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书写教案,教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向日葵美术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向日葵美术教案篇1
一、目标
⒈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⒉大胆创作自己喜爱的向日葵。
二、活动准备
⒈图片: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⒉记号笔、蜡笔等。
三、教学过程
??生活经验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向日葵,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衔接:有一位有名的画家叫梵高,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画,名字就叫《向日葵》,一起来欣赏一下。
??名画欣赏,感知画面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色彩与造型
⒈色彩美
⑴感受《向日葵》中黄色部分
师:在这幅画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呢?所有的黄色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亮,有的暗。)分别找找不同的黄色,猜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黄色?(太阳光的照射)
⑵感受《向日葵》中绿和蓝色的衬托作用
师:这幅画中除了黄色之外,还用了什么颜色?用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深绿的叶子在整幅画中有什么作用呢?(可以使黄色的向日葵看上去更加鲜明、活泼、充满活力,像太阳一样明亮、耀眼。)
⒉造型美
师:画面中的向日葵造型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小结:向日葵朝向不同,有的向前向后,有的向左向右,有的向下;姿态也不同,有的弯,有的直;有的疏有的密。
衔接:看了梵高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来做回小梵高吧。
??我做小梵高
⒈提出作画要求:①创作向日葵的各种造型,注意造型越多越好。②用各种黄色的油画棒给向日葵涂色,表现出由于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而呈现出有的亮,有的暗。
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展示和分享作品
⒈幼儿自主介绍
师:你的画里边什么地方是你觉得最需要重点介绍给小朋友的?
⒉幼儿互相评价
师:你喜欢哪幅画?喜欢它的什么地方?(教师着重引导评价色彩和造型。)
不足:因为老师自身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经验的缺乏,而幼儿对于欣赏向日葵的姿态、造型等方面的描述时也比较匮乏,所以孩子们在创作时感觉比较单一。所以从整个活动来看,虽然是欣赏活动,但还是比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现的也不够多。特别是在聆听了讲座之后,感觉问题多多,因此结合讲座里的一些教育原则和策略对本教案进行调整。
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⒈审美性原则。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该遵守审美性原则。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我们农村的孩子平时可能会看到一些种植的向日葵,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故此我们把《向日葵》当成我们本次美术欣赏活动的主题,主要是想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故此本活动是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
⒉创造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孩子的眼中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通过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画面中那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等可以很好的带动幼儿去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向日葵”。
⒊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当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很多艺术创作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如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观察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比较发现说说它们不同颜色的原因;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种植向日葵,平日里带孩子观察实物向日葵,为活动做铺垫。引导幼儿多通道地参与,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都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持续和兴趣的保持。
二、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⒈选材适宜,引起幼儿的共鸣。
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作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形,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农村的孩子平时可能会看到一些种植的向日葵,孩子们也会感叹向日葵明艳的色彩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故此我们把《向日葵》当成我们本次美术欣赏活动的对象,引导幼儿从欣赏植物中感受到热情的生命体。
⒉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原来教案中只是简单的呈现梵高的《向日葵》,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在活动准备中要尽量的多一些经验、环境的准备。因此教案中准备部分可以增加:⑴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观察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比较发现说说他们不同颜色的原因。⑶在幼儿园种植向日葵,平日里带孩子观察实物向日葵,为活动做铺垫。这些实物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兴趣提高、对欣赏活动充满信心,激发幼儿对作品欣赏的欲望。与此同时,美妙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体验,亦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所以在幼儿欣赏过后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播放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同时也是一个创作时间的提醒(毕竟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时间有限)。
⒊随时随地引导幼儿感受美。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审美价值的美术物品,以自然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中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如果只是一堂课的传授,量可能有些大。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在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找出明暗、亮浅、深和暗等对比,感受色彩与光线的奇妙组合,如:阳光照射多的树叶(向日葵)可以用什么颜色?阳光照射少或照不到的树叶(向日葵)用什么颜色?除了感受色彩的美,还可以引导幼儿欣赏高低错落的树、不同朝向的花朵等,感受事物的造型美,并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⒋师生审美要融为一体。
教师以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孩子。因此导入不必过于花哨,以生活经验导入即可。
??生活经验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向日葵,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衔接:有一位有名的画家叫梵高,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画,名字就叫《向日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以共同欣赏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欣赏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⒌运用对话法,引导幼儿与作品对话。
教师要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尊重幼儿的想象,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让幼儿积极参与,并进一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画家的作画风格。
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主要颜色来欣赏画,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⑴在这幅画上主要用的是什么颜色?还有少量的什么颜色?
它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觉?(黄色使人觉得温暖、热情、明亮)(绿色可以使黄色的向日葵看上去更加鲜明、活泼、充满活力,像太阳一样明亮、耀眼)
⑵所有的黄色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亮,有的暗。在这里孩子们对于亮和暗是回答不上来的,他们的回答是直观的金黄、土黄和橙色,老师可以顺着孩子的回答接上去说:金黄色看上去比较亮;土黄色比较暗;橙色又是比较深的颜色)
师:画家主要用了明、暗不同的黄色,整幅画给我们很温暖的感觉。
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黄色?(幼儿猜测:太阳光的照射)
⑷梵高用金黄色、土黄和橙色来表现太阳光下的向日葵,阳光照射多的向日葵可以用什么颜色?(金黄色)阳光照射少或照不到的向日葵用什么颜色?(土黄色)
⒉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向日葵在阳光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原教案中很笼统地寻找画面中的黄色,通过调整,教师可以以对话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感受作者用了明、暗不同的黄色,感受到画面的温馨感。
⒍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
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造作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发挥想象儿喜欢进行创作。我为幼儿准备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
⑴黄色、橘色、土黄三色油画棒,向日葵,蓝色、紫色、绿色彩纸。⑵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幼儿可以用各种黄色的油画棒给向日葵涂色,涂色时注意太阳光线照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黄色,涂完后选择并贴在一张背景纸上。能力强一些的幼儿可以用记号笔或油画棒自由创作向日葵的各种造型,当然造型越多越好。
原教案中只是提供了记号笔、蜡笔,让幼儿进行创作。而调整后的教案更能兼顾幼儿的发展特点,自己选择喜欢的绘画方式进行创作,自主性突出。
我觉得我喜欢欣赏名画,但是缺少方法,关键要会欣赏并且伴随有情感的升华。总之,名画欣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想象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向日葵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2、多幅凡高的画。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教师: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凡高简介:文森特;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向日葵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欣赏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习惯,初步从自我审美的角度进行评价。
3、引导幼儿欣赏静物画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向日葵的挂图、小幅向日葵图画若干、关于梵高的其他资料等
活动过程:
1、简单提问、直接进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啊?向日葵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叫向日葵呢?
2、重点不同的欣赏向日葵的其他作品
欣赏完真实的向日葵,那我们起来看看画中的向日葵吧。
(1)这幅画和我们平常画的画有什么不同?主要让幼儿知道油画的一些简单知识和作品的名称《剪下的两支向日葵》
(2)知道作品的名称《剪下的四支向日葵》
(3)向日葵是在哪里的?所以画名就叫做《花瓶中的五支向日葵》
(4)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支向日葵啊?那给你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花瓶中的十二支向日葵》
3、欣赏《花瓶中的十四支向日葵》
(1)优美音乐、充分欣赏。让幼儿在优美音乐的烘托在自由欣赏作品。
(2)逐步提问,深入欣赏这些都是一个画家画的向日葵,他特别喜欢这种植物。我们今天重点欣赏这一幅作品。
提问:你感觉这幅画怎么样啊?让幼儿自由说出感想。
提问:画面上有几支向日葵?这些向日葵是在哪里的?花瓶、桌布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金黄色最能代表向日葵,同时也是画家最钟爱的颜色)每一支向日葵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画家的线条有力,向日葵姿态优美)大的向日葵和小的向日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还有低着头的向日葵?为什么画家不画成一个样子的呢?向日葵象征了些什么?画家画这幅向日葵要告诉我们什么?
4、请幼儿欣赏小图片,相互交流。“你喜欢这幅画吗?它哪里画的好?为什么好?”
5、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分别表示。“你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6、介绍画家的有关背景
背景:荷兰人,但生活在法国。享年37岁。在34的时候去向日葵情有独钟,绘画向日葵十余多幅,画家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死后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的,直到现在都影响是世人。
家庭:出生牧师家庭、穷困;父亲善良、乐于帮助穷人,有兄弟姐妹好几个。
性格:善良、勤奋、喜欢帮助别人、孤僻。
提问:画家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喜欢他的哪些地方?
7、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了有关梵高的其他有关资料,以展览的形式出现。让幼儿更加生入的对画家进行全面的了解。
向日葵美术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了解向日葵,梅花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收集花卉资料时对花的骨式瓣形给予关注并要求学生画出瓣形、骨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课通过富有趣味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置换图形这种设计方法,保持花的基本骨式,而花瓣被其他形置换产生新图形,这图形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富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这种奇思妙想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中还指出两种思考途径,及置换图形可以从相似形和非相似形方面考虑,相似形易于置换,而非相似形通过简化、夸张,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学重点: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协调图案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置换图形的练习。
教学目标:
●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了解一些图案的取材途径,较好的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能较好地运用度镂印或其他图案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学习资源:
网络资源:多媒体电脑、anthorware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激光教鞭、课本等。
文字图片资源:《家庭花卉装饰》、《家居新典范》、《艺术世界》、《花卉基础图案》、《意念的创造》、《创意图形》。
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收集花卉。
教学流程:
●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1.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向日葵,凡高喜爱,因为它遵守太阳的轨迹;梅花,关山月喜爱,因为它坚韧,挺拔。你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
2.展示课题:同学们举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花,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儿组成了一个大花圃,今天我们就到花圃中来看一看。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ⅰ .一花一世界
1.展示图片:考一考你的眼力。
提问:花的海洋万紫千红,花的世界五彩缤纷,可禅曰:“一花一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
2.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课题,等我们欣赏图片再告诉大家。
3.展示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①鲜艳轻盈之美
②朴实之美
③平淡之中见韵致
④生机盎然
提问: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找一个最恰当的字),主要有哪两个方面?(找两个最准确的词)
4.展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家居生活中的花儿。
提问:生活中的花儿都是静悄悄的,你认为花儿有生命吗?
5.展示图片:月季绽放
6.总结:花儿和同学们一样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它是有生命的、有精神的,它用美丽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爱护一朵小花就是呵护一个生命。如果说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那么便有了一花一世界之说。很多的艺术家就是通过花的世界来展示自己的世界。
7.展示图片:
凡高《向日葵》
金斯堡《箴言》
百野武《花火》
同是向日葵,不同的艺术家表现的心情却不一样,寓情于景。
提问:百野武在这幅画中用了什么手段来处理?
ⅱ .置换图形
1、老师:就是在形相似的情况下“偷梁换柱”。
2、展示图片
①剪刀、回形、易拉罐的图形置换。
②小号的图形置换。
③树的图形置换。
④喇叭花的置换图形(除了将形置换成具体的某个形外,还可以置换成抽象的几何形)。
3、实物投影:蚊香
提问:由蚊香你想到什么?
●明确强化,实践探究。
课堂练习:做一朵四瓣花的置换图形。
●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谈谈设计意图,并将经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
向日葵美术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点和线条来表现向日葵的籽盘、花瓣、叶、茎,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中班美术活动设计 转贴。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向日葵向阳生长的情景,初步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可拆卸的向日葵模型,欢快的背景音乐。
2、记号笔和白纸每个幼儿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随着背景音乐,教师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了,葵花向着太阳,弯弯腰、招招手说:太阳你好!中午,太阳升得高高的,天蓝蓝的,云灿灿的,向日葵抬起头,对太阳说:太阳,你好!
2、出示可拆卸的向日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外形特征:脸庞是圆圆的.,花盘上布满了一个个小房间,里面住着葵花籽,花盘的周围有许多半圆形花瓣,绕着花盘手拉手,风一吹,他们就跳起了舞,幼儿教案《中班美术活动设计 转贴》。
拆卸叶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叶子的造型象“爱心”,叶子面对着你的时候是大大的,侧过去就成了一条窄窄的线。
3、想象讨论:a、籽盘成熟时的样子;b、生长时脸朝太阳的样子;c、向日葵周围会有什么东西活动;d、向日葵可以当作什么?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根据幼儿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尽量让每位幼儿自己创造表达符号。★组——大胆装饰向日葵的籽盘、花瓣、叶、茎,复习巩固线描装饰及前后空间的理解,添画恰当。▲组——练习用各种点和线条来表现向日葵的籽盘、花瓣、叶、茎,线条连接不出头,想象添加加满。⊙组——复习运用各种线条装饰的方法,独立画出向日葵的基本形态。
5、张贴每位幼儿的作品,布置“向日葵的一家”,让幼儿互相参观评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