管子”的动作。
“那小老鼠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儿猜测。(幼儿说“大象”,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播放大象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猜对了)
(2)画面二:爬驼峰
“小老鼠真顽皮,它又找到好玩的地方了,看,它又在玩什么?”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山峰呢!
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山峰”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山峰吗?”幼儿猜测。(牛鼻子……猜不出,点击出示骆驼的半身图,就有幼儿说出是骆驼了,及时追问为什么,加深幼儿的印象)
播放骆驼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
(3)画面三:爬牛尾巴
“看,它在玩什么呀?”“谁来问问看?”
个别幼儿问,然后大家一起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绳子呢!
“爬绳子的时候手要怎么样?”(抓紧绳子)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绳子”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绳子吗?”幼儿猜测。(狮子的尾巴,牛的尾巴,拖把)
播放牛半身图、牛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牛尾巴哦)
(4)画面四:穿鹿角
“现在,小老鼠又在玩什么呀?”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穿树林呢!
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腰要弯下来一点,手伸向前,穿来穿去)
请幼儿一起做“穿树林”的.动作。“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穿树林,可要当心别撞到一起哦!”
“小老鼠到底是不是在树林里玩呢?”幼儿猜测。(鹿的角,梅花鹿的角)
播放梅花鹿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又猜对了)
4.完整欣赏、讲述.
“今天小老鼠带我们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来说一说吧!”
边观看ppt边讲述:“吱吱吱,小老鼠爬管子喽,哦,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吱吱吱,小老鼠爬山峰喽,哦,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吱吱吱,小老鼠爬绳子喽,哦,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吱吱吱,小老鼠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5.结束:“今天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旅行开心吗?”“有点累了吧!”
“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去呢!”逐个出示四种动物的局部(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背、斑马的身体、老虎的背),幼儿交流。
“下次我们再一起去探险吧!”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猫捉老鼠的旋律,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按规则进行游戏。
2、 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跑步,睡觉的动作。
3、 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 老鼠头饰若干活动重难点: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引入《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唱歌曲
1、师:听,谁来了?(老师学小猫和小老鼠叫)原来是小猫和小老鼠来我们宝贝班做客了。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这两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听,他们告诉我们什么?
2、听第一遍歌曲"猫捉老鼠"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讲故事《猫捉老鼠》,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师: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大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4、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
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大猫在干什么呀?(幼儿可以用身体动作表示)
5、带领幼儿们边唱歌曲边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
要求:用好听的声音唱。(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记忆歌词演唱)
三、游戏:猫捉老鼠
1、师:刚才我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叫"猫捉老鼠"。现在,我们来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大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2、游戏开始,一老师扮演大猫,老师和幼儿扮演小老鼠。
3、继续游戏。
四、结束师:宝宝们,玩得开心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大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体验其诙谐性,初步学说儿歌。
3、体会文学活动带来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儿歌的童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
活动准备:
小老鼠手偶1个,小老鼠、小猴、长颈鹿、大象、小兔的图片各1张、花园图1张。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1)出示手偶小老鼠:“小朋友,你们旅行过吗?我要去旅行了,你们猜猜我会去哪玩呢?”
(2)幼儿自由的讲述。
(3)请幼儿回答小老鼠去哪旅行了?
2、找秘密,学习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背景图:“你们看,小老鼠去哪旅行了?”
(2)“啊,好漂亮的花园呀!小老鼠真是高兴。咦,小老鼠突然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找找吧!”
(3)引导幼儿在图中寻找“绳子”“滑梯”“水管”“秋千”。启发幼儿用“我找到了....”来回答。
(4)“你们真棒,全都找到了。小老鼠这回可是更高兴了。吱吱,吱吱,爬‘绳子’喽”教师边用儿歌的语言讲述边让小老鼠在背景图上玩耍。幼儿欣赏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5)请幼儿猜想 “绳子”“滑梯”“水管”“秋千”从哪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请幼儿学着小老鼠的样边念边“玩”。
3、揭谜底,学习儿歌第二部分内容
(1)“哦,我们来看看着绳子到底是哪来的呀?”教师拉绳子出现一头老牛。运用儿歌的语言讲述:“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2)同样的方法请幼儿来揭示秘密,师幼共同学习儿歌的内容。
4、和幼儿一起边学小老鼠的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
附儿歌内容:
小老鼠的'旅行
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呀!
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自己扮演“鼠妈妈”,孩子们则扮演“小老鼠。我将诗歌中小老鼠旅行要去的五个地方分别以图片的形式来呈现在活动室的五块墙上,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吱吱、吱吱”地旅行着,来到旅行地点“绳子”处,我请他们观察图片,看看小老鼠在做什么?到什么地方旅行了? 由于考虑到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地想象,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布置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将图片右边部分的整体图片给遮住的,他们只能看到“牛尾巴”这个局部。
在许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揭开了神秘的另一半图片,和孩子们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边带领他们念着诗歌中的句子“吱吱,吱吱,爬‘绳子’ 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由于有了第一张图片的经验后,聪明的孩子们在接下来几张图片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了,他们会运用“吱吱、吱吱……”和“原来是……”这两个句型了。“山峰、管子、树林、地洞”在他们眼里又成了蘑菇、滑梯等各个旅行地点。
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小老鼠,在活动室里边走动边学习。虽然在整个活动中有个别孩子会在某个环节中表现得有些兴奋,但在我的提示下,他们还是能做一只守纪律的“小老鼠”的。
儿歌的掌握仅仅通过一至两遍的学习显然是不行的,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要是把“我们再来一遍。”这句话抛给孩子们的话,很定会有很多孩子的兴趣会减半。于是我想到了让更多的老鼠家庭的成员也来旅行。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三、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5
教学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作品分析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猫和老鼠的关系,由配班老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板凳、雨伞、粮食和《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头一个和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创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导入,熟悉旋律。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一会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嘘!妈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前两天,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音乐由强到弱)妈妈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点吃的。可是我怕被老猫发现,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乐)我发现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劲的吃(吃东西的音乐)吃的好饱啊!突然(猫叫的音乐)猫来了,我赶紧躲起来,好险啊,差点被发现。
(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更集中精力的去参与活动)
2、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你们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吗?可是那只老猫太厉害了,我们必须练好了本领才能出去,这样吧,我们现在家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练习)
(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整个活动不脱离故事)
二、游戏“猫捉老鼠”明确角色特点,根据音乐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宝宝练的可真棒啊,这样吧,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妈妈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没有粮食,有没有老猫。但是妈妈有个要求,你们要看看妈妈是怎么拿粮食的?老猫来了以后妈妈又是怎么躲起来的。所有宝宝都要把家看好,不许乱跑。(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我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调动幼儿兴趣)出发(连续的音乐)妈妈我回来了!我吃的好饱啊!你们想不想去吃?记住,如果看见猫来了,要快快躲起来,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别被老猫发现就行,当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回来,不然妈妈会以为你们让老猫吃掉了,会很伤心的,明白吗?(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发(播放整段连续的音乐)。妈妈想问宝宝们,刚才老猫来了,你们躲在哪里了?现在我们是吃的很饱了,但是我们还要储存上一些粮食,妈妈已经很老了,背不动粮食了,所以这次你们要自己去偷粮食了,去了不要贪吃,直接拿上一袋粮食,然后躲起来,等到老猫走了,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回家了,明白吗?(活动提升,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孩子们?准备,出发。
三、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拿回来这么多粮食,我们赶紧把他们放到仓库去吧(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猫和老鼠的关系,由配班老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板凳、雨伞、粮食和《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头一个和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创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导入,熟悉旋律。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一会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嘘!妈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前两天,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音乐由强到弱)妈妈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点吃的。可是我怕被老猫发现,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乐)我发现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劲的吃(吃东西的音乐)吃的好饱啊!突然(猫叫的音乐)猫来了,我赶紧躲起来,好险啊,差点被发现。
(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更集中精力的去参与活动)
2、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你们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吗?可是那只老猫太厉害了,我们必须练好了本领才能出去,这样吧,我们现在家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练习。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整个活动不脱离故事
二、游戏“猫捉老鼠”明确角色特点,根据音乐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宝宝练的可真棒啊,这样吧,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妈妈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没有粮食,有没有老猫。但是妈妈有个要求,你们要看看妈妈是怎么拿粮食的?老猫来了以后妈妈又是怎么躲起来的。所有宝宝都要把家看好,不许乱跑。(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我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调动幼儿兴趣)出发(连续的音乐)妈妈我回来了!我吃的好饱啊!你们想不想去吃?记住,如果看见猫来了,要快快躲起来,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别被老猫发现就行,当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回来,不然妈妈会以为你们让老猫吃掉了,会很伤心的,明白吗?(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发(播放整段连续的音乐)。妈妈想问宝宝们,刚才老猫来了,你们躲在哪里了?现在我们是吃的很饱了,但是我们还要储存上一些粮食,妈妈已经很老了,背不动粮食了,所以这次你们要自己去偷粮食了,去了不要贪吃,直接拿上一袋粮食,然后躲起来,等到老猫走了,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回家了,明白吗?(活动提升,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孩子们?准备,出发。
三、活动结束。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拿回来这么多粮食,我们赶紧把他们放到仓库去吧(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班儿歌教案6篇
★ 小班春天教案6篇
★ 学会小班教案6篇
★ 小班户外教案6篇
★ 小班钓鱼教案6篇
★ 小班保健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